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研究
本文作者:徐之軍 劉秀東 于濤 單位:濰坊職業學院
我國傳統的體育課程內容較為局限,主要是以體能訓練為主,缺乏注重學生心理、社會適應能力等素質的全面協調發展。而且主要以個人競技項目為主,一些集體項目也沒有充分發揮項目的核心精神———團隊合作。《全國普通高等學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綱要》指出:“因時因地制宜開發利用各種課程資源是課程建設的重要途徑。”拓展訓練以體驗、經驗分享的教學方式出現,打破了以往傳統教學模式。有針對性,符合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態,并且豐富和完善了我國高校體育課程體系,符合現代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教育階段,畢業生就業形勢日益嚴峻。那么,高職畢業生作為高技能人才,就更需要積極進行自我完善。拓展訓練課程引入高職體育課程中,深受廣大青年學生的喜歡,對于高職學生的成長具有重要的意義。開拓了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有很大的幫助。體現了“以人為本、健康第一、工體結合、服務專業、終身體育”的現代教育思想。通過體驗式的培訓讓學生產生團隊互動,在活動中促使每一位參與者都能體驗在活動中所扮演角色的感受。讓學生消除因為陌生而產生的隔閡,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和服務于社會的適應能力的提升。
1關于“拓展訓練”
風靡全球50余年的素質拓展,1995年走進我國,不斷發展,逐漸被列入機關、事業單位、外企和其它現代化企業的培訓日程。拓展訓練,又稱素質拓展,外展訓練(Outwardbound),原意為一艘小船駛離平靜的港灣,義無反顧地投向未知的旅程,去迎接一次次挑戰,去戰勝一個個困難。這種訓練起源于“二戰”期間的英國,當時一大西洋商務船隊屢遭德國人的襲擊。許多缺乏經驗的年輕海員葬身海底,針對這種情況,漢思等人便創辦了“阿伯德威海上學校”,訓練年輕海員在海上的生存能力和船撞礁后的生存技巧,使他們的身體和意志都得到鍛煉。拓展訓練課程以培養合作意識與進取精神為宗旨,崇尚自然與環保。利用崇山峻嶺、湖海大川等自然環境,通過創意獨特的專業戶外體驗式培訓課程,幫助企業和組織激發成員的潛力,增加團隊活力、創造力和凝聚力,達到提升團隊生產力的目的。“二戰”結束后,許多人認為這種訓練仍然可以保留。
外展訓練的獨特創意和訓練方式逐漸被推廣開來,訓練對象由海員擴大到軍人、學生、工商業人員等群體。訓練目標由單純的體能、生存訓練擴展到人格訓練、管理訓練等。拓展訓練在經歷了40年代的創始、50年代的擴大規模、60年代的長足發展、70年代的穩固和80年代的國際化之后,1995年我國北京出現了第一所拓展學校。我國的拓展訓練運動以獨特的方式,將西方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與我國自身的人文環境相結合。吸取了國外的先進經驗,以體驗式的學習循環理論為基礎,通過參與形式多樣的、生動有趣的互動游戲和挑戰高難度的戶外體驗項目,通過分享討論,把枯燥的管理活動理論在活動之中融會貫通,讓每一位參與者親身體驗經歷,從中感悟到平衡生活的魅力。拓展訓練在我國逐漸開展起來并已形成體系。作為一種體驗教育,它是我國現有傳統教育必需和有用的補充。近年來拓展訓練在學校教育中的發展也已逐漸步入正軌,受到教育界人士的推崇,拓展訓練的課程也將開展得更加豐富。伴隨著高職教育的迅猛發展,拓展訓練必將在高職院校里得到發展,根據學生學習專業的領域不同開設不同主題的拓展訓練課程,會有很大的發展空間,符合高職課程項目教學的需要。
2高職院校開展“拓展訓練”的意義
良好的團隊精神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是現代人應有的基本素質,也是現代人人格特質的兩大核心內涵。拓展訓練并不是所謂的“娛樂體育”、“魔鬼訓練”。它不僅是體能,更是意識;不僅是個人,更是團隊。高職學生面對當今激烈的競爭環境,就業已經不是絕對意義上的“活著”,更要注重怎樣“活著”,從長遠意義上來講,作為一個社會人的個人素質決定了本人的生存“質量”,而團隊的素質則決定了一個企業或集體的生存“水平”。高職學生不僅要掌握知識技能這種有形的資源,更需要堅定的信念,強烈的進取心、頑強的意志力、良好的溝通能力與合作精神這種無形的內涵素質。要使每一個學生的個體有限知識技能釋放最大能量,拓展學生的潛能,提升和強化個人心理素質,為將來融入企業團隊建設,培養團隊意識,并能在工作合作中發揮應有的潛能效應。深刻體驗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破除“個人自我”中心概念,增進社會適應能力,通過設計獨特的富有思想性、挑戰性和趣味性的戶外活動,培訓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和團隊合作精神,養成現代人和現代組織全新的學習方法和訓練方式,是高職院校開展拓展訓練的動因。
高職學生通過拓展訓練,力求使參加訓練者在今后社會工作中有如下方面顯著提高: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自身潛能,增強自信心,改善自身形象;克服心理惰性,磨練戰勝困難的毅力;認識群體的作用,體會有效溝通的重要性,提高對資源利用的有效認識,增進自我參與意識和責任心;改善人際關系,學會關心,懂得珍惜、感恩,更融洽的與群體合作;學會欣賞、關注他人,快樂地工作、生活。拓展訓練項目內容不僅豐富而且實用,貼近生活,形式上靈活,方法上多樣,把趣味性與人文體育資源融入到現代體育課中,使高職生在挑戰各種困難中提高身心素質,在協同解決問題中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符合當代大學生的體育價值觀,更符合就業壓力大環境中學生對自身素質的全面提高的需要。
3“拓展訓練”在教育實踐中的主要功能
列入世界500強的跨國公司,如通用電器、IBM、惠普、柯達、摩托羅拉、諾基亞等都在員工培訓中開展拓展培訓活動,國內知名企業如聯想集團、清華紫光、北大方正、海爾等企業也都把這種培訓課程做為員工教育的必修課。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中山大學、浙江大學、中國工商管理學院、暨南大學等學校的MBA/EM-BA教育中也紛紛把拓展訓練作為指定課程內容。拓展訓練在我國逐漸開展起來并形成體系,適應了現代人的工作、學習的內在需求。
3.1拓展訓練直接來源于體驗式學習理論,體現了素質教育的要求
體驗式學習理論對設計和開發終身學習模式有著深刻的影響,這個理論已經成為很多拓展訓練模式和學習方式的核心理論。這種強調在“做”中學的體驗式學習,正是高職學生將來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學習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