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計算機基礎課程論文
本文作者:李敏 單位:廣州市花都區職業技術學校
當前,非計算機專業的中職生計算機水平參差不齊,大部分學生依賴于教師的技能演示,通常是教師演示完自己可以操作,但是過后便忘,同時在實際生活中技能應用水平也較差,學生還處在技能被動學習的狀態,而不是主動學習的過程。如何提升學生計算機應用基礎的創新能力,如何在該課程中面對每一位學生的個性特點進行創新能力的培養,以適應社會的發展和學生未來發展的需要。本文從《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教學實踐出發,面向就業,根據90后職校生心理特征,從了解市場需求、發展學生個性、創設創新環境、應用多種教學方法等幾個方面探討在該課程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鍛煉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一、面向就業,滲透創新理念,形成創新緊迫感
計算機發展迅速,教師必須走在知識的前沿,給學生最新的信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到各行各業中計算機技能的創新應用,讓學生了解自己專業的最新動態,在潛移默化中滲透創新的理念,讓學生不斷地感受創新的緊迫感。在提倡創新的當今社會需要什么類型的人才?市場需求動向影響了教師該怎么教,教什么;學生該怎么學,要會什么。這就要求中職教育的專業設置、課程設置與教學內容在一定程度上與就業崗位相適應,適應職業崗位的技能發展需要。教學過程中對人才市場需求進行調查,了解人才市場需求動向。教師總結需求信息,對自己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進行調整。學生了解需求信息可以及時調整學習目標和學習方法。需求信息的了解對于學生、老師來說都是一種動力。
二、尊重個體差異,實施有效教學策略,發展學生個性
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關鍵是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學生個性得到張揚,可以很好地鍛煉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敏捷性和求異性。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心理教育研究所崔景貴總結了現在“90后”職校生一些普遍心理特征:“90后職校生心理發展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表現為個性張揚,獨立叛逆,思想活躍,追求時尚,崇尚務實,推崇民主,渴望平等,樂于展示自我。”面向這群崇尚個性個體差異尤為突出的學生,需要教師客觀、理性評價學生,進行教育教學的管理與服務設計,因勢利導,并與我們的學生共同成長。教師要因材施教,實施分層教學,使每個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發展。在課堂上捕捉學生新思維,挖掘學生的奇想,鼓勵學生敢于標新立異,發展自己的個性,體現自己的特長愛好。這樣可以保護學生積極性,使學生樹立起獨立學習及創新的自信心。
在《幻燈片美觀設計》課堂上,為照顧不同層次的學生,筆者把不同層次的學生分為一組,每個成員實踐“教師”角色,為同組的同學講授不同層次的內容。把學習任務的難易與學生的層次進行搭配,這樣把課堂還給了學生,教師只是課堂的“總指導師”和“紀律組長”。筆者通過因材施教,強調個體化指導,發展學生個性。允許學生質疑、提問、犯錯,在課堂上創設特定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去質疑、犯錯,從而根據學生提出的不同問題進行個性解答,根據學生們犯的不同錯誤,進行不同的解答引導,然后教師再根據學生中關鍵的問題和有借鑒意義的“錯誤”進行總結。
三、創設良好的學習情境,激發學生主動求知
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為學生創造一個有意義的環境,激發學生的情感與好奇心,培養探索求知的興趣,調動學生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德國一位學者有過一句精辟的比喻:將15克鹽放于你面前,無論如何你難以下咽。但當將15克鹽放入一碗美味可口的湯中,你早就在享用佳肴時,將15克鹽全部吸收了。情境之于知識,猶如湯之于鹽。鹽需溶入湯中,才能被吸收;知識需要溶入情境之中,才能顯示出活力和美感。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在真實的或虛擬化的情景下學習,可以減少知識與解決問題的差距,實現知識的遷移、掌握和應用。通過精心創設的愉悅情境,充分發揮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情感,形成學生主動學習的動力。通過學習心理的準確把握,在創設學習情境的時候可以有意識地創設社會時事情境、專業學習情境、校園生活情境、地域人文情境等。例如2010年廣州亞運會,花都是賽場地之一,氣氛濃郁,本校學生對于身邊舉行的亞運動態、場地、賽事賽程等都有極高的興致,在進行Word和PPT教學時,筆者很好地利用這一體育時事創設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身臨其境感受和理解知識內涵,激發起潛在的情感和理智,引發積極的思維,而學生在情境中學習更有利于學生對于知識的遷移與創新,從而培養出學生的創新能力。
四、為學生留夠時間和空間,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認知建構主義學派認為,自主學習是學習者根據自己的學習能力、學習任務的要求,積極主動地調整自己的學習策略和努力程度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學習的興趣和求知欲是學生能夠積極思維的動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給學生足夠的思考的時間和空間,并且要不斷向學生提出新的教學問題,為更深入的思維活動提供動力和方向。普通的課堂都是教師講,學生操作的模式,教師也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自我學習的課堂,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尋求問題解決的方案。既可以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又可以鍛煉學生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筆者在教學課堂設計中,不直接告訴學生應當如何去解決面臨的問題,而是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撐解決問題的材料清單,比如從哪里獲取相關資料,如何尋找相關幫助,怎樣構建解決問題的大體思路。這個措施在學生學習計算機操作、Word文檔的認識和基本操作等可以很好的應用,以漸進的形式加強訓練,引導學生自我進行知識的構建、加工和重組,學生自我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也可以得到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得到訓練。
五、有效實施“項目教學法”,在實踐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創新能力只有在不斷的實踐中提高。“項目教學”就是師生通過共同實施一個完整的項目工作而進行的教學活動,它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以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高技能為根本。《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內容多而雜,涵蓋了“計算機基本知識”、“Word排版”、“Excel表格”、“PowerPoint演示文稿”、“FrontPage網頁制作”、“access數據庫”、“WindowXP系統”、“Internet運用”等知識,教師可以根據學校不同的專業特色對教學內容劃分為不同的項目,實施“項目教學法”。例如,在對服裝專業進行“Word排版”教學時,筆者以“時尚服裝雜志排版”為項目,根據內容劃分為若干個子項目,每個子項目中根據需要再劃分為若干個由基本知識、基本操作構成的小任務,任務完成后形成一個作品,印刷成樣書。展示時學生可以詳細的演示成果制作方法與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