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酒店管理論文
作者:李龍星 袁暢 單位:黃岡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
培訓培養常規機制缺乏。多數高職院校教師培養機制缺乏,表面上,好像每個學校都有教師培訓培養對應的職能部門,但實際上是培養急需專業的教師往往做不到,包括酒店管理專業。另一種情況是,在一些科研單位,既有教師素質、博學善講,又有豐富實踐經驗的人員往往由于用人問題攔在學校大門之外。4.職稱評審的導向作用不夠。盡管高職系列評聘職稱時考慮專業因素,但是往往偏重學術,對教師技能考核要求太低,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也在其列。例如:學機電專業的,后來干一陣子管理就聘為管理方面的教授;其他專業的教師,帶了一段時間酒店實習,就想評酒店管理專業職稱等等。
1.轉變觀念,樹立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和“雙高型”并重的風向標。建立激勵機制,提高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雙高型”教師的待遇。目前,社會對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教師的認識存在一定的誤差。在實際工作中,實際教學工作中,學歷高、理論水平強的教師待遇高,而大多數干實踐實訓的教師待遇低。我們認為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雙高型”師資隊伍建設的根本在于激發教師自我成長的積極性,因此,建立適宜的激勵機制是關鍵,不論是薪酬實際待遇還是其他待遇,都應激勵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雙高型”教師。
2.實施酒店管理專業教師資格認證制度,全面考慮學歷、技術、所學專業資格證等要素。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概念的提出是以我國高職高專人才培養目標為首要前提的,是對高職教師綜合素質、能力結構,以及教師層次的類型劃分。1995年,國家教委首次在《關于推動職業大學改革與建設的幾點意見》(教職[1995]12號)中提出了“雙職稱制度”,可以看做是“雙師”概念的雛形。對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雙高型”教師概念,我們從近幾年實踐中發現,制定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雙高型”教師認證制度十分必要。通過考試認證,從而促進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雙高型”教師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3.對酒店管理專業兼職教師,政府、學校、企業應出臺相關政策的配套支持。就酒店管理專業兼職教師而言,應重點考慮技能證,拓寬師資引進渠道,擴大兼職教師比例。同時,進一步調整國際化程度。酒店行業是我國對外開放最早的行業之一,國際化的浪潮滲透較為深刻。許多國際品牌的諸多酒店早已在中國布點,這對我們培養的酒店管理專業人才提出了明顯的要求。對酒店管理專業兼職教師,作為政府應有鼓勵措施,作為企業應大力支持,作為學校應主動出擊、適應市場。只有這樣,才可能打造較好的具有國際視野的酒店管理專業兼職教師隊伍。
4.發揮酒店管理專業職稱評審的積極導向作用。在高職院校,職稱晉級是教師晉升的重要途徑。我們建議在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教師職稱晉級評審中,在標準中應強化教師是否雙師、實踐能力與授課能力是否都達標。若用一票否決,那效果就會更好。
5.加強高職酒店管理專業師資培訓基地的建設。我們強烈建議政府應強化培訓機制,不僅要充分應用好高職教師理論培訓基地,而且應建立一定標準的五星級飯店教師實踐培訓基地。同時,對酒店管理專業培訓的質量應加強考核,從嚴要求,那么師資培訓就較為有力了。
6.兄弟院校交流是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師資的重要平臺。到酒店管理專業辦得有特色、師資豐富的高職院校交流,有利于提高本校教師的提升。筆者曾到上海商學院、天津職業大學、上海旅游高等專科學校、黔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武昌職業學院等院校學習或交流過,感覺收獲匪淺。以此,建議到兄弟院校交流對提高酒店管理專業師資的"雙師"素質實為有效途徑之一。
7.下酒店實際鍛煉是培養高職酒店管理專業"雙師型"、“雙高型”教師的重要的手段。酒店管理專業下酒店務必半年或更多時間的“入職、頂崗”,真刀實槍從基層服務員做起、從實際工作做起,才可能達到既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