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創建論文
本文作者:劉亮亮 王艷輝 單位:河北政法職業學院
借鑒船政學堂,發展職業教育
船政學堂對中國近代社會的現代化進程產生了深遠影響。我們將船政歷史人物在社會實踐活動中創造的物質成就和精神成果稱之為船政文化。船政學堂的職業教育文化正是船政文化的一個主要分支。現從文化的三維度審視船政學堂的辦學體制,以提供高等職業教育建設的新思路。
完善教學設施
船政職業教育的物質文化即教學的硬件設施和軟件設施。在硬件設施上,船政學堂擁有包括前后學堂、東西考公所等在內的建筑70余座,工廠13家。學生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學堂學習,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工廠實踐,實現了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緊密結合。當前,我國高職教育更多的是廠校聯合或合作的模式。屬于學校的硬件資源相對有限,這對技能性較強的專業的發展都是硬傷。因此,高職教育首先要加強校內教學設施的建設,為學生創造一個優良的學習環境。在軟件設施方面,船政學堂精選學生,嚴選教員,并真正地將中國的留學生教育制度建立與傳承下來。教師在思想、志趣、品德方面都是學生的楷模,而當前職業教育在師資方面嚴重落后于本科教育,欠缺對教師的再教育、再培訓機制。
嚴肅教學管理
船政學堂的成功得益于其科學規范的教學管理模式。第一,廠校一體、產學一體的辦學模式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第二,嚴格的管理考核制度是保證教學質量的根本。學校奉行嚴進嚴出,評價管理的做法使其辦學成績斐然。第三,課程體系設置科學,保證了學生在專業領域的成績突出。當代高職教育也要努力找尋高職與行業之間深度融合的途徑,培養符合社會標準的高級專業人才,并要保證學規的嚴肅執行,育人的精益求精。學校要把重心從教學評估、專業評估轉移到更深刻的課程評估、就業評估上來。
明確辦學思想
船政學堂把學校的發展同民族興衰結合在一起,把培養社會急需的造船與航海人才作為目標,不僅使學校名譽中外,更讓每一個學生肩負起救亡圖存的歷史使命,成為推動歷史潮流前進的一朵浪花。在和平發展、科學發展的新世紀,職業教育要使學生感到提高個人生活質量、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統一的直接作用。高職院校要扭轉“重道輕器”的傳統觀念,培養高級技術型、應用型人才,突出高職教育的“高”和“職”兩大特色。
船政學堂對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幾點啟示
明確教育宗旨,適應時發表展
船政學堂之所以名留青史,根本原因在于它順應了歷史發展方向,創新革變、開放自主,為社會發展貢獻了中堅力量。當前,高職教育也要把握住時代脈搏,努力培養技術型、應用型人才,服務于區域經濟發展,保證其職業生涯的可持續發展。
統籌教育機制,營造和諧環境
教育是促進社會進步,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高職教育作為培養高級技術人才的基地,更要重視教學和服務功能轉變,以能力為本位,培養基礎強、技能厚、口徑寬的社會人才。政府要在立法、政策、財政上給高職教育以傾斜,并動員教育機構、企業等多種社會力量參與進來,努力為教育營造和諧發展的內外環境。
樹立責任意識,培養民族品格
船政學堂崇尚學員的心智建設,強調“鼓民力,開民智,新民德”,其學員在中華民族變革圖強中所表現出的責任意識儼然已成為寶貴的精神遺產。改革開放二十多年,中國的職業教育其實對全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的塑造層面并未出現根本的變革。作為新職業教育,應該從塑造國民品格為起點,努力塑造國人的責任意識,使民眾在日常生活的精神深處跟得上現代文明社會的發展潮流,并成為時代精神文明的載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