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護理教育論文
作者:常翠鳴 單位:山東杏林科技職業學院
有利于護理學生的職業定向職業定向是指青年學生確定職業方向,選擇職業目標,并為此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對于高職護生來說,職業定向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困惑,如果在進入臨床護理工作前沒有得到很好的引導,那么,這一問題勢必會困擾他們1~3年,甚至面對社會上對護理專業的偏見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這與目前高職護理教育為臨床一線培養高素質護理人才的目標相悖。目前職業定向已成為現代護士綜合職業素質的首要組成部分。培養護生形成良好健康的職業態度,對于穩定護理隊伍、更好地發展我國護理事業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而在校護生年齡、閱歷、經驗上不成熟,大部分對職業定向存在誤區,且容易受社會上一些負面因素的影響。因此,通過醫院護理文化與學校文化的融合互動,有利于學生對護理職業的發展及醫院護理文化的了解,使學生了解行業和護理職業特性,重新樹立正確的學習理念,走出職業定向的誤區,為職業生涯規劃打下堅實的基礎。
有利于縮短學生上崗前的不適應期高職教育的特點是貼近社會,貼近企業。過去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創新意識不夠,缺乏與企業文化的銜接和交融,使不少學生在第3年實習期間,面對全新的與校園文化氛圍差異,心理準備不足,不習慣醫院的管理方式、方法,不適應一線的工作崗位。因此,一些學生在實習崗位上不斷地出現一系列問題,如紀律意識差,工作責任心差,缺乏認真鉆研、吃苦耐勞的毅力、害怕值夜班等。這些說明我們對學生的整體素質培養與臨床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學校文化與醫院護理文化融合,減少了因對臨床環境陌生而產生的心理沖突。
促使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高職學生通過接觸醫院護理文化,能夠親身體會到醫院與醫院、人才與人才之間競爭的現實,切身感受到專業知識、技能和責任心在醫療護理實踐中的重要性,清醒認識到沒有一技之長的高職護生在激烈的人才競爭中是很難有立足之地的。由此,能夠自覺地樹立強烈的危機感、嚴肅的使命感和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激發起學習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內在動力,增強學習的目的性和成才的自覺性,加倍珍惜學習機會,努力提高學習成績。
醫院制度文化有利于規范學生行為制度文化具有強烈的、鮮明的規范性、組織性。吸收醫院文化和護理文化中所倡導的職業道德、服務至上的理念、嚴明的紀律、嚴格的操作標準、規范的管理等,對于規范學生的行為起著重要的作用。在校期間,通過將實訓操作當作為患者服務、把護理實訓室當作病區,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職業意識和職業行為習慣,適應現代醫療機構的要求。
有助于學生確立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觀念以人為本的人性化服務是護理價值觀的核心。隨著疾病與健康觀念的轉變,醫學模式和護理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護理文化隨著護理專業的不斷發展與完善而不斷發展的,以患者為中心的新型護理服務文化是對護理實踐者的客觀要求,它表現了對人的尊重,對生命的關愛,主觀人的需要,由單純提供醫療服務向提供標準化服務上靠攏,把患者的方便、舒適、滿意作為護理過程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強了與患者的溝通和交流,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護理服務。各級醫院采取多種方法和途徑,提高為患者服務的質量和水平。通過用醫院護理服務文化教育學生,宣傳護理服務理念、培養服務意識、講授護理服務藝術,使學生樹立全新的服務觀念。
以醫院優秀護理文化作引領,積極探索護理人才培養的途徑與方法,創新護理人才培養模式,是高職護理教育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重要課題。我們堅持抓好“一個核心、二個平臺、三個基本環節”,全過程、全方位、多形式滲透、融合優秀醫院護理文化。“一個核心”即以職業道德為核心;“二個平臺”即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兩個平臺;“三個基本環節”即課堂教學、護理實訓、畢業實習3項環節。
堅持以職業道德為核心,育人全過程滲透醫院精神文化醫院護理文化中職業道德是繼承和發展傳統文化中的“仁德為基、誠信為本”“心正動善、文雅有禮”“順其自然、因勢利導”等優秀部分,確定以人為本的護理服務核心,一切以患者的需要和需求為護理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工作中重視每一個患者,一視同仁,提供人性化服務,尊重患者的隱私和權利;工作中富有責任心、愛心、細心、耐心、嚴謹、團結協作、協調溝通。為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學院建立和實施“三全”的職業道德培養模式。“三全”是指全員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程育人。全員是指教職員工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全方位是指在課程教學、實驗實訓、護生活動、宿舍文化全方位開展職業道德教育;全程是指將職業道德教育貫穿護理學生3年整個學習過程。為培養學生熱愛護理專業建立深厚的職業情感,從入學教育開始組織學生參觀醫院、聽取護理部主任、護士長對醫院工作性質的介紹、深入外科病房了解患者對醫療護理的需求,到腫瘤病房了解患者對生命的渴望、對戰勝病魔的信心,以激發學生對護理職業的情感、加深對護理專業的認識。通過理論學習、護理實踐、自我反省、慎獨自律、示范引領的方法,提高護理學生對職業道德的認識,陶冶其職業道德情操,鍛煉其職業道德意志,形成職業道德信念,最終養成良好的職業道德行為和習慣。
搭建課外活動、社會實踐兩個平臺,以多種形式融入優秀的醫院護理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給學生提供更多親自實踐的平臺和空間。每學年初制定課外活動計劃,以職業素質教育為主要內容,與醫院護理文化相整合,先后開展《我心目中的護士》演講比賽、“天使杯”啦啦操比賽、就業模擬面試、英語晚會、邀請南丁格爾獎章獲得者劉振華、陳海花來校做報告,并利用5•12國際護士節舉行宣誓儀式、啞語操《感恩的心》表演、護理操作技能大賽,評選“十佳護理技術操作能手”等,以多種形式融入優秀的醫院護理文化。社會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一是每年組織學生到學校附近老年公寓對孤寡老人進行生活護理、健康知識宣傳,盡早使學生熟悉醫院和社區護士應承擔的職責。二是每年組織學生利用寒暑假在當地醫院進行為期2~4周的專業見習,使學生初步認識護士應當具備的素質、護士的職責、熟悉基礎護理操作技術、為患者做一些生活護理、陪送患者做各項檢查、觀察醫護人員與患者及家屬的交流與溝通、了解病室環境和病室管理的大致情況、了解病房的管理制度及迎接新患者的方法等。每位學生見習結束時填寫專業見習報告,并進行優秀見習報告評選,目的在于為學生提供去醫院實踐鍛煉的機會,讓學生在工作崗位上受到醫院文化的熏陶,掌握嫻熟的職業技能,養成良好的護士行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