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素描教學論文
作者:何瑋 單位:西京學院藝術學院
如果自身沒有重視基礎,何言去給予別人知識呢?早在文藝復興時期,藝術家們就高度的重視素描,米開朗基羅說過:“素描是所有繪畫種類的源泉和靈魂。”[1]察看拉斐爾的畫筆在畫紙上留下的圈圈以及他在畫紙上尋找可作進一步發展的形式時留下的痕跡……從中得知圣母和圣子之間形式上和心理上各種聯系的。[2]安格爾曾說:“除了色彩,素描是包羅萬象的。”[3]俄國美術教育家契斯恰柯夫也提出:“素描是一切的基礎,是根基,誰不懂得素描,或者不重視素描,誰就沒有根基。”用“包羅萬象”、“根基”來說明素描所包括范圍和功能,可見其在整個造型藝術中所處的地位是舉足輕重的。
然而,對于很多美術院校的學生來說,素描的概念很大程度上是在視覺經驗中認知的,大概僅指以明暗調子為特征的鉛筆畫或者其它材料的單色畫。他們對“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這一概念的片面認識,使他們把素描教學只當作“基礎”課來看待,而對素描本質在觀念上并沒有正確的認知和做深入的探詢。時間一長,對于基礎課的訓練漸漸的枯燥和乏味,使學生普遍厭學和不知如何去學,讓素描教學陷入了一種困境。有的學生認為自己是油畫專業,只要色彩感覺好就行,更有的學生認為,現在是新興的電腦時代,素描這樣的基礎課可有可無。我們知道,作為研究和再現物象的一種方式,素描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是訓練造型能力的基本手段。造型是至關重要的基本功。信手拈來,是對畫家的基本功、素質修養,尤其是造型能力的考驗。一個畫家如果造型解決不好,很難想象他的作品是怎樣的。
古往今來,一切有成就的畫家,無不是在素描上下過苦工夫的人。如文藝復興時期的“三杰”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以及后來的倫勃郎、安格爾、德加、凡高、門采爾、列賓、畢加索、魯本斯等等,都留下了大量的素描作品,足見歷代大師是多么的熱愛,重視素描。素描作為造型藝術的基礎,對于理解客觀對象,培養正確觀察方法,錘煉藝術語言和探索藝術規律,從而提高藝術素養和造型能力都具有頭等重要的意義。
在高等美術院校的基礎教學中,素描教學的基本任務無疑是是提高學生的創造能力。但值得憂慮的是,當前,在我國高等美術教學領域內,不同的存在著削弱和忽視基礎課程教學的傾向,而歷來作為“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的素描教學同樣存在著教學質量滑坡現象造成這樣的原因主要是來自學生在觀念上對素描的認識不成熟,以及他們對傳統東西和基本功訓練沒有興趣,急于求成,不想耕耘只想收獲的心態,為此,我們的老師要在技能訓練與觀念認知同時并舉,在教學上的全過程里都要做到二者兼顧,使他們認識到素描是一切造型的基礎,草草了事仍無功效,必須有十分的嚴格訓練,積稿千百張,方能達到心手相應。正如19世紀俄國著名教育學家契斯恰柯夫所說:“素描是一切的基礎,是根基,誰要不懂得和不承認這一點,誰就沒有立足之地。”可見讓學生們在觀念上認知素描的重要性是極其重要的。[4]
啟發審美感受和重視美學觀的訓練
啟發審美感受和重視美學觀的訓練,對于美術教育專業的學生至關重要,良好的審美感受和正確的美學觀都是作為一位美術教師所應擁有的條件。法國繪畫大師安格爾曾說過:“素描是可以使藝術作品取得真正的美和正確形式的唯一基礎。”[5]素描作為一種美的形式,其形態也是包羅萬象的,在造型藝術中所涵蓋的內容已變的越來越豐富,它因時代、地域、文化的不同,在思想觀念,美學標準,形式語言等方面也在不斷的發生演變。對它的深入了解和掌握不僅決定著學生的技藝技巧,還決定著學生藝術審美水平,同時在學生未來創作道路上的藝術成就也具有深遠的影響。
素描是一門具有獨特審美價值的藝術,優秀的素描作品總是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我們看羅丹的人體素描,線條流暢,明暗簡約而淡雅;米開朗基羅筆下的人體博大深沉,剛健莊重,線條蘊藏著一種悲劇的力量,讓人內心震撼;達芬奇洋洋灑灑的一幅自畫像,虛實相生,深刻蘊藉;荷爾拜因的素描長于線條,如同中國畫的白描,虛實強弱,如理入微;米勒的素描更有一種動人的氣息,他仿佛從泥土中獲得了靈感,質樸得如同田野本身,可觸摸,可呼吸;魯本斯松動而準確的線條,賦予形體的生命;凡高的素描稚拙中見深刻,樸實中見真情……這些歷代大師風格各異的作品中,不僅蘊涵著大師各自的審美意識、審美情趣,以及不同的思維方式。
對于我們很多院校的學生來說,對于美術的學習,素描的學習,不僅要會畫,還要畫得好看,這就要涉及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我們要善于“發現美”與“表現美”,并不是生活中缺少美,而是我們缺少發現美的眼光。我們一些耳熟能詳的大師之所以能成為大師,正式因為他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美的眼睛,創造了新的審美意識和領域,使他們的名字不朽。素描教學中,能否培養健全的審美心理,并具備對美的欣賞與創造力至關重要。我們的老師再進行素描教學時也要,十分重視對學生美學觀的訓練及教育,應該從美學的高度來認識和解決素描的追求和辨別藝術格調的高低,使學生認識到好的藝術作品應該是真、善、美的統一。為了提高審美素養,還應重視對中外古今遺產的繼承和創新,重視對學生藝術鑒賞能力的培養。美術品本身就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是藝術情感的結晶。它能夠激發學生一定的情感體驗,如優美、莊嚴、和諧、悲壯等。通過有效的直觀教學手段向學生介紹古今中外各個時期,各種流派和各種風格的優秀素描作品,并且要有精要的闡釋和講解,使學生對素描藝術的有一個初步的完整而飽滿的印象,以利于學生從中汲取營養,開闊眼界。
注重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
美術創造性培養已成為當今美術教育的核心與靈魂,并逐漸成為美術專業學生必備的藝術品質。新時代的教師職責并不只是一個模式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更要去鼓勵和挖掘他們的創造意識。創造意識即“創作意識”。創造,是人類生存的一種重要方式,普遍存在于現實當中,是永恒的。沒有創造就沒有人類社會的發展。創作,在藝術發展中也同樣是永恒的,沒有藝術創作,就沒有藝術生命。素描就是一種藝術創造,它是由現實的對象,激發創作者的感官上的興奮而形成的意象。我國素描就是教學開始用的是前蘇聯契斯恰柯夫素描教學體系和徐悲鴻素描教學體系的合流。這種倡導寫實主義的教學體系曾為我國培養優秀的繪畫人才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在人的思想和藝術教育飛速發展的今天,已不能夠很好的適應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