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麻醉學論文
作者:譚萍 李巖 單位:甘肅省中醫院
熱愛麻醉學專業臨床教師首先要樹立牢固的麻醉學專業思想,強調麻醉醫師是手術患者生命的“保護神”,加強對醫學生責任心和使命感的教育。
具有良好的教學組織能力和技巧臨床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包括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敏銳的觀察能力、靈活處理問題能力等。注重對教師教學組織能力的培養,教師采用開放型的講課方式,及時向醫學生反饋教學評價的結果,經常向醫學生提出開放性的思考問題,鼓勵醫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督促醫學生之間進行小組式的相互學習、討論等,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
選擇合適病例進行臨床麻醉學教學示范醫學生剛進入麻醉科,對臨床麻醉操作較陌生,絕大多數人未進行過相關操作,容易產生畏難情緒。教師要耐心、細致地講解要領,手把手示范,并詳細介紹操作過程、操作難點以及可能出現的情況。教師熟練的麻醉操作會讓醫學生產生學習的興趣和信心。同時,教師要督促醫學生及時掌握操作要領,對不規范或不準確的操作,指出并講解可能導致的并發癥,加深醫學生的印象。
臨床麻醉病例討論臨床病例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活動,深受師生歡迎。教師選擇合適的臨床麻醉病例提供給醫學生,要求他們利用教科書、醫學雜志、網絡等查詢相關信息,在固定的時間如每周四下午進行兩小時的病例討論。就麻醉準備、麻醉方法的選擇、麻醉期管理及圍手術期麻醉處理等展開討論。在討論過程中,由教師掌握討論的方向和深度,結束后進行總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
重視教學模式的改進
臨床麻醉操作多,風險高,實踐性強。它既包含有基礎醫學各科中有關麻醉的基礎理論,又需要廣泛的臨床知識和熟練的操作技術。因此,臨床麻醉學教學模式與其他課程有很大的不同,除讓學生掌握理論知識外,還要求其掌握各種操作技能。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從理論上闡明概念,還要以生動、形象的授課方式,給學生以直觀的印象。PBL和TBL教學法各有所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靈活運用。
多媒體教學以計算機為載體的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正改變著學校的教育模式和學生的學習過程。針對醫學生特點,通過讓其觀看各項操作的多媒體課件增加直觀經驗。PPT教學在臨床麻醉學教學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簡單且條理清晰,但并不直觀。綜合應用數碼照相機、數碼攝影機、投影儀、LED等多種設備,可增強學生的感官感受。
一對一帶教在麻醉學臨床實踐教學中,實行一對一帶教制度。臨床教師帶領醫學生完成術前訪視、麻醉前麻醉機檢查、麻醉前器械準備、麻醉藥品準備、麻醉誘導、麻醉管理、PCA鎮痛及術后回訪。要因人施教、循序漸進,使醫學生逐步掌握麻醉操作技能,積累臨床經驗。2.3專題講座結合醫學生在臨床麻醉學實踐教學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有針對性地開展專題講座。安排高年資臨床醫師或副主任醫師以上職稱人員進行講解,結合基礎與臨床、國際學術前沿與國內進展,使醫學生拓展理論學習的視野,拓寬臨床知識面,深入到臨床實踐中。
重視教學信息的整合
教學信息包括臨床教學的實踐全過程,其中,最能反映教學信息融合的是臨床教學質量評價與臨床教學反饋[3]。
1臨床教學質量的評價臨床教學的質量評價包括教學管理質量評價、教師質量評價和醫學生學習質量評價,它們間相互影響和聯系,構成了系統性評價模式。在教學管理質量中,既要抓住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又要抓住臨床實踐各階段的主要矛盾(如臨床實踐教學后期考研、供需見面與正常教學計劃的沖突),采取有效的措施,妥善處理好各種關系,保證教學質量。
2建立臨床教學工作的反饋機制針對醫學生臨床學習效果、學習時間、學習內容等,建立以臨床教學工作計劃、教學內容評閱、教學效果考核、醫學生對教師和教學質量的評分等為考評參照的教學工作反饋機制,充分調動醫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落實教學計劃和內容,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贏”。臨床麻醉學實踐教學對醫學生而言,是一項重要的理論聯系實際的教學活動,需要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