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動畫教育論文
本文作者:劉宜東 單位:四川美術學院
中國高等動畫教育模式的發展是在受動漫熱潮的影響之下迅速膨脹發展起來的,特別是近幾年,各大高校分分開設動畫專業,目前,開設動畫專業的高校已經超過450所,超過1300所大學的院系開辦涉及動漫專業方向的課程,中國高校動畫專業的過度膨脹所帶來的后果則是,每年中國高校動畫畢業生超過10萬,據麥可思公司發布的大學生就業調查報告顯示,2009年10大就業困難專業中,動畫專業以“本科畢業生半年后22.5%的失業率、平均月薪2359元”高居榜首。自2008年以來,動畫專業已是二度進入“失業率最高專業的前10名”。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動畫教育的“大躍進”,學習國外動畫教育經驗,從理念上轉變高校動畫教育的思路,探索出新的教育模式。
一、高校動畫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中國高校動畫教育的現狀
當前,我國多媒體、影視動畫、三維技術等產業發展迅速,帶動了企業對影視動畫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國動漫人才的培養卻遠遠跟不上動畫產業發展的需求。雖然國內三百余所高校開設了動畫專業,形成了繁榮的競爭局面。但很多院校教育定位模糊,不了解動畫行業及人才需求情況。盲目克隆照搬動畫教學計劃。缺乏對動畫實用人才的市場定位。因此,動畫教育在遵循教育規律的基礎上,應建立一整套與動畫行業崗位相銜接的、有效的科學動畫教學體系,為動畫產業的發展提供優秀的實用型人才資源。面向動畫企業從創意策劃到具體技術環節和人才崗位需求的動畫教學體系的構建,是國內動畫教育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意義探索。
(二)高校課程設置落后,市場定位模糊
目前高校動畫專業的人才培養主要分為兩種,一類是由工科院校,另一類則是藝術院校,如傳媒大學和各大美術學院。雖然工科院校在計算機動畫上有著明顯的優勢,但這些學校缺乏接受過動漫專業的系統學習培養的老師,既缺乏動畫專業的理論基礎,也缺乏動漫行業尤其是新媒體動漫行業的實踐經驗,難以把握動漫教育本質及發展態勢,鮮有自身特色的動畫教育模式和體系,非?;氖怯行W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給動畫專業學生開設高等數學等計算機課程,導致人才培養模糊不清。而其他的藝術院校,他們注重設計,編導,培養導向期望過高,舉例來說,一個動畫專業本科班有35名學生,學校的培養目標是培養35名動畫高端人才,比如導演,但實際動畫公司并無法吸收這35名導演,而這些公司真正需求的是能熟練操作的技術人員,這就造成高校動畫畢業生很難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
(三)教學和實驗條件較差
缺少動畫設計制作的設備和器材。很多高校連最基本的動畫臺、線拍儀、定位尺都沒有;而動畫設計制作的大型專業設備,如集群渲染系統、動畫制作系統、動畫仿真動態捕捉系統、動畫模擬信息采集系統等專業設備或由于價格昂貴,或由于現有教學觀念陳舊等原因,在國內高校的動畫實驗室里更是鳳毛麟角,難以見到。
二、高校動畫教學的新思路與新模式
(一)高校聯合打造新平臺
發揮各自高校的優勢,回避各自的教育瓶頸,開拓新的教育模式。以各種動漫節,影視動畫作品評選為依托,由高校老師帶隊,本科生為主組建創作團隊,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還能逐步形成高校獨立的品牌,達到教育,產出,科研一體化。
(二)引入外部力量,打造專業創作團隊
目前社會上有很多動畫教育培訓機構,這些機構在課程設置和人才培養上接近大多社會動畫公司,游戲公司,傳媒公司等對人才的需求因此參訓人數年年增高,就業形式可觀。因此,實現高校與培訓機構合作,創辦動畫教育基地。每年派老師進入機構系統的學習動畫高新技術和創作理念,并以教育基地為平臺,為機構輸送優秀且符合機構要求的人才,達到與社會接軌,學有所有,學能就業的目的。
(三)吸引企業資金,校企聯合
高校最有效的資源是學生,動畫制作耗資大,需要人員多,高素質、低成本的動畫技術人員只有高校具備,因此我們要有效利用這筆資源。吸引企業資金,打造高新動漫制作平臺。與市場緊密結合,改變閉門造車的高校傳統教育模式,引進來,走出去,與市場掛鉤,與企業合作,準確定位市場,了解行業需求,提升制作體系含金量。建設以高校師資團隊作為后盾,研究生團隊為指導,本科生實踐創作的實作體系梯隊。實現理論,實踐同時并進的人才梯隊建設。形成面向動畫企業從創意策劃到具體技術環節和高校師資人才需求的動畫教學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