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工商管理論文
作者:陳莉 單位:安徽建筑工業學院管理學院
1引言
1988年教育部頒布的新本科專業目錄中,工商管理是管理學門類下的一級學科,在下面設置了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和旅游管理6個專業。工商管理專業在我國從引進至今不過20多年,本科專業點由1998年的1276個增至2866個。目前全國本專業的在校學生大約為50~80萬人,每年約培養出10萬名本科生。隨著在校人數逐年增加,工商管理專業已成為我國培養適應21世紀發展需要的高層次管理人才的重要渠道。
2國內工商管理專業辦學現狀
中國人民大學工商管理專業表現在與該校其他學科交叉滲透,重視實踐、教學、科研、企業咨詢相結合;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工商管理教育獨具國際化特色,與美國的哈佛商學院和馬里蘭大學、法國巴黎第一大學等的管理學院以及摩托羅拉、西門子、愛立信等國際著名跨國公司等保持著密切合作關系;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工商管理類專業是與國際工商管理類專業教育接軌;吉林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主要面向汽車、機械加工行業培養人才;武漢大學工商管理專業,主要包括企業的經營戰略制定和內部行為管理兩大內容,以涉外企業的經營管理為重點;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培養是系統掌握現代化管理與經濟的基本理論、方法和工具手段,掌握電子計算機在管理工作中基本應用技術;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類專業教學特點是對組織管理、營銷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國際企業管理等工商企業管理的主要職能及計算機和信息技術的應用等著重進行教學訓練;上海財經大學工商管理專業注重以科研與學術交流促進教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管理學院工商管理專業,主要為公司企業培養“具有一定工程技術知識”的高級工商管理復合人才。
目前,工商管理按照大類進行招生的學校包括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廈門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浙江大學、江南大學、貴州大學、蘭州大學、汕頭大學等。工商管理類統一招生,學生入學后先接受通識教育,再進入院系學習,在一、二年級,學校打通院系界限,按專業大類組織教學,重點建設全校性公共課程和學科大類平臺課程,形成公共基礎課和基礎課的統一標準;在三、四年級,從大學三年級根據前兩個學年的成績和學生自己的興趣愛好選定具體專業。從國內按工商管理學科大類招生的看,實施工商管理學科大類招生的大都是重點大學、綜合性院校,而地方工科院校則推行較少。
3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大類培養模式的探索
在遵循高等教育規律的原則下,從現行的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出發,借鑒國外經驗以及我國重點大學工商管理人才培養模式,根據我國地方發展的實際需要,構建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圖1)。圖1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3.1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分專業培養模
式目標選擇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分專業培養模式研究的目標,是構建“兩平臺”+“專業主干”、“方向”+“實踐”的培養模式,使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培養出的學生,能以適應社會能力為核心,以素質培養為基點,以綜合能力培養為主線,以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和方式、創新實踐教學環節為主要途徑,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原則,夯實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知識,強化綜合管理能力和執行力等能力的培養,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管理人才。構建“兩平臺”+“專業主干”,“方向”+“實踐”的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分專業培養模式,實現“通識為基礎、經管為根本、工程為特色、實踐為手段”的“四位一體”的培養架構,突出地方性、創新性、實踐性、特色性。
(1)地方性。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分專業培養的根基必然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緊密相連,這是一種天然的“親緣”關系。地方工科院校肩負著為區域性經濟發展服務的歷史使命,同時地方工業經濟發展的區位優勢也影響著他們辦學特色的形成。
(2)創新性。進行開放型工程教育訓練平臺的研究與實踐,建設“三實一創”教學基地,即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提升學生創新能力。
(3)實踐性。地方工科院校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分專業培養模式,不僅表現在創新性上,而且表現在工程能力的實踐性。現代工程教育要回歸工程實踐,加強工科大學生的實踐性教學環節,注重動手能力的培養。
(4)特色性。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專業要根據自己的優勢,揚長避短,準確定位,充分發揮智力作用,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開設工程管理專業的方向課、選修課,體現其特色。
3.2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實踐
安徽建筑工業學院工商管理大類培養具備管理、經濟、法律等方面的知識和能力,掌握工商管理類專業基本知識、技能和方法,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做人、做事、做學問同步發展,基礎扎實、知識面寬、適應性強、綜合素質高、富有求實和創新精神的應用型工商管理學科高級專門人才。同時,依托“大土木”,培養具有大土木背景的專業人才。該院對學生采取按專業大類招生,實行寬口徑、厚基礎、專業自選的培養模式。
(1)學生在一、二年級學習通識教育基礎課和工商管理類專業技術基礎課程,在三年級可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學院開設的專業方向和個人意愿選擇相應的專業方向課程,該院工商管理類專業所設的專業方向有工商管理、市場營銷、會計學、財務管理。
(2)在大類平臺課上進行統一,課程名稱、課程代碼、課時都進行了統一,優化資源的同時,提高了工作效率。該專業按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學制四年,采取1.5學年,即前三學期按照工商管理大類學校相應學科平臺課,第四學期開始分流。該專業的課程體系分為通識教育基礎課程、工商管理大類學科基礎與專業基礎課程、專業與專業方向課程和實踐教學環節等模塊,實踐、創新及課外課程群。
(3)對實踐環節進行了改革。主要實踐教學環節包括,基礎實踐教學環節:入學教育、軍事訓練、公益勞動、教學實習等;專業實踐環節:生產實習、課程設計(市場營銷)、課程設計(企業戰略管理A)、課程設計(運營管理)等;綜合實踐環節:綜合實驗(ERP),管理模擬決策、畢業實習、畢業設計等。其中,ERP沙盤模擬、管理決策模擬是對工商管理大類招生實踐、創新及課外課程群中增加的內容。有助于吸引、鼓勵學生踴躍參加課外科技活動,通過有針對性地引導學生參加,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能力,特別是對學生實踐創新等能力的培養。實習和實訓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管理學院根據專業的特點和實際情況,不斷拓展實習基地,加強實習和實訓的效果。2004年春,管理學院開始籌劃實驗中心建設,現有企業沙盤模擬實驗室、企業管理信息化綜合實驗室、會計電算化和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等4個實驗室。目前管理工程系有工程造價和建筑施工類專業軟件、會計電算化專業軟件、電子商務專業軟件、證券投資專業軟件、人力資源管理專業軟件。目前,系實驗中心總面積近500m2,140臺計算機,投資100多萬元。會計電算化實驗室:《會計電算化》、《計算機財務管理》、《會計學》;工程造價電算化實驗室:《工程項目管理模擬》、《工程造價》;企業管理信息化綜合實驗室:《運籌學》、《管理信息系》、《應用統計學》、《證券投資》、《電子商務》;沙盤模擬實驗室:高年級學生企業綜合模擬實驗等課程實驗;會計手工模擬實驗室,主要承擔《會計模擬》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