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健康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楊立紅 單位:大理學院教育科學學院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正確定位
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點是完善大學生心理調節機制,提高挫折承受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培養開拓創新、勇敢堅毅、樂觀自信的心理品質,提高效率,健全人格,促進心理健康的全面發展。由此,我們可以得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目標就是要讓大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使他們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遇到困難和挫折時能有效地進行自我心理調適和自我救助。根據課程的目標,我們可以重新明確課程的性質,心理健康課不能簡單地確定為理論課,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只限于教材中有關心理健康定義和概念的講解,而應將課程界定為實踐技能課,關注他們具體的心理健康調適方法的掌握。
大學生心理問題的現狀
大學生在大學階段最易出現的心理問題主要有:第一,動力心理方面。大學生自我意識缺乏穩定性,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不能正確認識和評價自己,缺乏自信心,從而缺乏學習和生活的動力。第二,學習心理方面。大學生生活事件量表的調查顯示:69.6%的大一新生和54%的大四學生認為“學習難度加大,非常困難”。存在考前焦慮的學生不乏其人。第三,人際關系心理方面。處在大學階段的大學生一方面希望擁有自己的空間,又害怕孤獨,常常處在個體心理閉鎖又渴望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的沖突之中。第四,性心理方面。性心理成熟落后于性生理成熟及性知識的缺乏導致的性心理問題。第五,職業選擇心理方面。面對社會激烈的競爭和經濟的挑戰,在擇業過程中出現心態失衡,自卑、嫉妒、焦慮等。總之,大學生在大學階段面臨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一些負性的情緒,如自卑、焦慮、抑郁等籠罩著他們。同時,調查還發現:大學生心理問題在不同年級上存在差異。大學生主要的心理問題從大一到大四依次表現為:人際交往問題、學習問題、情緒問題、戀愛與性問題、自我意識問題和職業生涯規劃問題等。這說明大學生在整個大學階段心理需求是不平衡的,既有共性的心理問題,又因為每個大學生的家庭環境、成長經歷等的不同而存在個體差異。根據這一分析,在進行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時,應將各學期的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心理特征結合起來,并能在教學過程中關注個別化教學。
教學方法的合理選用
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的特點在于,首先它是以大學生為主體,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和心理需求。提高大學生環境適應、自我管理和情緒調節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心理素質,提高健康水平,促進德育體系等全面發展的關鍵在于有效的課程教學方法。教學過程中應改變以往的“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將課程性質定義為實踐技能課。在教學過程中應將講授法、心理測試、心理游戲、錄像教學、案例分析、討論、心理影片評析等教學方法綜合運用起來。這些教學方法在課堂上的綜合、靈活運用可以達到以下幾個目標:第一,充分調動大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被動學習變為主動學習,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思考;第二,大學生帶著積極的情感體驗參與到課堂學習中,和教師一起展開激烈的討論,形成師生的教學互動,有利于學生在輕松的氣氛中學到心理健康的知識。第三,所選心理健康教學內容貼近學生實際,有利于學生形成運用理解和應用知識的能力。第四,多種教學方法的綜合運用有利于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推理概況的能力和語言表達的能力的提高;同時還有利于學生養成積極主動的思考問題的良好學習習慣。這是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目標達成的有效途徑。
要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教學,應與學生的課外學習的結合,教師應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知識的延伸。應把課堂教學和學生的課外知識的學習視為一個完整的系統。應組織學生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專題講座和鼓勵學生參加學校、班級開展的各種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活動。教師應幫助學生引導和挖掘這些講座和活動中的積極思想,動力因素,并將之與課堂心理健康教學內容進行結合,培養學生積極、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教師除了引導學生進行形式多樣的課堂學習外,還應教會學生進行自我教育。所謂自我教育就是指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充分利用課余時間認真復習在課堂上所學的心理健康知識。這是一個知識內化的過程,主動、自發和全心投入是自我教育的重要特征。通過自我教育可以強化學生學習心理健康課程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不斷提高他們自我教育的能力,自我約束的能力、自我控制的能力和自我綜合素質。
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
要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實效性,更好地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標,就應該關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課后評價,心理健康教育關注的不僅僅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知識的掌握,更重要的是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的達成。因此,不能用考試分數作為衡量教學效果的標準。應采用作品分析、行為觀察、心理測量等方法來對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進行客觀評價。這樣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實效。總之,關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正確定位、了解大學生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問題現狀、改革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的方法、進行有效的課后評價是實現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目標———使學生樹立心理健康意識、掌握心理調適的方法,也是使大學生成長為能適應社會變化的人才的重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