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女性學論文
作者:羅萍 王秀英 單位:武漢大學
女性學教育包括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教育、社會性別意識教育、女性學基本原理教育以及性別平等意識滲透各專業教學與教材改革。馬克思主義婦女觀是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一個組成部分,它應納入高校政治思想教育體系。大學生處于世界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向他們灌輸馬克思主義婦女觀和性別平等意識以及引導女大學生樹立自立自強意識,尤為必要。
一、女性學迎來了發展的好時機
21世紀迎來了女性學發展的諸多有利條件,是女性學發展的好時機。
(一)性別教育寫進兩個發展綱要《中國婦女發展綱要(2001—2010)》明確規定:“在課程、教育內容和教學方法改革中,把社會性別納入到教師培訓課程,在高等教育相關專業中開設婦女學、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社會性別與發展等課程,增加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會性別意識”。《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01—2010年)》中重申:“將性別平等意識納入教育內容”,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1—9年級)編制中,將有利于兒童發展的性別平等意識納入到母語教育中,以便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性別平等意識。上述兩個綱要明確告訴我們,社會性別要納入教師培訓課程;高校相關專業要開設婦女學、馬克思主義婦女觀等課程;提高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社會性別意識;中小學要“將性別平等意識納入教育內容”。這種形勢、這個時機對于女性學理論建設,對于敦促將女性學納入高校教育體系十分有利。
(二)社科系統開始重視女性研究2006年度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課題指南中已有9個學科領域明確列入12個直接與婦女/性別研究相關的選題方向。2005年,教育部社會科學研究重大課題攻關項目招標指南中已明確列入“性別視角下的中國文學與文化”;中國社科院院長委托項目在該院婦女研究中心設立了四個婦女/性別研究課題。這一切無不說明將婦女/性別研究納入中國社會科學研究主流已經開始或已成為一種趨勢。其研究成果不僅為女性學理論建構做出積極貢獻,同時又會有力敦促高校課程改革做出回應。
(三)全國婦聯積極推動全國婦聯正在加強與教育部和各高校的合作,成立專門機構,編寫系列教材,整合學科資源,促進全國社科系統、黨校系統、高校系統、婦聯系統“四位一體”的婦女與性別研究網絡的形成,爭取婦女學納入高校教育主流。中國婦女研究會主辦的“婦女/性別研究與培訓基地”將從機制上推動婦女/性別研究、教學、學科建設及人才培養。首批基地在北京大學、武漢大學、中央黨校、中國社科院等21所高校、黨校、社科院、婦聯建立,這將成為女性學發展的新一輪推動力。
(四)高校婦女研究中心是女性學進入高校教育主流的生力軍全國已有50多所高校成立了婦女研究中心,她們開展女性學研究,開設女性學選修課;北大、首都師大出版了女性學教材;1998年,北京大學中外婦女研究中心率先在社會學碩士點下設置女性學方向招生,推動了女性學學科建設步伐;2005年10月中華女子學院正式向教育部提出申請女性學專業,2006年3月,女性學成為經教育部備案和審批同意設置的高校新增25種專業之一,這意味著女性學正式進入我國高等教育的專業序列。一批批女性學研究與教學人才在各高校婦女研究中心旗幟下聚集與發展,這是高校女性學建設的主力軍。我們欣喜地看到,女性學進入高校教育主流的天時地利人和皆已具備,前途光明,我們必將迎來女性學發展的好時機。
二、大學生需要進行性別平等意識的教育
(一)性別平等教育伴隨大學生人生社會化過程人是社會化的高級動物,人的社會化過程就是人通過文化和教育的灌輸不斷剝離動物界所具有的一般屬性的一面,建立起團結、友善、幫助、公平、正義、平等等觀念和行為的過程。人類進化到今天,在整個人類社會,已將公平、正義、平等觀念惠及不同膚色、不同階層、不同民族、不同年齡、不同地域的人,雖然在某些領域仍有不平等現象存在,但從觀念上人們都已承認必須平等。唯獨不同性別的人沒有公正、平等地對待。在一切不公平中,持續時間最長、跨越領域最廣、涉及人數最多的是性別的歧視和不平等,它貫穿到至今所有階層、所有地域、所有行業、所有群體的社會、團體、家庭生活的方方面面。這種文化影響對青少年社會化過程十分不利,這種文化的改變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我們不能等這個過程結束后再讓大學生社會化,人的社會化過程不能等待,不會停止,一代又一代的人必然在這個過程中實現社會化,大學生也不例外。大學生要樹立公平、正義、平等觀念只能通過教育灌輸。性別平等教育對成長中的大學生十分必要,因此,性別平等教育應該伴隨大學生整個社會化過程。
(二)性別教育喚起女大學生自立自強意識受傳統觀念影響,女人總被視為弱者、依賴者的角色。莎士比亞曾說過:弱者,你的名字是女人。這句古老名言是傳統觀念濃縮的經典,是對女性的嚴重束縛。女大學生不是一般的女人,它是女性中的佼佼者,她們應帶頭打破弱者形象,做自立自強的典范。這就需要我們的學校將幫助女大學生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意識納入教育內容。作為時代的驕子,如果我們的女大學生都不能自立自強,那底層婦女何談不依賴、不做附庸呢?一半人依賴另一半人,一個性別依賴另一個性別的社會不算正常社會,也不會有快速發展。對占高校半數的女大學生進行性別意識教育,幫助她們樹立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四自”意識,是對女大學生性別教育的新內容,也是高校女性學教育的又一重點。
(三)性別平等意識應成為大學生思想素質之一大學生是有知識、有文化、有教養的人,尊重人、尊重女性是最基本的做人要求。現實生活中不少有知識的人在社會生活中歧視婦女,在家里打老婆,看輕女孩。大學生不是一般的人,有禮貌、有風度、尊老愛幼、尊重婦女這是最起碼的要求。同時,今天的大學生就是明天國家的建設與接班人,這就要求當代大學生具有性別平等意識,自覺地將兩性利益同等看待。因此,我們要把性別平等教育納入到當代大學生素質教育的總體要求,將性別平等意識作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具有的基本素質之一。
(四)性別平等意識是對大學生“德”的基本要求大學生的“德”,不僅是愛祖國、愛人民和尊老愛幼,還包括大學生應具有公平、正義、平等觀念,沒有公平、正義、平等觀念不能算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不僅能夠正確處理與黨、與國家、與人民的關系和老幼關系,還要能正確處理兩性關系,因為性別關系是一個最大最普遍最廣泛的人際關系。我們培養的大學生不僅能尊老愛幼,而且應該公正、平等的處理性別關系。性別平等意識是一個人“德”的基本表現。大學生要樹立性別平等意識只能通過教育灌輸。平等地對待異性是大學生應有的“德”,大學生應是一個具有社會公德、家庭美德與職業道德的優秀公民。具有性別平等意識是對大學生“德”的基本要求。一個人沒有平等的性別觀念,公平、正義、平等將大打折扣。因此,高校德育教育中有必要納入性別平等意識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