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設計論文
作者:謝匯 單位:浙江樹人大學
近幾年國家對農村的重視程度加大,投入也越來越多,同時一些公益組織和慈善機構在國家的號召下紛紛加入對農村的扶貧減貧中來。尤其當前的校企合作、政企合作等取得了巨大的實質性突破,針對農村的薄弱環節,國家要求全國各大高校加強對農村扶貧。而且高校的扶貧逐漸顯示出它的實力和優勢,高校扶貧可以在人力、物力、設施等各方面對農村扶貧進行優勢互補,對高校的教育實踐工作也是一種很好的促進,同時定點扶貧基地可以發展成為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接受德育教育的教學實踐基地。作為有著二十多年辦學經驗的浙江樹人大學,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最早成立并經國家教育部首批批準承認學歷的全日制民辦本科高校之一。
為了提升扶貧農村的特色鄉村品牌文化內涵,我們從高校的校農合作現狀和模式分析入手,以幫扶對象安吉縣鄣吳鎮昌碩藝術家村為例,立足浙江樹人大學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實踐,研究專業領域的設計對扶貧的攻堅作用,重點通過視覺傳達設計專業、工業設計專業、環境設計專業這三個專業的重點專業課程,對扶貧對象的獨特傳統文化、特色產品、旅游資源進行整體品牌形象包裝和工業設計產品的系列開發,以及環境資源的規劃和設計。在高校扶貧機制下,運用獨有的設計專業領域知識,塑造扶貧對象的特色鄉村品牌文化和產品。為此,通過對扶貧農村的調查研究,我們結合設計專業中的重點課程進行與扶貧對象的對接研究,重點有以下三個方面的課題:
1.針對扶貧對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課程的幫扶對接研究
視覺傳達設計專業主要包括標志與企業形象設計、包裝設計、品牌策劃與廣告推廣等設計,在這些設計中,我們找出扶貧對象鄉村的特色,來進行開發研究。
(1)標志與企業形象設計課程的對接研究
標志與企業形象就是指企業的經營理念、文化素質、經營方針、產品開發、商品流通等有關企業經營因素。從信息觀點出發,從文化、形象、傳播的角度來進行篩選,找出企業具有的潛在力,找出它的存在價值及美的價值,加以整合,使它在信息社會環境中轉換為有效的標志。這種開發以及設計行為就叫“企業形象設計”。我們深入了解扶貧對象的文化傳統、生態環境、旅游資源、特色農產品等,在此基礎上圍繞該村整體品牌的企業形象設計進行課程教學,讓學生深入挖掘扶貧對象的核心價值,通過企業形象設計宣傳該扶貧對象,給社會大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2)包裝設計課程的對接研究
包裝設計是以商品的保護、使用、促銷為目的,將科學的、社會的、藝術的、心理的諸要素綜合起來的專業設計。包裝設計的目的是為消費者服務,從消費者使用、喜好的角度考慮是包裝設計最基本的出發點。我院深入了解扶貧對象的特色農產品,在此基礎上圍繞該村特色農產品的包裝設計進行課程教學,讓學生認識和熟悉扶貧對象的綠色農產品,運用以環境和資源為核心的包裝設計概念,選用合適的綠色包裝材料,運用綠色工藝手段,為扶貧對象的商品包裝進行結構造型和美化裝飾設計,極大地提高了該產品的促銷能力。
(3)品牌策劃與廣告推廣課程的對接研究
品牌策劃與廣告推廣是商品營銷計劃中非常重要的內容,廣告推廣效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整個營銷計劃的成功與否。因此借助品牌策劃與廣告推廣課程,很好研究扶貧對象的地域性、產品自身特性、生態環境等諸多因素,走品牌發展之路無疑是一種突破。以品牌的核心理念帶動消費,并以此增加產品附加值,借助廣告推廣搶占市場,利用品牌控制市場,走具有特色的農村文化價值扶貧之路。
2.針對扶貧對象,工業設計專業課程的幫扶對接研究
工業設計是指以工學、美學、經濟學為基礎對工業產品進行的設計。工業設計課程是一門綜合性的將工業產品加以美化與功能化的課程。該專業主要是處理人與產品之間關系的問題,具有多學科交叉性,如涉及機械工程、人機工程、心理學、市場學等學科知識。為加快推進經濟的轉型升級與校農對接,工業設計始終作為當前文化產業發展中的一種有力推動劑。在當前高校扶貧的大背景下,工業設計專業課程利用自身的基礎理論知識與專業應用能力,可以對接校外扶貧鄉村,通過前期市場調查與消費對象分析,從產品的功能與結構出發,開發與設計當地的工業產品。從理念與外觀上進行提升,對當地的產品銷售增長與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這是專業領域對接地方經濟的有力佐證。
3.針對扶貧對象,環境設計專業課程的幫扶對接研究在當前生態游、鄉村游、農家樂發展的大背景下,針對扶貧對象的生態環境、旅游資源和當地的文化傳統,環境設計專業對幫扶對象的景觀進行自然的規劃設計。該專業利用當地的
空間,解決“人、建筑、環境”之間存在的各種不協調的問題使其和諧統一,營造出完美時尚、舒適宜人的生活和旅游境地,同時進行生態、文化的保護設計。我院環境設計專業為安吉縣鄣吳鎮昌碩藝術家村進行旅游規劃設計并為天荒坪電站旅游營銷策劃了方案。這些設計方案包括整體開發布局、水景設計、石景設計、植物配置等,有效地提高了旅游環境的品位。結語為了提升扶貧農村的特色鄉村品牌文化內涵,我院依托校農扶貧機制進行高校教學課程與扶貧對象對接的研究,有利于扶貧幫扶對象地區的特色農產品、傳統文化、旅游資源等開發和發展,增加了地方經濟收入,也相應地提高了農民的生活水平。對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新模式的改革,提升了教學水準,同時也擴大了樹大學校的品牌知名度和社會影響力。這對于正處于加速發展的樹大與扶貧對象來說都意義重大,對高校扶貧領域的研究探索具有前瞻性。同時可以提升高校課程的實際應用能力,借助課程與扶貧幫扶對象的合作提高大學生的社會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通過課程的實踐延伸,學生不僅關注自然科學,也提高了政治覺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