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國際貨幣論文
作者:鄭后成 商瑾 單位:北京大學經濟學院 財政部財科所
美國金融危機使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要求更加迫切。自20世紀90年代“東南亞金融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以來,國際社會就對改革國際貨幣體系提出了各種方案,面對當前的美國金融危機有人提出重塑“布雷頓森林體系”(特里謝),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重新定位。2007年由美國次貸危機引起的世界范圍的金融危機引發了各國對當前貨幣體系的思考。首先,美元霸權地位助長了此次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發生后,人們普遍認為布雷頓森林體系確立的美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主導地位助長了美國的過度負債和過度消費,而后者又助長了本次金融危機。其次,歐盟期待通過改革提升歐元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谶@一戰略,2008年11月,法國總統薩科齊反復強調有必要改革美元獨霸的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再次,在現有美元儲備貨幣體制下,中國等外匯儲備大國面臨美元貶值的風險,因此這些國家希望建立健全的國際儲備貨幣體系?;谝陨蠋追矫娴囊蛩?,一些學者和一些國家政府紛紛要求改革現有的國際貨幣體制。
國際上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不同方案
自現行的牙買加體系成立之日起,由于體系內部本身的缺陷,使得國際經濟經常發生很大震動。因此早在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前,各國學者與專家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就提出了不同的建議。這些改革方案主要有:回歸新金本位制、重建新布雷頓森林體系、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建立單一世界貨幣及世界中央銀行。
(一)回歸新金本位制。堅持回歸新金本位制的經濟學家認為金融資產和實物資產已經構成倒金字塔的結構,全球所有國家應該同時加入金本位制國家聯盟,來一致確定或同時變更其貨幣相對于黃金的穩定關系,這樣既保留了目前金融全球化可能帶來的全球福利增進又克服了資本積累和世界經濟的虛擬化。
(二)重建新布雷頓森林體系。這一改革方案是在1997年2月15日至17日德國席勒研究所與高克斯國際勞工委員會在瑞斯頓通過的緊急呼吁書中提出來的。他們認為在目前全球金融投機泛濫和國際金融秩序混亂的情況下,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已不能穩定各國經濟,世界各個主權國家需要采取聯合行動,建立新的國際金融秩序,進行全球性債務重組和恢復固定貨幣匯率制度。而持有類似于重建布雷頓森林體系觀點的,還包括美國人林登•拉魯什、諾貝爾獎獲得者法國的阿萊等,其中將莫里斯•阿萊的改革方案稱為“徹底改革方案”,并將這個方案概括成七個要點:一是完全放棄浮動匯率制;二是實行可確保國際收支平衡的匯率制;三是禁止貨幣競相貶值的做法;四是在國際上完全放棄以美元為結算貨幣、匯兌貨幣和儲備貨幣的記賬單位;五是將WTO和IMF合并為一個組織;六是禁止各大銀行為了自己的利益在匯兌、股票和衍生品方面從事投機活動;七是通過適當的指數化在國際上逐步實行共同的記賬單位。
(三)改革國際金融機構。對于國際金融機構的改革,埃及經濟學家薩米爾•阿明提出改革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與世界銀行的觀點,他認為應當將IMF轉變為擁有真實的世界貨幣發行權的世界中央銀行,把世界銀行變成一種基金,使它能夠從德國和日本等國吸收國際資本,并注入到發展中國家,而不是美國。同時重建聯合國體系,使之成為政治和經濟談判的場所,以便于把世界主要地區的金融活動和貨幣政策協調機制建立起來。
(四)建立單一世界貨幣及世界中央銀行。建立世界中央銀行并讓其發行統一貨幣的思想,最早源于哈耶克1937年出版的《貨幣的民族主義和國際穩定》一書。這種觀點提議,各國至少把他們的國際儲備的一部分存入世界中央銀行,由世界中央銀行印發世界貨幣來作為控制世界貨幣供給的一種手段,各國都實行絕對的固定匯率制。如果貨幣長期地按固定匯率掛鉤在一起,那么走向共同貨幣就變得非常容易。其最終目標就是走向一個世界范圍的貨幣區。
我國對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觀點
此次金融危機的爆發使各國政府與專家學者再次將目光聚集在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問題上,這個存在已久的話題再一次引起了全世界廣泛爭議。其中引起很大關注的是央行行長周小川提出的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基礎上創立“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改革方案。
(一)創建超主權國際貨幣。2009年3月23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中國人民銀行網站上發表了題為《關于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思考》的文章,提出應該創造一種與主權國家脫鉤的國際儲備貨幣,從而避免主權信用貨幣作為儲備貨幣的內在缺陷。而這種“超主權儲備貨幣”的改革方案與以前學者提出的建立世界中央銀行并讓其發行統一貨幣的思想是相似的。他認為超主權儲備貨幣不僅克服了主權信用貨幣的內在風險,也為調節全球流動性提供了可能。由一個全球性機構管理的國際儲備貨幣將使全球流動性的創造和調控成為可能,當一國主權貨幣不再作為全球貿易的尺度和參照基準時,該國匯率政策對失衡的調節效果會大大增強。這些能極大地降低未來危機發生的風險、增強危機處理的能力。
(二)建立世界金融組織。國內學者陳志球、虞群娥認為牙買加體系是對當時的世界經濟現實做出的客觀選擇,已經不適應現在的國際環境。發展中國家經濟在國際金融體制中的影響日益增強,仍以西方發達國家為主導的現行貨幣體系不能適應這一變化。他們主張加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功能,進一步擴大其防范和支持當事國化解金融危機的能力,協調成員國的貨幣政策。建立一個諸如“世界金融組織”的機構,制定新的規則和宗旨,提高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中的地位和作用。同時以國際清算銀行為中心,建立國際金融風險預警系統,提高國際金融預防風險的能力。
構建新國際貨幣體系的建議
(一)新國際貨幣體系構建原則。新的國際貨幣體系必須從根本上改變原來體系對于全球經濟發展的制約,才能夠更好地適應經濟發展的要求,才能夠更好地表達各個國家的平等的利益需要。1.要代表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共同利益。新的貨幣體系不能夠再被幾個主要的發達國家所掌控,要反映大多數國家的利益,尤其要保護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金融領域應具有的地位和權利。2.以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穩定繁榮為改革的最終目標。利益分配問題將是建立金融新秩序的一個核心問題,新秩序的建立要基于共同的利益基礎才能保證國際貨幣體系的長期穩定和繁榮。3.國際收支調節機制要兼顧穩定性和靈活性。國際收支調節機制的穩定性對于穩定貨幣體系和經濟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同時應該和經濟的步伐相適應,還要強調其自身的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