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分類論文
作者:吳結 單位:廣東廣播電視大學
案例教學法是一種具有針對性、實踐性、啟發性、研究性與時效性的教學方法,能開發學生智力,培養學生能力,提高學生素質,[1]能有效地減輕存在高度抽象基本理論內容課程的教學難度,特別是對于面授課占時較少的電大遠程開放教育課程來說,更是一種多快好省地理解和掌握知識的有效途徑。案例庫的構建及其質量是案例教學成功開展的關鍵所在。為了提高案例教學的質量,筆者結合開放教育本科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管理)專業的教學實踐,一直在探索一套行之有效的基于網絡環境下的分類案例教學方法(包括分類案例庫的建立),并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分類案例教學實施流程
(一)預期學生情況分析對學生情況的事先了解是案例庫構建及案例分類的關鍵性一步。三年來,我們堅持教育管理本科專業學生(廣東電大校本部)課程學習前的預期學生情況分析。首先在新生入學前后發放調查表,摸清學生的職業、入學前學歷、興趣愛好等背景情況。通過分析,發現本專業本科學生大致有三種來源:一是中小學教師,二是特殊教育教師,三是企業管理人員(其他)。實踐表明,不同來源背景的學生,對課程案例需求或興趣存在著非常大的差別。
(二)計劃型案例庫的建立在未正式開課之前,根據預期學生情況分析以及專業課程各章節知識點的要求,提前收集、整理一批案例建立起計劃型案例庫。案例庫劃分為問題評審型、分析決策型、拓展深化型、應試備考型四個子案例庫,[2]所選案例充分兼顧預期學生背景類型的不同需求或興趣,并依此在前三個子案例庫下建立二級案例庫,即在每一個子案例庫下根據中小學教師、特殊教育教師、企業管理人員(其他)不同學生來源再劃分為三個二級案例庫。應試備考型案例庫則立足于考試實戰應用,精選歷年考試案例,并根據課程考試重點內容配備相應的案例。
(三)現有學生情況分析與普通高校不同的是,電大開放教育學生有較多流失或轉學等變動情況,所以有必要對本學期實際參加課程學習的學生情況進行統計分析。其目的是及時把握學生整體情況,了解其學習需求,使整個案例庫保持動態性,增強其教學適應性。
(四)實施型案例庫的建立在對現有學生情況分析基礎上,修改計劃型案例庫,形成本學期實施型案例庫。實施型案例庫為可應用性案例庫,其所納案例充分體現了針對性、實踐性、啟發性、研究性與時效性特點。實施型案例庫在具體應用過程中,根據實際教學情況保持動態調整。
(五)已分類案例的具體運用四個子案例庫在不同的教學環境或教學階段有著不同的應用側重。由于電大開放教育面授課時間安排較緊,所以一般著重于問題評審型案例(給出問題并給出解決問題方案);非面授課期間則側重于分析決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期末復習階段主要講解應試備考型案例。
(六)案例應用效果的評估在每一學期計算形成性考核成績的前一周,在課程論壇上發動學生對所學習的案例進行有效性評估,學生參與評估的情況計入其形成性考核成績。學生終結性案例考試成績也是案例應用效果的一項重要評估依據。評估結果作為下一學期計劃型案例庫的修改依據。
二、分類案例庫建設及其實施效果
以開放教育本科公共事業管理(教育管理)專業《課程與教學論》為例,該課程分類案例庫從2004年春季學期開始建設,目前共收集有案例42個,見表1。在三年多的實施過程中,分類案例庫顯示出如下教學效果:
(一)互動性強主要利用網上討論課、課程論壇和小組討論三種形式,策劃組織若干案例,并培育和發展案例討論的沖突過程,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建立起一個相互啟發和激勵、相互作用和協作的互動關系。特別是把有著相同背景的學生組成案例學習小組,大大提高了案例學習的互動質量。[3]
(二)適應性強分類案例庫的建設,能提供具有較強針對性的案例來滿足不同背景的學生學習需求,增強了與其工作實際的聯系,提高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在分類案例庫的建設與應用中,始終保持動態性調整狀態。此外,通過案例評估,使得案例始終與學生的需要或興趣保持動態一致。
(三)學生更便捷地理解與掌握重難點知識分類案例庫中案例選擇的一個重要原則是,與教學大綱中的重點、難點知識內容保持高度一致,即優先選擇與課程內容中理論性強、難于理解的知識點相關的案例,以便使學生在形象直觀的案例分析中較容易地理解與掌握知識。
(四)學生思維能力獲得發展分析決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在案例庫中占較大比重,但都沒有給出解決方案,需要學生以角色身份討論分析后提出決策方案,或是通過案例,發現新的課本沒有直接提及的決策方案。通過這種案例問題的分析與解決,一方面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得到促進,另一方面學生的獨立思維能力得到充分訓練。
(五)學生應試能力有所提高在大量的問題評審型、分析決策型、拓展深化型案例訓練基礎上,再針對性地開展應試備考型案例學習(包括對歷年試卷案例與案例解題要求的講解),使學生更容易做到觸類旁通,降低了應試難度。
三、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
(一)案例庫建設的工作量較大由于考慮了滿足不同背景的學生學習需求,在把所有案例分組成四個子案例庫的基礎上,有時對于某一知識點還要同時設計出幾個二級案例,所以案例的收集、整理、分析的工作量非常大。所做的初步措施是發動學生結合自己的工作實際,提供一部分案例,經過甄別選擇后納入案例庫。目前,正考慮利用電大系統優勢,在遠程教學平臺建立網上分類案例庫,圍繞案例庫組織全省課程任課教師開展分類案例網上教研。
(二)學生參與案例學習的積極性還有待提高在實際操作中,由于有的學生應試心理較重,不太注重除應試備考型案例之外的其它類型案例的學習,參與的積極性不高。為此,專門設立案例成績,綜合了學生參與案例學習討論的情況,其占形成性考核總成績的15%。計算方法是:案例成績=案例學習的參與質量(40%)+案例學習材料的撰寫情況(40%)+提供案例學習反饋意見的情況(20%)。
(三)分類案例教學實施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分類案例教學實施在預期學生分析、現有學生分析、評估三個環節上必須依賴學校有關部門和輔導員的協助。如預期學生分析需要在開課前一個學期著手進行,電大學生又是業余學習性質,所以必須依靠輔導員發放和收集調查表。但由于這完全屬于教學個體行為,不存在利益機制,所以有時出現輔導員配合不積極的情況,造成學生信息收集不及時,影響了計劃性或實施性案例庫制定質量。目前,解決此問題的辦法是爭取分管輔導員的系辦公室支持,并與輔導員保持較密切的個人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