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生態文明論文
作者:逯原 單位:吉林建筑工程學院
生態文明是人們正確對待生態問題的一種進步的文明觀點。生態文明應該是在一定意義上的生態和文化理念、生產和生活活動理論的指導下,人們開展各種生產和其他社會活動,促進人類社會的文明與進步的新型文明。生態文明教育應當是高校教育體系中重要的一環。
一、我國生態文明教育的初步成效
國家環保總局、教育部在1998年自然災害后在全國范圍內對公眾的環保意識進行調查。調查的結果顯示:在我國,環保知識總體來說還是比較缺乏,人們生態環保意識不強。并發現,青年的環保意識與水平普遍高于中年人,中年人的環保意識與水平普遍高于老年人。青少年環保意識較強的原因是絕大多數青少年都在課堂上接受著或接受了有關環保知識的教育,青少年70.3%的環保知識來自于學校的課堂,而課堂是他們生態保護意識的最直接源泉。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專業的研究人員在2003年組織開展了“2003年全國綜合社會調查”活動,其中社會居民生態意識內容的這一部分調查結果顯示:在接受了大學本科以上教育的青年中,有超過一半的人高于71分。在1998年和2003年這兩次生態意識調查中可以得出,我國的生態文明教育走進課堂的做法,確實使人們的文明意識有了很大的增強,青年大學生在接受生態文明教育之后,對生態文明有了一定的認識,并形成了一定的生態文明意識,對人類社會和自然諧調發展有了一定的概念。可以說,我國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有了初步的成效。但在市場經濟高度發展的今天,仍然有些人片面的追求高校教育的市場或經濟效益,對生態文明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部分高校在教育過程中只追求畢業率、就業率,只注重學術和科研活動帶來的市場或經濟效益,而忽視高校作為培養高等人才的基礎作用,好高騖遠,教育內容和方法不切實際。
二、生態文明教育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理論的重要內容
我黨是一個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成果,我國的教育也應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有關的指導思想。馬克思主義是研究自然、社會和人類思維發展規律的理論體系,所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必然會闡述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自然與社會之間的各種關系。首先,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文明觀認為人與自然之間具有不可分割的聯系,人與自然、社會三者是內在統一的。馬克思明確指出,人與自然的作用“表現為雙重關系:
一方面是自然關系,另一方面是社會關系”。在馬克思主義看來未來社會是人、自然和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社會。在《資本論》中,馬克思把未來共產主義的社會稱之為“自由人的聯合體”。其次,從馬克思主義生態理論的表述中,可以總結出人與自然、社會的三種關系。一是人類是自然界發展的產物,人類和人類社會是伴隨著自然環境一起成長和發展進步的,“歷史本身是自然史的即自然界成為人這一過程的一個現實部分”。
二是人類是一種自然存在物,人和人類社會是自然界的一個部分。
三是自然界是人類和人類社會的存在和發展的重要基礎,“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體而言,是人的無機的身體。人靠自然界生活。”因此,在馬克思主義理論中提出了自然對于人和人類社會的重要性,即自然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提供資源,是人類和人類社會存在的重要基礎。再次,馬克思、恩格斯認為人作為自然界的組成部分,人類不應該僅僅是改造自然、征服自然,人類不應該總是把自己放在自然的統治者的地位上。人與自然、社會是一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關系。因此,生產實踐活動應該以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為基礎,而不是以人類中心主義這類錯誤的主觀的思想為指導。最后,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論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一個從低級到高級不斷發展和進步的過程。
如果從文明發展的角度來看,人類社會進步的過程也是文明發展的過程,在人類社會進步和發展的過程中,也依次出現三種文明。在農業文明時代,人與自然存在低層次的生態和諧。在工業文明時代,隨著人對自然界掠奪性的大規模開發,生態危機日漸凸現,馬克思在評論近代歐洲工業發展時指出:“到目前為止存在過的一切生產方式,都只在于取得勞動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那些只是以后才顯現出來的,由于逐漸的重復和積累才發生影響和作用的進一步的結果———生存環境的污染及其對人體的危害,則是完全被忽視的。這在西歐現今占統治地位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表現得最完全。”在生態文明時代,在生產力高度發達、人的思想意識境界極大提高的基礎上,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生態文明代替工業文明就成為了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和結果。
三、生態文明教育是高校培養全面型人才的重要內容
未來社會是一個全面發展的社會,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產主義社會將是‘建立在個體全面發展和他們共同的社會生產能力成為他們的社會財富這一基礎上的自由個性’。”由此可見,人類奮斗的最高理想是人的全面發展。人類的自我完善和對未來的美好追求,是衡量一個社會的最高價值尺度,是一個與社會中文化、政治和經濟發展相協調的歷史過程。當代大學生是社會主義建設的繼承和接班人,高校的生態文明教育對大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對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價值在于培養人自由而全面地發展,這也是馬克思主義有關人的發展的最高理想。我們黨強調的教育,也正是對這一科學理論的偉大實踐,也正是這一命題決定了思想政治教育作為人的思想教育,應在培養大學生素質教育并使之全面發展的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生態價值是培養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項重要任務和教育目標,是形成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文化和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反思的需要。
回顧我國教育的歷史,我們一直沒有注重生態文明教育,甚至導致了一些蔑視生態觀念的傳統習慣。重視和大力發展高校生態文明教育,把生態文明教育納入教育體系中,這是高校教育中的最新問題。在高校教育過程中強調生態文明教育,改變學生思想方式和規范他們的行為與生態的關系,是人與自然的和諧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必要性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