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社會工作論文
作者:陳成文 劉謦瑜 朱穎 單位: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一、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工作:理念、方法之異同
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工作雖然產生的歷史背景、發展歷程不同,又源自不同的理論體系,但在工作理念上異曲同工,在工作方法上異彩紛呈。
(一)工作理念上的異曲同工
“以人為本”作為科學發展觀的核心,不僅是推進經濟社會健康發展的指導原則,而且是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宗旨。胡錦濤曾強調“思想政治工作說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思想政治工作“以人為本”的理念主要體現在滿足人的需求、尊重人的平等地位、關注人的價值、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調動和發揮人的主體性五個方面。“滿足人的需求”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關注、承認并尊重人的需要,將實現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作為工作的最終落腳點,重視物質利益原則,做到物質鼓勵與精神鼓勵雙管齊下。“尊重人的平等地位”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摒棄以往的“家長式”作風,在尊重人格、關注個性的基礎上建立起工作者與工作對象平等合作的伙伴關系,強調人與人之間的相互平等和相互尊重。“關注人的價值”要求思想政治工作既重視培養、發揮和實現人的個性、潛力和能力,又強調個人對社會的責任,積極引導社會成員為社會作貢獻,從而實現人的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致力于全面提升人的素質,協調人的體力與智力、能力與志趣等多方面的發展,最終實現人的平等發展、完整發展、和諧發展與自由發展。“調動和發揮人的主體性”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充分重視人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為人的基本生存和全面發展創造條件,鼓勵工作對象主動參與各種實踐活動,使他們在自我意識的支配下調節自身思想和行為,充分調動積極性和發揮主體性,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社會工作的工作理念主要包括個人和專業倫理兩個方面。社會工作關于個人的基本理念包括尊重原則、潛能原則、需求原則三個方面。[“1]尊重原則”強調人的本質屬性是社會性,每個人都有權利獲得社會理解、社會尊重和社會關懷;“潛能原則”強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命潛能,都有處理和解決危機實現自我發展的可能;“需求原則”承認和尊重每個人的基本生活需求及發展需求,強調社會應不斷滿足社會成員的各種社會需求。社會工作關于專業倫理的基本理念包括個別化原則、接納原則、案主自決原則、職業道德原則、繼續教育原則五個方面。[“2]個別化原則”強調個體的差異性和獨特性,不能千篇一律式地看待個體發展;“接納原則”強調以寬容的心態對待服務對象,接受、理解和尊重其生活處境;“案主自決原則”承認和尊重服務對象有自我選擇和自我決定的權利和需要;“職業道德原則”強調社會工作者嚴格遵守職業倫理守則,通過專業工作過程實現助人自助;“繼續教育原則”強調社會工作的理論體系、知識結構、基本方法都是隨著時代和歷史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所有人都需要在重新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調整自己的專業價值理念,推動社會協調發展。
盡管思想政治工作與社會工作對工作理念的具體表述有所不同,但存在異曲同工之處,都奉行“以人為本”的工作理念。思想政治工作是提升人的精神品質的實踐活動。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學說、黨在各個不同歷史時期對“群眾主體性”的強調、黨執政理念的變化、現代社會發展和人的需求的多樣化,都決定了思想政治工作必須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思想政治工作始終應當將育人和服務于人作為自己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人的利益放在首位,注重發揚民主精神、堅持民主原則和民主方法,維護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社會工作的基本價值觀之一是人道主義,強調人是社會的中心。社會工作認為,每個人都有與生俱來的、不分高低貴賤的尊嚴和價值,都應該受到平等對待;雖然每個人所擁有的社會資源、所處的社會地位都不同,但每個人都希望且有能力改善自己的生活;雖然每個人的經歷、環境、知識、情感等不同,但每個人都是獨特的,應該尊重人的獨特性。社會工作始終應當遵循尊重、個別化、接納、案主自決等原則,在具體工作中踐行“以人為本”的理念。
(二)工作方法上的異彩紛呈
思想政治工作一直以來都是黨非常重視的工作,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探索和積累了很多科學的方法和技術。說理引導法是思想政治工作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即思想政治工作者通過舉例講理,以引導人們分清是非,從而提高工作對象的認識水平和思想覺悟,形式包括課堂教育、專題報告、談話、討論等。為了使工作對象能潛移默化地接受教育的熏陶和感染,發揮情感的催化推動作用,可以采用情感熏陶法。為了增強思想政治工作的形象性、可信性、有效性,可以采用展示先進人物的先進思想、優秀品質和模范行為的典型示范法。為了幫助工作對象分析、對比和鑒別兩種或多種事物的異同與特點,從而得出正確判斷和結論,可以采用比較鑒別法。為了增強工作對象的思想政治道德情感體驗,培養他們的思想政治道德行為,提高他們知行統一、言行一致的思想政治品德,可以采用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實踐鍛煉法。為了幫助工作對象建立起協調的人際關系,創建良好、團結和諧的人際氛圍,可以采用人際協調法。為了使思想政治工作生動活潑、富有樂趣,易于被人們接受,可以采用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文化娛樂和體育活動,即寓教于樂法。此外,自我教育法、心理咨詢法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方法。
社會工作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實踐,逐步形成了一整套專業化的工作方法。最基本的社會工作方法主要有三種:個案工作、小組工作以及社區工作。個案工作是采用直接的、面對面的溝通與交流,運用有關人際關系與個人發展的各種科學知識與專業技術,對案主個人或家庭進行的工作。[2]它以精神分析、人本主義、行為修正等理論為基礎,堅持個別化、接納、非評判、案主參與、自決選擇等原則,運用個案訪談、診斷、評估、治療等一整套工作技巧,通過對案主提供物質幫助、精神支持等方面的服務,協助案主解決問題,促進案主的全面發展。小組工作則是通過小組活動的方式,形成小組經驗和小組動力,協助參與小組的個人獲得行為的改變,挖掘和發揮個人潛能,幫助其社會功能的恢復與發展,從而促進整個小組的成長。小組的類型根據目的、性質的不同而各異,通常有矯治小組、成長小組、咨詢小組、支持和互助小組等。社區工作即社會工作者針對社區成員的普遍需求和社區內存在的問題,激發居民自覺行動的意愿和信心,并協助其尋求各種資源,成立社區組織,發起社區行動,從而推動社區發展,解決社會問題。社區工作是促進社會變遷的重要途徑。此外,在宏觀層面上還包括社會工作行政、社會政策等方法。社會工作行政是政府的社會工作機構、社會的福利保障組織對社會福利工作進行行政管理,實施社會政策,滿足人民各類福利需求的活動。我國社會工作行政實施項目的范圍比較廣泛,包括勞動保險、社會福利事業、公費合作醫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