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10 | 經濟相關
2011年,中國“三農”雖身處動蕩而復雜的國際、國內經濟金融形勢之中,卻取得了糧食連續八年增產的驕人成績,農民收入明顯增長,農村金融體系日趨完善。但在“人、財、地、物”等方面仍存在的一些深層次掣肘因素亟待解決。展望2012年,中央仍將聚焦“三農”、改革扶貧力度將會更大,“三農”經濟金融有望實現更快發展。
中國“三農”經濟金融基本情況
(一)農業:糧食生產跨越式發展,機械化水平再提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力增強,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2011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面積、單產、總產“三增”。全年糧食產量達到11424億斤,比上年增加495億斤,8年累計增產2810億斤,年均增產350億斤,為建國以來最大增幅;糧食單產預計達到344.4公斤,比上年提高12.8公斤,8年內提高55.6公斤,年均提高7公斤,是建國以來單產提高最快的時期之一;預計糧食種植總面積16.59億畝,比去年增加1044萬畝;糧食人均占有量首次達到850斤的新水平。與糧食生產增長相配套,2011年全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預計超過54.5%,同比提高2.2個百分點;全國農機總動力預計達9.7億千瓦,同比增長4.5%,預計全年農機工業總產值超過3000億元,將連續4年保持20%以上增速。2011年,我國糧食生產實現跨越式發展,但在需求拉動、成本推動及通脹預期帶動等因素影響下,農產品價格普遍上漲,多數漲幅超過10%,部分農產品價格波動劇烈。此外,據農業部預計,2011年全國各類龍頭企業總數將達11萬家,龍頭企業實現銷售收入5.7萬億元,這些企業提供的農產品及加工制品約占農產品市場供應量的1/3,占主要城市“菜籃子”產品供給量的2/3。
(二)農村:政策扶持“增投減負”,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統計數據顯示,2007年至今,中央財政累計安排專項資金883億元,支持完成1239個中小河流試點項目的治理和11574座小I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對13個省111個縣9808個農村固定觀察點的問卷調查也顯示,2011年縣均農業固定資產投資占預算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的比重由2010年的17.2%上升至19.4%;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的補貼力度加大;國有糧食部門的糧食收購價繼續提升;產糧大縣的獎勵補助資金較快增長;生態保護政策力度加大;農村公益事業和社會事業政策基本落實,農業灌溉工程運行管理財政補貼基本到位,農村小型水利設施產權制度改革平穩推進;91.9%的被調查縣已納入“農村公益建設‘一事一議’財政獎勵補貼試點范圍”,較2010年提高29.1個百分點;86.3%的試點縣獎補資金已經到位;80.2%的調查縣實現了廣播電視村村通;有綜合文化站的鄉鎮占總鄉鎮數的92.6%;通油路或水泥路的鄉鎮數占總鄉鎮數的比重為97.7%。
(三)農民:農民收入快速增長,消費信心指數領先城市居民2011年,中央財政用于“三農”的支出將達到10408.6億元,增長21.3%。伴隨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內需增長和產業梯度轉移使得企業用工需求增加,全國農民工外出務工規模進一步擴大,農民工就業指導服務、職業技能培訓得到加強,外出就業環境得到進一步改善,農民工權益進一步得到保護。受農民工就業環境改善和收入增長等因素影響,2011年上半年農村居民人均現金收入增長20.4%,明顯高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2%的增速。預計全年農民人均收入增幅有望超過2010年的8.5%,農民收入將連續8年實現6%以上的增長速度。2011第三季度中國消費者信心指數顯示,農村地區消費者信心110點(100以上表示信心水平樂觀,100以下表示相對悲觀)高于城市9~10個點。
(四)金融:涉農貸款持續增加,多層次農村金融體系逐步形成,農村金融創新快速發展2011年三季度末,主要金融機構及農合機構、城信社、村鎮銀行、財務公司涉農貸款余額14萬億元,比年初增加2.1萬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6.2%,高于各項貸款平均增速9.4個百分點,總體實現了年初設定的工作目標。其中,本外幣農村貸款和農戶貸款余額分別為11.66萬億元、3.08萬億元,同比增長26.2%和20.3%,分別比同期各項貸款增速高10.2和4.3個百分點;前三季度農村貸款和農戶貸款累計分別增加1.75萬億元、4829億元;農業貸款余額2.43萬億元,同比增長11.3%,前三季度累計增加2343億元。
截至2011年9月末,全國有537家村鎮銀行開業,已累計發放農戶貸款36.4萬筆,總金額達807.6億元。根據銀監會長期規劃,截至2011年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將較2008年底的122家增長10倍,對支持農村經濟發展發揮更大作用。目前,我國已經初步建立起了一個多層次、廣覆蓋的農村金融機構體系,所提供的基礎金融服務基本上覆蓋了90%以上的行政村,機構覆蓋面高于世界上其他國家30%~40%的平均水平。農村金融創新實現更快發展:中國銀聯與安徽省農村信用社聯合社共同推出“金農易貸”銀聯福農卡,單卡授信總額最高達50萬元;中國農業銀行等農村金融機構在全國多數地區農村都創新性地開展了惠農金融自助取款點,以低廉的成本實現了農村基礎金融服務觸角的再延伸。
“三農”經濟金融改革與發展
(一)地:土地改革穩步有序推進,深層次問題亟待解決2011年11月,國土資源部、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財政部、農業部聯合下發《關于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的若干意見》,進一步規范和加快推進農村集體土地確權登記發證工作。各地“農村土地股份制”等土地使用權制度改革探索穩步推進。近年來國土資源系統每年籌集資金近1000億元,開展農村土地整治,全國新增耕地4200多萬畝,荒灘、荒地、廢礦坑等相繼變良田。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88%的縣劃定基本農田;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等確權登記頒證工作的縣占調查縣比重分別為55%、43%和42%;73.5%的縣建立農民土地流轉服務組織。
林權改革進展順利。全國已有25個省份基本完成明晰產權、承包到戶改革,已確權集體林地25.24億畝,占集體林地總面積的92.23%,共有8222.25萬農戶拿到林權證,4億多農民獲益;全國26個省開展了林權抵押貸款工作,貸款金額455.53億元;21個省森林保險投保面積3.85億畝,保險金額1601.77億元,保費4.27億元;25個省成立989個縣級林權管理服務機構和719個資產評估機構,建立專業合作組織10萬多個,其中林業專業合作社2.44萬個,加入合作社的農戶760.05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