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兒科醫學論文
作者:張麗 單位: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
醫患矛盾的產生主要是信任危機,而信任危機的產生很大原因就在于缺乏溝通[3]。醫患溝通主要是醫生與患者之間有關疾病診治、醫療服務、注意事項以及醫學發展等方面的信息傳遞過程。這一過程使醫患雙方都能夠充分有效地表達對醫療活動的理解、意愿和要求。作為兒科醫生醫患溝通的對象也由患兒擴展到家長,醫患溝通內容也不僅限于病情和醫療的溝通,還涉及家長心理、家庭經濟、法律等方面的內容,溝通時不僅要結合家長的理解能力有效、清晰地表達醫務人員的意思,還要盡量采用家長能夠接受的語言和溝通形式。有效的醫患溝通有利于醫療質量提高,有利于和諧醫患關系的建立,有利于維護醫療秩序及廣大醫護人員的切身利益,有利于化解或消除醫療糾紛。由此可見,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是兒科醫生必須具備的[4]。
溝通時間及內容
1溝通前做好自我介紹在患兒入院時應做好自我介紹,與家長相互認識,明確“主管醫生”的地位,讓家長知道有疑問該找誰來詢問;患兒住院時家長會交替進行陪護,提醒家長做好“交班”工作,如讓家長記好患兒的床號和主管醫生的姓氏,以免家長在眾多醫務人員中找不到“主管醫生”,認為沒有醫生管自己而產生急躁、焦慮情緒[5]。
2入院時溝通作為醫護人員,溝通必須是主動、及時的在入院時告知家長初步診療計劃,講解為什么要這樣做,如做霧化吸入,就告知家長做霧化吸入與疾病恢復有關,消除他們的疑慮和恐懼,這樣家長就能積極配合治療工作。對患兒疾病可能的發展情況做好介紹以及應對措施。相當一部分家長要求醫務人員“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如發熱就只看退熱的效果,只要不再發熱,家長就覺得是治療好了,所以醫務人員必須在短時間內根據患兒的情況做到盡量全面的評估,讓家長對疾病有初步的了解,同時讓家長清楚可能出現哪些病情變化。家長是陪伴患兒時間最多的人,很多病情變化還需要靠家長來提供線索,所以不僅要溝通醫務人員采取的措施,還可以讓家長知道自己該觀察哪些方面的內容,這樣既可以讓家長有的放矢,也可以讓醫務人員更好地了解病情變化,獲得家長的理解。
3住院期間溝通一般住院3d左右根據患兒的病情變化向家長介紹患兒的疾病診療方案、重要檢查目的及結果,某些治療引起的不良反應,下一步治療方案,同時回答家長提出的與患兒病情相關的疑問,向家長通俗易懂地解釋和說明,消除家長心中的顧慮。尤其是患兒治療效果不滿意時,要積極與家長溝通,讓家長了解目前的病情、可能的原因及下一步的治療方案,不能因為患者及其家屬不主動或態度不好就故意躲避,不要等出現了醫患矛盾才來溝通,更不能等到問題不可收拾時才來溝通,要積極解決問題而不要消極等待。
4出院時溝通主要是向家長講明診療效果、出院后注意事項、疾病康復相關知識,針對不同疾病的患兒進行健康指導。
常用的溝通方式
1面對面溝通
1.1一對一溝通一位醫生與一位家長面對面溝通,靈活地選擇時間及地點,能夠比較詳細地溝通患兒的病情、治療及預后。
1.2一對多溝通一位醫生與患兒的多位家長進行溝通,要求醫生的專業素養高,能夠自如得面對眾多家長的問題,需要較好地控制情緒,但不推薦醫學生采用此種溝通方式。
1.3多對一溝通多位醫生對一位家長溝通,溝通的內容比較全面,不僅能從疾病本身做好溝通,在家長心理方面也應更好地做好溝通。
1.4集體溝通應用很少,多是由于患兒病情嚴重或病情變化快速,家長不能理解時采用,可由科室年資高的醫生或主任組成溝通小組集體與患兒家長溝通,甚至可由醫務科出面主持溝通。
2書面溝通將要溝通的內容以書面形式呈現出來。第一,可以避免溝通時措詞不當;第二,可以讓家長有更多時間來理解需要溝通的內容;第三,內容可以讓多位家長閱讀,避免醫務人員花大量時間給不同的家長講述同樣的內容,提高醫療效率。3書籍溝通可借助專業書籍讓家長了解疾病的發展過程、并發癥及預后,糾正家長通過其他途徑獲得的對疾病的錯誤認知。
帶教時需注意的方面
1注重學生人文素質培養在臨床教學中注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樹立學生“以患者為中心”的觀念,培養學生尊重人、關心人的意識,加強人文科學與自然科學的相互滲透。在兒科,特別加強對學生愛心和耐心的培養。
2做好崗前培訓本科在醫學生入科時由專業教師結合臨床實際情況對實習生進行教育,幫助學生充分認識到目前嚴峻的醫療形勢,強化學生的醫療法制觀念[6]。讓他們知道踏入實習科室就要把自己當真正的醫生來要求自己。通過實習崗前培訓,建立與患者溝通的信心,了解溝通的方式方法。
3培養醫患溝通能力臨床帶教教師要有培養臨床實習生的醫患溝通意識,鼓勵學生主動與患兒進行溝通,對不同類型的患兒與家長的特點進行歸類,通過言傳身教來指導實習生與患兒建立相互信任的合作關系,逐步培養醫學實習生良好的醫患溝通能力[7]。
總的來說,臨床見習過程中,帶教教師應強調臨床工作是多部門、多層次相互協作才能完成的一項工作,不能盲目獨干,稍有不慎容易讓家長誤解,產生醫患矛盾并誘發醫療糾紛。因此,應告誡見習學生要相互協作,彼此協作做好解釋工作,防止醫療糾紛的發生,在見習過程中不僅掌握好業務知識,還要掌握好溝通的技巧,以便在以后的工作中盡可能地避免醫患矛盾[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