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業科技論文
本文作者:秦曉璐 單位:河南電視臺
1.要有現代“大農業”理念,重視農業科技文化知識的傳播
眾所周知,當前農業是以工業化生產與科學技術為基礎,緊密融合到社會化服務體系之中,運用科學理念來經營管理的農業。其內涵是:現代農業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大農業”形態。從功能角度審視,現代農業有很強的吸收勞動力與擴大農民就業增加收入之功能;積極開發所有可以利用的農業資源,這是農業逐步擔負保護生態環境、休閑旅游、文化繼承等各種功能。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新技術對現代農業投入越來越多。而新技術廣泛應用到農業,讓農業的發展從過去純粹依賴農業資源,轉到基本依賴提升農業資源利用效率、確保持續發展方面。從舊式農業到現代農業的變化過程中,科學技術承擔為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提供強有力保障的根本任務。因此這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形勢下的農業科技新聞傳播的重點。
2.運用科學之精神對相關農業科技新聞進行報道
運用科學之精神對相關農業科技進行傳播,以實際行動踐行“真實乃新聞之精髓”,它是傳播農業科技新聞之基礎,也是科技傳播方向的根本要求。以科學、嚴格、謹慎和樸實態度乃科技新聞傳播之核心要素。正是科技新聞的科學與正確性才極具旺盛的生命力。尤其要指出來的是農業科技新聞傳播,民眾不但可以見到科學合理之結論,更要見識科技全部過程還有此過程之中提煉出的科學思想、方法與理念,它是科技新聞傳播方向的基本方面。不但要講科技促進生產力發展,更要講科學技術能夠左右民眾思維、日常行為方式,還能對民眾的價值觀、人生觀有積極影響。科學技術不但能創造寶貴的物質財富,其還有精神上的科學思想觀念。
3.重視實用,推動和社會緊密融合
科學技術是推動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社會發展的內在要素。而社會經濟發展不但給科學技術的發展提供了切實的物質保障,還給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提供源源不斷之需要。現今相關農業科技新聞的傳播上有很多問題:比如純粹展現生產力的太多,展現生產關系的不多;純粹反映技術指標的太多,很少反映科學技術與經營融合。科學技術傳播的具體實踐表明,兩者緊密結合,科技與經濟才能相輔相成。科技新聞傳播過程中,其不僅要說清楚科學技術到了某種水平,且要說清楚科技作用以及轉化的結果,將科學技術成果很好地展示在人民大眾眼前。科學技術和經濟緊密融合,使新聞報道的領域大大拓寬,不但推動了科學技術的推陳出新,還推動經濟快速發展。另外,人們要由農業科學技術角度對社會各個領域進行報道,由社會經濟與老百姓興趣需要之視角對農業科學技術和相關產業最前沿進行報道。尤其是那些關于現代社會的重大問題,應該是農業科學技術新聞傳播重視和拓展的方面,這里面,不但包涵有價值材料,還有很大的社會經濟效益。農業科學技術新聞傳播務必要在推動科學技術成果的轉化上多多下工夫。
4.掌控好適用性,強化接受群體的研究
該新聞傳播的適用性源自于對接受群體的研究,表現在有目的地迎合人們的現實需要。接受農業科學技術新聞傳播的人群是廣大農民、農村干部群體、從事相關農業經營的人群等等。這種看法長時間左右著中國農業科學技術新聞傳播的報道理念、采寫原則、人群定位。事實上,在現今高度發達的現代社會,接受農業科學技術新聞的人群不但涵蓋上面所提到的人群,還有很多城市人群也是農業科學技術新聞傳播的接受者。此外,隨著農民自身文化素養的提升與物質財富的增加,農業科學技術新聞傳播的內容也逐步加入那些高科技內容、科學小常識,還有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等內容。
5.提升實際操作性能,實現受眾看明白,會運用
農業科學技術新聞傳播過程中需要注重與強化科學研究,研究科學技術以及在運用時的數量展現、變換、相互關系與科學規律。對于農業科學技術相關新聞,要力圖規避運用讓受眾無從下手的詞匯,要盡量作出比較清晰的分析與評判。追求完整。我們知道,所有事物都是相互緊密聯系著的,因此農業科學技術新聞要注重新聞報道的完整。而對那些實用的農業技術,不但要介紹它的全部規程和相關配套技術,還要著重介紹其生產之前的有關法規、科技和市場信息資料等。發揮長處和彌補缺憾。所有媒體,都有其優點和缺點,要發揮其長處和彌補缺憾。
比如農業科學技術新聞特別是給廣大農民講解具體實際操作類技術的電視欄目,需要盡量展現電視影音效果的優點。盡量不要純粹追求視覺上的美觀,要將不長的節目時間基本運用到對于農民受眾群體來講重要的實際科學技術活動中去,對于電視的操作性影像,要切實增加實際操作的相關內容。若想讓受眾看懂,要盡量運用近鏡頭乃至特寫畫面,重點地方可以反復。對于電視畫面稍縱即逝不好記錄、記憶困難的缺點,可以把它的各個要點內容進行總結歸納且輔助字幕。準確的關鍵詞對影像能夠起到較好的解釋、彌補之功用。另外根據欄目實際需求,還可以運用一些圖表表現形式,給人們以后的具體操作提供詳實的文字圖像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