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藝術設計論文
作者:董潔 吳微微 張揚 胡錦霞 單位: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
作為紡織大省的浙江,近年來力圖打造一個集生產、研發、信息為一體的高附加值的紡織生產基地和研發基地。地方產業經濟的蓬勃發展,給染織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這是紡織教育工作者需要認真探討與實踐的問題。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是一所獨立學院,其染織藝術設計專業(以下簡稱染織專業)作為浙江省重點建設專業,在依托母體100多年辦學經驗的同時,積極探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育教學模式,與時俱進,力求在教學中實現藝術設計與紡織科學、理論教學與設計實踐的有機結合,培育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本文以染織專業主干課程教學改革為例,針對傳統教學模式及當今企業需求特征,對提高獨立學院高素質應用型紡織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科學理論與實現方法,給出一些認知和實踐體會。
一、高校教學與行業需求分析
(一)高校教學分析
據不完全統計,由于多種原因,多數高校染織專業的教學模式仍與行業人才知識和能力需求存在較大距離。例如染織專業的織花設計、印花設計等主干課程仍以傳統的手繪形式為主,其課堂教學安排為手工構圖、接回頭→拷貝→手工繪畫→手工繪制效果圖。從中不難發現,有幾大問題困擾著學生。首先,畫稿從設計到完成的過程時間長,可修改性差、效率低。通常情況下,完成一張半開紙大小的純手繪畫稿大約為2—3周,而復雜的畫稿需要更長的時間。同時,繪制過程中如發現疵點、錯誤等,更正較為繁瑣,繪制過程中也很難進行多種配色方案的設計,往往只是在完成稿的基礎上給出不同方案的配色色標。其次,手工操作局限在一到兩個回頭內效果尚可,但在多單元的連續紋樣上,無法直觀地觀察連續后的構圖效果,很容易出現花路、構圖疏密不均等問題。手工繪制最終效果圖多為二維平面效果圖,無法對其進行多角度、多細節觀察,直觀性較差。再次,學生在設計過程中,考慮更多的是審美因素,以至于最后畫面效果較好,但由于對工藝上的可操作性考慮不足,以至于很難實現,當畢業設計作品需要制作成品時,該問題表現得尤為突出。面對社會的快速發展,紡織高校大多認識到要充分運用高科技,因此,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應運而生,但由于教師的知識結構、學生的基礎以及課時安排等原因,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的內容大多為Photoshop等基本繪畫工具,與專業設計仍有較大距離。
(二)行業需求分析
目前,企業用人的一個重要衡量標準就是大學生畢業一到工作崗位就能動手操作,講究的是市場的需求以及生產效率的提高帶來的企業利潤,因此,對紡織藝術設計人才知識和能力的需求(也是目前高校畢業生的差距)主要反映在兩個方面:
1.市場流行趨勢的把握
目前,學生對市場流行信息的把握更多的停留在對網絡資源和圖書館資料的瀏覽和查閱上,雖然各大院校也提倡設計要與市場結合,并安排相應的市場調研,但是學生對市場流行趨勢的把握能力和洞察能力還很有限,很難滿足企業和市場的需求。
2.手繪與設計軟件應用的結合能力
手繪的特點是能比較直接地傳達作者的設計理念,其作品生動、形象,同時具有很多偶然性,這也正是手繪的魅力所在。但是僅僅完全用手繪的方式,作品生產效率低下,給大規模批量生產帶來諸多不便。目前計算機輔助設計在設計領域中開始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與手繪板(又叫手寫板,或者繪圖板)的結合也越來越緊密,許多以往復雜且耗時的圖形或工藝,通過電腦操作就能輕而易舉地處理,而且在設計過程中可以不斷地進行修改和校正,效果直觀性極佳,這大大提高了設計效率。但是電腦所帶來的神奇效果是建立在操作者相當的手繪基礎上的,否則,僅用電腦做出來的效果相對于手繪來說比較死板,缺乏活力。因此,在完整的設計中,手繪設計能讓作品更加生動,電腦設計能讓視覺效果更好,雖然兩者所采用的手段不同,卻相互影響、相互促進著,使設計藝術手段更加豐富與完善,產品質量更好,企業生產效率更高。
二、教學改革的內容及方法
(一)加強課程間的銜接與延伸
針對上述問題,為了更好地滿足企業需求,從染織專業的課程設置上來看,如果將傳統手繪類課程融合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無論是效率,還是效果,以及工藝技術上的問題,都可迎刃而解。因此,面對高等院校的傳統手繪教學模式及企業需求現狀,獨立學院的課程設置更加需要具有前瞻性,順應時代潮流,加強相關課程間的銜接與延伸,將手繪與計算機輔助設計相結合,從而提高學習和工作效率,進一步強化知識的應用能力。目前,浙江理工大學科技與藝術學院染織專業的手繪類課程和計算機輔助設計類課程主要包括:織花設計、印花設計、Photoshop、織花CAD和印花CAD。教學改革的內容主要包括兩類課程及課程之間銜接的研究,兩類課程在畢業設計環節和第二課堂(各類國內、國際設計大賽)中的實踐應用研究。首先,在課題參與教師相互合作下,認真研究了兩類課程的銜接切入點,把相關課程的內容融會貫通。如在計算機基礎課程Photoshop的基礎上,融合手繪類實踐課程,利用Photoshop軟件進行素材的組合并構圖、接回頭,這樣可以進行反復修改、連續成四方連續,進一步避免花路、構圖疏密不均等問題。在構圖確定的基礎上再利用手繪(或計算機)繪圖,并將完成稿掃描進電腦(計算機繪圖直接存儲)。接下來可以結合印花CAD或者織花CAD課程,對畫稿做進一步的工藝處理,最終生成三維效果圖。通過手繪與計算機的結合,大大提高工作效率,不但便于修改,而且直觀性更強,更有利于學生對整體設計的把握,切實做到藝工結合。其次,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在完成原教學計劃的前提下,按畢業設計(設計大賽)的要求,學生應根據市場流行趨勢和企業要求(比賽要求)融合兩類課程知識內容,完成作業(設計練習)。經過多次反復演練,學生的實踐創新能力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圖1為織花類課程的實施方案(印花類課程類似),該方案和方法不僅融合了多門課程內容,其操作要求也是完全按照企業和市場規則進行。此方法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主動探索知識和獲取知識的創新能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學習能力,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課內與課外相結合的理念。
(二)加強校企合作,與企業實踐相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