2021-4-9 | 公共英語論文
同樣的教材、同樣的教師由于學生基礎的差異使得英語教學相比二三十年前的情況變得越來越難,2012年河南省高招理科專科(一)的錄取分數線已經低至300分,可以想象,在卷面總分為750的情況下,學生考試300分是什么樣的概念?這樣的學生知識基礎會是怎樣一個水平?在這樣的基礎之上從事大學英語教學會有什么樣的難度?當然我們提出這些,并不是要拉歷史倒車,降低高考錄取率,重回高等教育精英化的老路上去,而是要承認學生智力方面的這種差別、直面這種差別、研究這種差別,在首先對教學對象進行認真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大學英語教學的改進和提高。
英語教材的落后
由于長期以來,我國高職高專院校發展的不平衡,尤其是二十一世紀以來,高等教育一味的提高層次,專科升本科、學院升大學、大學上碩士點、上博士點,這樣一種違反高等教育發展方向的趨勢,使得我國從政府管理部門到整個社會,包括學生自身,對于高職高專院校本身的發展基本上處于一種漠視、忽視的態度,我國高等教育中高職高專院校的發展一直處于配角或者說是附屬的地位。這種現象反映到教材上面,就是高職高專院校的教材尤其是公共課教材基本上按照普通本科的教材編寫和教學,很多甚至是和本科院校共同使用,基本上沒有考慮到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和教學特點。現在在高職高專院校所用英語教材雖然也有一定的改進,但是總體來講,這種改進的程度和學生本身的變化、時代的變化等等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公共英語教材最為突出的弊端就是沒有特色和難度太大。高職院校強調“以能力為本”,高職英語教學理應為培養應用型人才做出貢獻。然而目前由于教材與學生基礎及要求的脫節,一方面學生覺得教材太難、從而厭學,教師教得很辛苦卻感到沒有成效,英語課時還在不斷地壓縮,英語的地位在遭受質疑;另一方面企業里具備英語應用能力的專業技能人才緊缺,高薪也求之不得。這種狀況與現行的高職英語教材有很大關系,現在不少高職高專院校使用的仍然是缺乏特色、千篇一律、相對較難的英語教材。
即使是使用量較大的《新視野英語教程》系列教材,也在難度、選題及與學生實際的結合等方面存在諸多問題[3]p99-100。大學階段是學生們第一次擺脫應試教育的模式,按照實際需要和自己的基礎水平自主學習的階段,基于高職高專院校的學生和專業特點,我們認為,高職高專英語教材也應盡快從應試階段“轉型”,強調基本的聽說領先、向實用和興趣型轉變。在新教材中,應該更加注重鍛煉學生的聽說能力,聽力是任何語言的基礎。所謂的“十聾九啞”對母語、對英語都是一樣的道理。教材應該加大聽說技能,特別是實用交際能力的訓練;把語言基本功的訓練與實用的日常和業務交際的訓練有機地結合起來,使二者構成一個和諧的教學體系;從學生崗位需求入手,提高教材的實用性,使聽說讀寫譯技能的培養都能圍繞同一交際話題展開。筆者認為,調整高職高專院校公共英語脫離語言技能的思路、降低公共英語教學的難度、增加專業英語教學的課時,將是下一步英語教材改革與編寫的重點與發展方向。
英語教學理念的落后
在任何國家和地區,在經濟騰飛的關鍵時刻,高職高專院校(國外可能是社區學院之類的叫法)都應該是最為重要的、基礎性高等教育支撐。正像前面所講,由于我們在高等教育發展上認識上的偏差,我們的高職高專院校一直是作為高等教育的一種附屬物而存在,這就導致方方面面問題。一是整個社會氛圍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誤解,不管是考生也好、學生家長也好,寧可違背考生自己的興趣、放棄高職高專學生喜歡的專業、寧愿花高昂的費用也要上所謂的毫無特色的普通三本院校,把高職高專院校作為萬不得已而為之的最后一個選擇。二是高職高專院校自己的不安心,學校每一任領導都把學校升本作為自己任職期間的首要任務,學校教學管理部門則一切都按照本科院校的要求去進行管理,教師也把學校升本作為自己日常工作的指揮棒,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學校中最為重要的一方——自己的學生。三是那些實在沒有升本希望的院校,也不能把學生放在首位,發揮自己的專業特長,專業課程尚且可以馬馬虎虎,對于公共英語之類的課程,則是保留有必修課的名分,實際是選修課的地位,聾子耳朵、可有可無。由于以上幾個方面的問題,導致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的兩種偏離傾向,一種是一味地向大學本科英語教學靠齊。從教學形式到教學過程、從教學目的到教學要求,甚至從考試題型到考試難度,殊不知這種脫離我們所處的時代,脫離自己教學對象的、刻舟求劍式的英語教學已經嚴重脫離了高職高專英語教學的實際,其教學效果可想而知。另一種反映在教學上則是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仍在唱主角:教師依賴于某種版本的教材,分章逐節、照本宣科,全堂課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僅做一些詞匯、語法和翻譯練習,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掌握著課堂的主動權,單向式傳授,填鴨式灌輸,學生只是為了應付考試而被動接受,不但喪失了對英語學習的興趣,而且產生了厭學情緒[4]p63-65。
本人認為,高職高專院校的英語教學應該回歸本源,在正確認識學生英語基礎的前提下,在大力組織人員編寫適當的英語教材的基礎上,盡快調整英語教學的理念。改變那種以考試為目的的英語教學方式,回歸英語作為一種交流工具、一種語言形式的本源,大大增加聽力基礎訓練、擴大閱讀量等作為一種語言的基本功能——交際能力,全力彌補現在從小學到高中階段培養出來的學生只會應試做標準試題的聾子啞巴英語,著手培養學生對英語這門語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實際英語的能力為主要目標,把學生打造成終身學習英語的愛好者,使他們成為對社會有用的(well-rounded persons)完整的人。
結語
目前,中國的改革開放已經進入新的階段,尤其是產業升級、經濟轉型壓力已經到了關鍵時刻,而這些問題的解決最重要的高等教育支撐不是有多少世界一流大學、有多少世界一流畢業生,而是數量巨大、各種各樣的高職高專院校實用型畢業生,他們才是中國下一步改革開放尤其是產業升級、經濟轉型的關鍵人物。對于高職高專院校的重視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也是擺在各級高等教育管理者、研究者和教育者眼前的重要任務。怎樣提高高職高專院校的教學質量、怎樣培養合格的、完整的、應用性的高職高專院校畢業生,我們必須從現在做起、從每個學生做起、從每一個學科做起。當然,高職高專院校的公共英語教學也在此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