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美術
20世紀中后期,很多概念型的學科出現。80年代,美術學概念被正式提出,美術學成為了一個新興的學科,也意味著此后“美術”有根無據的現象被弱化下去,美術成為了真正獨立的學科。當然,這也是鄧福星先生在88年的11月全國美術理論會議上所提出的。美術學成為綜合的美術學科概念化被加強,以造型藝術作品研究的對象,他的研究對象包含了美術的歷史,美術批評、理論以及其他相關的學科理論,都歸納進入了美術學的范疇。在1990年之后,正式命名為“美術學”隨后在各個美術學院成立了專門的“美術學”系,這個舉動標志著學科在我國被全方位的確認。因而,高等師范的美術教育當中,要注重“美術學”的重要作用,美術理論基礎的扎實與否,關系著高等院校所培養的美術專業的師資是否具審美能力,是否對美術學科具有科研能力,也意味著美術鑒賞的能力和評論的基本能力的高低,這些能力將影響到我國的大眾審美情趣與美術素養。
一、課程的結構設置不合理的情況依舊存在
近幾年,我國的高師美術教育受到重視,發展速度相對較快,在辦學的規模、在專業的構建上,專業課的結構上都有了提高,但也不能忽視其中所存在問題。《中外美術史》、《美術概論》、《美學》、《美術鑒賞》等課程,目前是我國的美術教育課程的科目,但是課時量卻嚴重的偏低,大部分的院校技法課程占據到總課時的60%以上,這種不合理設置,會嚴重影響高美術師資人才的素質教育與審美培養。
二、學生對美術課程缺乏學習興趣
我國目前大部分的師范類美術院校的學生在對待“美術學”的課程問題上的學習態度,還主要停留在理論的考試是不是能夠過關作為關注點的問題上,根本缺乏學習的興趣。當然我們也不能不看,為什么學生會對“美術學”的課程缺乏興趣。
理論課程的設置比較不合理是其中的一個原因,教師的重視也是存在的一個客觀原因,還有一個比較重要的原因就是師范類院校的美術學生,由于過于專注于專業課的培育,忽視了文化素質的培養,文化的素養較差。尤其全國的高師類美術教育的招生環節所采取的形式是“低分錄取”,我國現在美術招生已經失去了過去的意義,“低分錄取”的制度對于一心學習醫術,對于美術有著較高領悟的學生而言,是件好事,但是也有一些“速食班”出來的考生,他們只是為了讀大學而學習美術,喪失美術學習的熱情,不熱愛美術的學習,為了考學而考學習美術,這成為了很多文化素質較低考生的“終南捷徑”。
三、“美術學”課程缺乏專業的美術學老師,師資力量薄弱
課程的設置不夠合理的教學構架之中,“美術學”的課程自然也不會受到教學組的重視。很多師范類的美術院校對于相關的“美術學”課程都是選擇由藝術專業的其他教師代課性質,而非是專業教師來授課。代課性質的教師,只能是兼代,缺乏一定的“美術學”的專業基礎對于美術學的課程沒有全面地了解,難以形成系統地研究,也難以做出系統地課程知識傳授。教師不專,學生更無心學習。
美術教育一直都是把美術學科作為基礎的美術教育的類別,他們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基本美術素質以及能力,是為了促進國人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若是單純的以技法作為的美術教育,又如何承擔起這樣的目標。
美術師范類的教育是培養大、中、小等學院或是學校的美術教師的主要原則,師范類的美術專業學生代表著未來的美術教育之中的教育實施者,在校所學的,所形成的知識的結構以及基本的美術素質對于之后的工作有著非常大的影響,在那種把技法的訓練作為主要目的的教學,比較難培養出具完整的美術知識以及美術教師的素養。現代的師范類美術的教育其實就是把素質教育作為核心的教育,因而學校要改變過去的思路與思想,尤其是處于信息爆炸時代藝術教育,要形成我國的特色,要讓藝術的課程日益走向綜合性,還需要關注學生的人格是否健全還要注重發展藝術教育對于審美思想的培養,要鼓勵我們的學生能夠進行一定的學習,要拓展自己的藝術視野;要從傳統的重技能模式中脫離出來,要把學習的中心做出轉移,重視審美以及對于學生創造力的培養,同時還要注重對于學生的文化素質進行培養。
美術其實也是一種文化載體,是對于審美的認知以及對于美的表達能力的個體體現,不是簡單強調技法的問題,美術表現的形式感,不再僅僅讓學生知道,技法如何具體應用,是需要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是對于客觀物象通過自身的理解與領悟的藝術再現,是作為了美術的主體的表現,能反映出創作主體的思想觀念和藝術的追求,以及審美的理想文化的修養等具體素質。我認為,美術類學院進行教育的初衷應該不是給學生一種職業的訓練,應該更注重培養具有較高的文化素質以及具有較高的文化品格的創新人才。
在現代的師范美術類教育中,一方面要重視技法的訓練,另一方面要加強對學生文化素質和文化品格的培養。應該看到歷史上的美術大師基本都是文化大師,首先要成為一個有思想和有精神的人,才能夠成為文化教育的傳播者,不可缺少文化。在這一點上,師范美術教育中開設的有關美術學的課程對促進學生的審美文化素質有著重要的作用。
四、美術學的課程改革勢在必行
2001年7月頒布了新的課標,(《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我國基礎的美術教育現在正歷經著我國自建國最為徹底的一次改革。要求我們必須改變過去的教育教學的觀念,要懂得把人文主義精神融入進繪畫當中,要能夠為學生們建立一個較為宏大的價值觀與藝術觀。要改變過去的,單一的學習學科的課程設置,要教育學生掌握多一些的知識,建立起綜合的學習體系。
要把美術學習當成一門素質教育的一種,技法與理論一樣重要,把學科的知識體系單純的來構建課程的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代社會的要求了,現代的社會更為關注綜合性的能力展示要從廣泛“文化背景”之中引導學生來關注藝術,理解美術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