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針灸論文
作者:鄭文華 單位: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縣中醫院康復理療科
針灸順序:根據病情可選刺3至5穴用強刺激,使麻電感向遠端放射。(4)針刺拔火罐方法:在針刺過程中,掌握正確的針刺角度,方向和深度,是增強針感,提高療效。針刺主要采取一快三慢、提插、捻轉的方法。一快即迅速刺入表皮,三慢即分天、人、地三部緩緩刺至一定深度,然后提插捻轉,使患者會在針下有相應的酸、麻、脹、重感,甚或沿著一定部位,向一定方向擴散傳導的感覺。這就是針感達到酸麻脹重即“得氣”的要求,最后起針用皮膚針叩擊壓痛點后用閃火拔火罐3min,拔罐療法主要是通過機械刺激、負壓和溫熱作用,加速血液循環,促進新陳代謝,改善人體局部微環境。拔出瘀血即去下火罐。這樣治療可達到虛則補之、實則瀉之的目的。
尤以環跳為主穴選28號2~4寸的不銹鋼針,準確刺入,使其產生觸電樣麻木針感向下放射,從大、小腿直到足部留針,進針后,將針置穴內不動,以加強針感和針刺的持續作用,留針時間20~30min,每隔3~5min捻轉1次。對一些慢性、頑固性、疼痛性、痙攣性病證,可適當增加留針時間,并在留針中間間歇行針,以增強療效。對虛者可施以灸法,每次2~4穴各灸7壯或用溫針法。
針灸療程:根據患者病情輕重制定療程,一般7次為1個療程。普通輕癥患者就會明顯好轉或者癥狀消失。對病程較長、疼痛嚴重的患者,應該增加療程,及時調整治療方法,以便于患者的治療和恢復。
療效判定標準治愈:坐骨神經痛的癥狀基本消失,各項檢查體征轉為陰性,肢體活動無障礙,痛覺消失,一切都恢復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好轉:坐骨神經痛的基本癥狀部分消失或有所減輕,但出現特殊情況,如勞累及天氣變化時仍有反應,肢體不行,感覺酸脹,活動輕度障礙。好轉后可以恢復一般不是重體力的工作。無效:經針灸拔罐等治療到1~2個療程后,癥狀無明顯好轉,各種病理體征應存在無明顯改觀,證明針刺拔火罐療法對此病人的坐骨神經痛癥狀無效,必須及時告知病人,調整治療方法,積極治療。
本科室共收治坐骨神經痛患者254例,經過針刺拔火罐應用治療和精心護理調養后,完全治愈180例,病情好轉74例,受到廣大患者及家屬的一致認可和好評。
本病中壯年及體力勞動者居多,且男多于女,共病因主要有3個方面。
風寒濕邪侵襲客于經絡因久居嚴寒之地,缺乏必要防寒措施,或因沖風冒雨,水中作業,日積月累而致寒濕之邪阻滯經脈,氣血運行不暢,不通則痛。寒濕均為陰邪,寒主收引,濕性黏滯,故本病腰腿痙攣疼痛,難以屈伸,多麻木發涼,易反復發作,病情纏綿。
肝腎虧虛素體虛弱,無力驅邪外出,寒濕之邪逐漸深人。久病傷陰,致肝腎不足,筋骨失于濡養,致筋脈牽扯拘急,骨節疼痛而活動時更甚。氣滯血瘀:或因外邪侵淫日久,留著筋內,或因跌仆損傷,氣血受阻。經脈阻塞,血不能行,久而變生瘀血,停留筋骨之中。血瘀痹阻,故痛有定處,且以刺痛為主。
外傷、腰椎間盤突出、腰椎骨質增生所致常在用力、彎腰或劇痛,活動等誘因下,急性或亞急性起病。少數為慢性起病。疼痛常自腰部向一側臀部、大腿后,?窩、小腿外側及足部放射,呈燒灼樣或刀割樣疼痛,咳嗽及用力時疼痛可加劇,夜間更甚。對原發性筋痹用針灸拔火罐療法每獲良效。對外傷、骨神經叢受壓迫繼發者,則病程遷延日久,病邪固著纏綿不已,效果較差,可以利用人工按摩和中西藥物等進行綜合治療效果較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