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衛生檢驗論文
作者:敬永計 單位:遂寧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近年來,隨著《職業病防治法》的貫徹實施,對產業工人的職業危害因素和職業病的預防已引起社會的高度重視。但是對長期處于實驗室的疾控中心檢驗人員所面臨的職業危害并未引起人們的重視。面對越來越多的傳染病暴發流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增多和公共衛生監督工作的加強,涉及疾病預防控制的檢驗工作任務明顯加重,作為長期工作在一線的一個特殊群體,又是職業病防治工作人員的組成部分,受到物理化學傷害、病原生物感染和心理危害的機會日益增多,理應受到相關管理部門的關注、重視和社會的理解。對衛生檢驗人員的職業危害及防護措施進行分析和探討很有必要。
1職業危害因素
1•1物理化學因素衛生理化檢驗項目煩雜,涉及到食品、化妝品、車間空氣和生物樣本,工作流程復雜,精度要求高,實驗室人員在配制試劑和樣本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酸、堿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侵害,既有強腐蝕性的,也有強氧化劑和有毒有害氣體,如常用的強酸、強堿、氯仿及苯系物等;在檢測過程中又將接觸到有毒無機氣體和被公認的致癌物等化學物質。如二氧化硫、氯氣、氨氣、氰化物,砷化物,高汞化合物、氯胺T、有機磷、有機硫等,以及在分光光度法中參與顯色反應的很多有機化合物和有機染料等,通過皮膚、呼吸道進入機體,長期反復接觸易引起酸堿燒傷、呼吸道粘膜損傷、影響人體的免疫功能甚至中毒等[1],從而危害身體健康。近年來各地時興實驗室整體裝修,大量使用彩鋼板和木工板等材料,而實驗室通風有限,長期釋放甲醛等有毒氣體等,對檢驗人員具有慢性毒害作用。而空氣污染物的損害效應決定于它的化學性質、濃度和人體接觸的時間,實驗室內空氣污染有特殊的一面,經常是多種有害物質的混合性污染,發生有害物質的毒性相加現象。低濃度的污染物質長期地作用于人體會產生慢性的遠期效應,這種效應往往不易被人注意,而且難以鑒別。微生物實驗室室內有無通風設備、消毒劑的種類、濃度、有效作用時間和使用方法都會對檢驗人員產生影響。
1•2生物危害因素病原微生物的檢驗是疾控中心衛生檢驗人員的又一項工作,隨著疾控中心職能的擴展和深化,各種傳染性疾病的監測任務越來越多,尤其是近年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增多,檢驗人員在對患者標本的采集、運送和檢查過程中都會接觸到致病性的病毒和細菌,如果自身防護不嚴和操作失誤極易發生職業暴露事故,如在采集患者的血液、分泌物、糞便等標本和在處理檢驗廢棄物時,通常發生針刺損傷、標本液濺起污染眼睛、破損皮膚等,都易感染艾滋病病毒、乙肝病毒等血源性傳染病;在采集呼吸道患者標本時引起呼吸道傳染病。
1•3心理危害因素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實驗室是一個半封閉的工作環境,與外界接觸有限,一方面工作性質本身的特點決定了檢驗人員必須具有嚴謹、細致、認真、一絲不茍的工作態度,工作狀態又是細致的腦力勞動與持久的體力勞動的結合。疾控中心的檢測報告書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技術文書,這就要求檢驗工作者要了解一般的法律常識,在保護人民群眾健康的同時必須保護自身的合法權益,稍有不慎,將引起糾紛和投訴,有時還會有家人的誤解,心理壓力極大。另一方面近年來食物中毒和傳染病的暴發流行等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增多,檢驗人員經常性加班加點地工作,打破了日常生活規律,心理危害不可避免,主要是精神緊張,壓力感所致,常常表現為偏頭痛、下肢靜脈曲張、慢性腰腿痛、反復洗手等癥狀。調查表明,部分從一線下來的醫務工作人員約有50%有程度不同的強迫癥狀,35%變得非常敏感和焦慮,50%有抑郁癥[2]。
1•4檢驗人員防護意識的欠缺部分檢驗人員,尤其是基層的檢驗工作人員,對自己身邊已有的危害因素視而不見,不注意防護措施,認為沒關系,甚至養成了一些不良習慣;或者是對現有或潛在危害因素缺乏認識,不知如何加以防范和控制等,這些將直接影響著檢驗人員的健康。
2控制措施
2•1加強實驗室硬件建設,改善實驗室環境及工作條件對于理化實驗室,應添置通風設施如通風柜、萬向排氣罩等將實驗廢氣排空,同時安裝洗眼器和緊急沖淋裝置,配置防護眼鏡、手套和醫藥急救箱,確保暴露后得到及時便捷的處理。在新建改建實驗室時應注意城市的主導風向和房間朝向,合理布局,以減小實驗室的交叉污染和對外環境的污染。對微生物實驗室根據檢測因子的分類級別建立相應的生物安全實驗室,用生物安全柜取代原有的凈化工作臺。在呼吸道病原微生物實驗室,安裝獨立的送排風系統以控制實驗室氣流方向和壓力梯度,完善排污系統和空氣高效過濾系統[3],加強實驗室內空氣流通,同時增設感應水龍頭和自動洗眼器等設施,配備好常用消毒液與急救包等。
2•2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和安全知識的培訓,增強檢驗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加強實驗室安全管理,增加對檢驗人員的實驗室安全知識的培訓,學習安全事故的應急處置技術,增強檢驗人員的安全防護意識。實驗室應建立包括生物安全在內的實驗室安全事故管理委員會和安全事故應急處置預案,定期進行實驗室安全的督查,做好藥品庫房和有毒菌株的安全管理。實驗室檢驗人員既是實驗室管理的主體和核心,也是發生職業暴露時最容易受到傷害的群體,因此,檢驗人員在進入實驗室前應做好個人防護,穿戴好必要的工作服和防護口罩、眼罩等,檢測過程中自覺遵守操作規程,充分利用安全設備,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對于一些重大的和高危的實驗如:有毒物質的檢測、有毒菌株的傳代、禽流感等高致病性的微生物的檢測,艾滋病的確證實驗等盡量由兩人同時操作。同時建立檢驗人員個人健康檔案,定期體檢。
2•3改善工作條件,科學安排工作實驗室管理人員應關心檢驗工作者,改善工作條件,科學安排檢驗工作,注意勞逸結合,使檢驗人員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心理學研究證明:不良的心理狀態,如:心理緊張、焦慮、煩躁等對最佳水平的發揮影響很大。因此,檢驗人員也要學會調節自己的情緒,避免職業性緊張,改善經常性工作的強制體位,保持良好的操作知識和習慣,同時檢驗人員在工作中應加強和其他相關科室人員的交流和溝通,建立和諧的工作環境,工作之余多參加一些有益的社會公益活動,保持一個健康的心態,從而預防心理危害因素的影響。總之,隨著疾病預防控制事業的發展,《職業病防治法》的進一步貫徹實施和全社會職業防護意識的增強,衛生檢驗工作的任務愈顯艱巨,檢驗人員的工作壓力越來越大,作為職業病防治工作的一個特殊群體,理應受到全社會的關心、理解愛護。同時檢驗人員自身也應充分利用專業知識,盡可能地在工作中把職業危害因素的影響降至最小,這也是對個人、社會和環境的高度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