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藝術理念論文
本文作者:湯春燕 單位:青海民族大學計算機學院
民間美術資源保護與開發中存在的問題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商業化時代的到來,市場經濟的理念逐漸深入人心,現如今,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都能找到市場經濟的影子,傳統的民俗和民間文化的生存空間逐漸減少,也越來越不受人們的重視,同時,傳統的民間藝人也越來越少,當代所掌握民間藝術表現形式的藝人都已年事過高,而年輕人又沒有足夠的動力去繼承和發揚這種民間藝術,專業的藝術人員也往往不選擇較為冷門和收益較小的民間藝術作為其職業的發展方向。在我國,年畫是民間繪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農村的勞動人民在迎接新春佳節時張貼和繪制的一些表現民俗民風的繪畫,繪畫內容反映與勞動人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部分,具有很好的藝術鑒賞性和文化學習性,根據有關的研究,在我國民間美術發展的近十年內,年畫這一重要的民間美術已經逐漸退出了人們的生活領域,現如今,在我國從事年畫制作的藝人已經很少了,這種最早起源于農耕時代的經典的藝術形式由于近年來商品藝術的沖擊,逐漸退出了民間的美術市場,因為這種工藝主要是由師徒之間的傳授為主,一旦出現了傳學的斷代,就會導致技術的失傳,同時,也有很多的技術也由于絕技人才的離世而永久失傳。
傳統的民間繪畫是勞動人民文化的結晶,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文化生活和藝術理解力,具有高度傳神和深刻的特點,表現力極強,是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濃縮,但是,現階段,在我國文化產業突飛猛進發展的帶動下,一些不良的文化繁榮氣象也涌現了出來,很多的地區和廠商看到了民間美術這一市場,大量生產和模仿經典的民間繪畫產品,這些產品遠遠不及傳統的民間繪畫產品,表現形式單一乏味,也沒有真正的藝術美感和新意,但這些產品又是旅客們的主要選擇對象,因為這些產品相對來說,具有較為成熟的市場和生產環節,是當地一些小廠商的主要盈利來源,這些產品大批量生產,成本很低,制造粗糙簡陋,千篇一律,沒有很好的藝術表現力,創作目的與傳統的民間美術的創作目的遠遠背離,所以,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傳統的民間美術市場。同時,很多地方文化監管部門也由于人員、技術、資金等原因在產品的開發和監管以及文化產業的發展和地方美術的保護上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所以導致民間美術的藝術特色逐漸消失。
品牌是現代市場經濟中的一個重要的競爭武器,品牌可以保護產品技術的擁有者,也可以作為宣傳和推廣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辦法。在我國民間美術業發展的過程中,大批量的藝術產品具有很好的藝術價值和技術,但是由于創作者本身的創作目的并非商業用途,以及創作者沒有足夠的品牌意識,導致我國的民間美術資源在市場競爭中常常處于劣勢的地位,在產品市場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很多時候被國際市場所拒絕。在由當代時尚潮流主導下的藝術業對傳統的民間美術沖擊很大,加之沒有很好的品牌意識,在市場競爭中非常不利,很難真正打入現代人的生活和文化中去。現如今雖然有部分的民間美術作品還通過舉辦展覽和文化館工作室推銷等方式走向市場,但是,沒有形成成熟的銷售規模,沒有形成集約化、產業化、鏈條化、規模化開發效應,沒有通過現代企業產業品牌的方式進行運作。
民間美術是以民間生活為依托的,如果失去了民間的生活土壤,民間美術也就失去了其作為一種藝術品的價值和內容,單純的商品表現形式是不足以將一種真正的藝術品的靈魂展現出來的,民間美術在民間根本不以商品的形式存在,而是一種純粹的藝術品,當時當代的社會,主流藝術文化并不是這種純真的民間文化,而是西方商品文化,這種經典的民間藝術表現形式正在失去其賴以生存的土壤,所以,民族民間美術漸漸離開了人們的生活。傳統的由剪紙花樣組成的窗花已被各種印花玻璃所代替;新娘子的傳統嫁衣,也被西式的白色婚紗代替。正是由于這種文化導向,導致我國民間美術的市場相對來說較為冷清。
民間美術在文化旅游中可持續發展的途徑
將民間美術與當地的旅游文化相結合是發展和壯大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途徑,先如今,全國各地紛紛發起了旅游文化熱,全國各地都在積極地開發當地的旅游資源,在旅游市場中,非常重要的一個部分就是旅游紀念品,充分將當地的旅游文化和民間美術融入到紀念品市場中去,是一個非常重要且有利可圖的辦法,例如,一些民間藝人的繪畫技術和民間市場的工藝技術應用到手工藝品中,將其開發為旅游紀念品,是很重要的與當地旅游文化相結合的辦法,旅游紀念品最為突出的特色就是可以充分體現當地的民俗民風,因為其濃縮了當地的民俗文化精華,民間美術能成為旅游紀念品,是由當地的民間美術的地域性所決定的,作為當地的旅游文化開發者和民間美術工藝的保護者要從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出發,考慮和研究當地旅游的審美和藝術需求,充分認識到民間美術在旅游文化中的特殊價值,是鄉土文化成為當地旅游文化中的一部分。
現如今,民間美術面臨著強烈的現代文化的沖擊,民間文化在發展中由于自身的特點,很難與產業化的都市藝術文化做抗衡,所以在保護和進一步開發民間美術的道路上,就必須由專家學者和民間美術科研工作人員出手幫助,從產品的生產和到材料的需求做起,深入到民間文化的發源地,深入到人民的生活中去,進行全面的整理和研究,將民間美術資源轉化成為優質的藝術商品,實現文化價值向經濟價值的轉變,通過有序的開發和加工,擺脫傳統的民間美術的不足,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加快民間美術的產業化、資源化、市場化的健康發展,形成文化與產業相結合。
在當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考驗下,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是開發和保護民間美術的一個重要方面和途徑,提高我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深入,培養和開發學生的民族自尊意識是新世紀教育面臨的重要課題。在我國新修訂的中小美術教學課程表中也提出了要在當代逐漸加快學生的民族傳統文化與藝術的學習與掌握,只有在給學生講述當代美術內容的同時加以民間傳統文化的灌輸,而不是將傳統的民間文化學習停留在欣賞的層面,才能使學生真正體會到民族傳統文化的審美價值。因此在開發和保護民間美術資源的同時,要努力將這種美術資源融入到中小學的美術教育中去,通過學校的美術教育,加之學生自身的發展和理解,使學生們能夠在豐富多彩的民間美術中汲取營養。從而加深下一代對民族文化的認同和熱愛,激發孩子們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時,通過這種可持續發展的培養方式也為民間美術的繼承積蓄了后備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