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環境整治論文
本文作者:邢夢攀 單位:禮泉縣水利局
資源水利和生態水利建設的關鍵之一就是把生態環境保護融入到水利工程的規劃、設計、施工、運行及管理的全過程,保證水利工程在取得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同時,減少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本文對涼馬河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現狀以及施工過程環境保護的原則和內容進行闡述,并就如何樹立人與自然和諧的生態工程理念,遵守自然經濟規律,加強工程施工期間的環境管理進行有益探索。
1涼馬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建設概況
涼馬水庫位于禮泉縣建陵鎮涼東村溝道中,是一座以防洪保安為主、兼有抗旱灌溉和人畜飲用等綜合效益的小(一)型水庫,總庫容106.8萬m3,有效庫容81.9萬m3,工程修建于上世紀70年代初期,經過近半個世紀的運行,水庫工程年久失修,質量隱患突出,被鑒定為三類病險水庫,列入國家重點小型病險水庫除險加固投資計劃。2009年該工程開工建設,先后對大壩除險加固、溢洪道處理整修、新建放空泄洪洞、進壩道路拓寬硬化、觀測管理設施和環境工程進行了改造。加固改造后,為下游的昭陵、趙鎮2個鄉鎮、8個行政村、5所中小學共6700多人生存安全打造了一道牢靠的防御屏障,有效地緩解了區域水資源供需緊張的矛盾。
2施工環境保護遵循的原則
2.1工程建設與生態環境保護相結合的原則
水利工程建設應堅持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要與環境生態保護同步進行,從單純施工管理向施工、生態環境、安全生產管理全面轉變,實現工程效益與生態效益優化組合,把對環境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實現生態系統和經濟以及工程效益的相互協調和良性循環。
2.2堅持共生互補和循環再生的原則
建設工程與自然環境和諧平等,實現工程與環境合作共存、互利互惠。如工程建設中的土地利用問題,一方面,工程基礎開挖的大量棄渣需要占地堆放,另一方面,工程運行的生產與生活場所又需占地建設,若分項考慮,將造成土地資源的嚴重浪費,若綜合考慮,充分利用再生循環過程中產生的材料,利用棄渣填溝平地,將棄渣填埋荒溝,既可減少工程造價,又可以增加生態效益,形成共生利用系統,不僅可節約土地資源,而且還可節約勞力和資金。
2.3堅持時程需求協調的原則
將水利工程施工期間對環境因子量值的需求與施工期以及運行期各階段的工程實施統籌兼顧,綜合考慮施工區域有關土地的合理利用、水流的有效控制、周圍的最小干擾等生態環境問題,以提高工程的生產能力。如工程臨時建筑物與永久建筑物的相結合,既可減少臨時建筑物的投資,又可以減少土地占用和恢復費用,并且還可以提高施工進度,實現工程建設與環境保護全面規劃,科學安排,協調一致。
3水利工程施工期的環境管理與保護
3.1施工棄渣的處理
在工程建設中,棄渣主要為溢洪道處理整修、進壩道路拓寬硬化、管理房設施拆除的混凝土碎塊及淤積土,無危害性。溢洪道處理改造中,盡量采取減少拆除和二次利用的設計方案,使得棄渣數量減少,對改造中渠道原破舊襯砌板,因施工現場處于農村附近,工程棄渣基本上可二次利用鋪筑農村道路,對于不能利用的棄渣都是指定固定場所,覆土掩埋。對于新建泄洪洞所產生的淤積土,由于土質較好且沒有有害物質,主要用于填埋工程區附近的廢棄壕溝,這樣既可以避免占用耕地,又可以二次利用形成新的農田,增加土地面積。在加固過程中利用庫區淤積土新增造田面積48畝,淤積地交由涼馬水庫進行管理,其種植收入用來補充工程管理經費。
3.2施工中廢水處理
在涼馬河水庫加固過程中,廢水主要來自骨料沖洗,砼拌和及養護等施工排水和地基開挖時抽排地下水。沖洗骨料的水中主要是懸浮固體,危害程度小,不會對周邊人群和環境產生大的危害。施工現場相對分散,廢水排放量較小,施工中均設置污水沉淀池和降解池,做凈化處理后排放,沒有對周圍的人群和環境產生危害。
3.3施工中粉塵處理
在項目施工中,施工粉塵為運輸揚塵和砼拌和粉塵,工程點多面廣,單位面積產生粉塵較少,且施工地點大部分位于野外,遠離村鎮,自然凈化程度較高,對人群危害較輕。同時在施工現場,參建單位對施工揚塵作了定期灑水除塵,效果良好,沒有對環境造成大的污染。
3.4施工中噪聲處理
在工程施工中,噪聲主要為運輸機械產生的噪聲和攪拌機、振搗器等施工機械產生的噪聲。為了盡量避免影響附近群眾生活,基本在白天施工,盡量避免晚上22點至次日凌晨7點之前施工,加之工程均處于野外,距離村鎮有一定距離,施工噪音對周圍群眾影響較小。
3.5施工人員健康處理
工程建設期間,施工人員來自不同地方、文化層次、衛生習慣都不同,集中作業和生活有利于疾病傳播,為了保證施工人員的健康,施工人員的居住地修建時與施工現場均保持一定距離或租住周圍環境良好的村舍,確保施工人員的身體健康。另外對工地施工人員定期進行體質檢查,在整個建設期間,沒有發生流行性疾病。
3.6施工中占地和水土保持
工程建設中的土地征用分為臨時占地和永久占地,對臨時占地結束后及時進行清理,平整并恢復種植。永久占地大都應用于工程建設,空余部分土地盡量栽植植被,綠化美化,防止水土流失,創造良好的人文環境。
3.7施工中安全及除險情況
存在施工不安全因素的工程主要有大壩除險加固、溢洪道和泄洪洞的建設,主要的安全事故因素為施工機械車輛安全、用電安全、高空作業安全、交通安全等。在施工安全管理中,加強安全制度建設,施工區、道路、生活區設置足夠的照明系統,危險地方設置安全警示標志,每個項目設立專職安全員,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護措施,及時消除安全隱患,同時重視水情、和氣象預報,做好施工道路、渠槽土方開挖、回填工作面、生活區的防洪排水工作,確保工程、設備和人員的安全。
3.8施工對灌溉影響
涼馬水庫改造工程施工與灌溉有一定沖突,為了減少對灌溉的影響,工程建設各方面互通信息、及時溝通,施工單位根據灌溉行水的要求對施工組織設計做到合理安排,監理按照計劃嚴格控制施工進度,并根據灌溉要求,及時協調各方矛盾,故工程施工對灌溉影響甚微。
4施工期間環境監測的措施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