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倫理學理念論文
本文作者:張萌 劉玉秀 易學明 單位: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醫務部 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
影響醫生健康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當前醫生職業競爭激烈,其所學的知識已逐漸不能滿足病人的需求,這種巨大的反差迫使醫務人員在完成緊張工作之余,必須不斷地充實自己,否則將被淘汰;另一方面,隨著醫院人事制度改革,全面開展的以聘用合同制為核心的用人制度轉制工作,憑實績選聘,憑能力上崗,增強了醫務人員的競爭意識,進而造成醫務人員為了晉職晉級,往往忽視自身健康而加班加點,以爭取機會盡快成功。
醫療管理機制不健全,醫務人員之間缺乏真誠的合作與溝通,這不利于醫生健康,且會加大醫生的職業壓力。更重要的是醫療制度改革,臨床醫生被定義為醫療事故處理的行為主體,這些都增加了醫生在工作中的精神壓力。醫患關系緊張,醫院暴力的不斷發生,保護措施的缺位,加劇了臨床醫生工作環境對自身健康的負面影響。
一項調查表明,[6]在人際關系方面,患者不理解、不信任給醫生的壓力最大;在社會尊重與社會環境方面,發生醫療糾紛時,有的媒體報道不全面、不客觀,給醫生造成的壓力最大,對醫護人員的法律保障體系不完善是引起醫護人員壓力的主要來源。社會支持缺乏使醫務人員感到自己處于孤立無援的境地,這樣的執業環境,無疑會加重醫務人員的精神壓力,不利于醫務人員身心健康,甚至導致醫患之間不信任,容易引發醫患糾紛,加深醫患矛盾。
建議
對醫生個人而言,應多關注自身健康,特別是重視自己的心理健康,一旦發現異常應及時調整或就醫。醫生要學會調整自己的情緒,給自己減壓;工作安排適度,目標不要制定得過高;要保持適當的體育鍛煉,多和周圍的人交流。在重視自身健康的同時,還要加強醫學倫理學知識的學習,尊重患者各項基本權利,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交流,提高自己的被信任程度,用卓越的醫療技術和良好的服務態度達到提高患者滿意度、維持自身良好健康狀態的目的。
近年來,各醫院開始重視醫務人員的健康問題,采取了許多措施來維護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但是由于種種原因,此項工作開展還不到位,還有許多需要改進的地方。加強人才隊伍管理。第一,合理調整醫生隊伍結構。不單純地追求高學歷、高職稱人才的高比例,合理增加初級職稱人員,讓工作與能力、知識與職稱相稱,以減輕醫生職業競爭壓力,促進醫生身心健康。第二,有效激勵與保護。在有效激勵、調動醫生工作積極性的同時,還要注重量力而行,指標適度,試點開展彈性工作制度等。第三,重視醫院環境衛生,減少因操作不當或病菌傳染給醫務人員造成的侵害。醫務人員的身心健康并不是規章制度就可以輕易保證的,更重要的是把管理體現在細節上、情感上。
開展醫務人員援助計劃。醫務人員援助計劃通過為醫務人員提供診斷、輔導、咨詢等服務,解決他們在法律、心理和健康等方面的問題,以預防問題產生、提高醫務人員的工作和生活質量。[6]通過為醫務人員提供更多的培訓與支持,如為醫務人員提供“如何應對壓力”、“壓力管理”等方面的培訓,更好地幫助醫務人員有效地應對壓力,把壓力的負面效應降到最小。利用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平臺。充分利用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這一平臺,發揮其教育、咨詢、評價論證等職能,提高醫學倫理委員會監控及建議權,增強醫生醫學倫理意識,規范醫生倫理行為,提供咨詢服務,落實倫理教學查房、加大醫學倫理宣傳力度等。只有基本的醫學倫理思想在醫生的心中生根,才能使之成為患者康復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持。因此,醫生應積極主動地加強有關醫學倫理知識的學習,并在醫療實踐中加以運用。
由于患者對疾病治療效果期望過高,一旦治療效果未達到預期目的,易造成患者對醫生的不信任,甚至猜疑,醫生得不到患者的理解,這給醫生帶來了巨大的壓力與心理陰影。作為患者,應尊重醫生的權利,特別是尊重醫生在執業過程中的人身安全權利,用理性、辯證的觀點看待問題。社會媒體應該正確引導大眾,利用自身優勢進行醫學知識宣教,提高患者對于醫療行業的認知程度,增強患者對醫生職業的理解和尊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