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衛生檢驗論文
作者:王永生 李貴榮 單位:南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
創新人才培養模式,既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創新性人才的現實需要,也是當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南華大學積極探索衛生檢驗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和創新,構建了“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三位一體’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新模式,人才培養質量不斷提高,近年來,先后獲得省級、國家級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和全國大學生創業計劃設計大賽等多項獎勵,學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贏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該專業2008年被確定為湖南省特色專業。
1確立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定位
培養創新性人才是當前我國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標。然而,高等學校衛生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受蘇聯模式的影響,仍或多或少存在“三重三輕”(重專業教育,輕素質提高;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重傳承,輕創新)問題,專業課程體系仍基本沿襲“以學科為中心”的課程體系。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我國公共衛生體系的改革,社會對高級衛生檢驗專業人才的需求也在發生變化[1],現有的培養模式已不能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需求的變化[2~4],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與實踐能力的培養。
知識、能力、素質是創新性人才培養中的三要素,是相輔相成的。創新是以豐沛的知識儲備為基礎,精深的專業知識、廣博的自然、社會和人文知識是創新能力形成的保障。創業素質和創新能力培養是創新教育的核心,創新、創業教育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和前提,創新精神豐富了人才素質的內涵,是一種實施素質教育十分有效而重要的載體和切入點,素質教育也正是通過滲透在包括創新、創業教育在內的各個不同教育環節才能得到落實。綜上所述。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既有區別,又有聯系,他們相輔相成,互相促進。融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于一體,有利于實現提高國民素質與創新能力的教育目標;有利于全面實施科教興國戰略,有效建設創新型國家;有利于學生自身創新潛質的生成,促進學生素質的和諧發展。
為適應醫學模式轉變和預防醫學教育發展趨勢對衛生檢驗人才的要求,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中國2001-2015年衛生人力發展綱要》精神,南華大學凝練了“夯實基礎、注重實踐、強化創新、突出能力、提高素質”的教育教學理念;確立了“厚基礎、寬口徑、專長突出、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甘于奉獻”的創新性應用型衛生檢驗高級專門人才的培養目標定位;明確了衛生檢驗專業人才培養的主要規格,即具有厚實的人文科學素養,牢固掌握衛生檢驗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具備敬業精神和良好的職業道德;有較強的實際工作能力,適應公共衛生事業、國防和核工業(“三個面向”)發展需要,勝任疾病預防與控制、公共衛生監測、衛生檢驗、衛生監督、輻射防護和衛生事業管理等方面工作;構建了“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融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于一體”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
2精心構建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實現培養目標的頂層設計和實施藍圖,是控制培養規格、保證培養質量、指導培養過程的綱領性文件。目前,在我國高等學校中,由于國家尚未形成明確的辦學引導機制,高等學校的分類與定位不清等原因,導致了高校制訂的人才培養方案缺乏特色和個性。根據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和“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模式,制訂人才培養方案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貫徹“三位一體”原則,找準“切入點”。我國本科教育長期以來在專業教育價值取向的引導下,學科之間壁壘森嚴,導致素質教育、專業教育和創業教育首先是在教學內容上的相互分離,繼而導致在教育模式上的嚴重失衡。素質教育的價值取向在于其心智和潛能是否得到開發,是否具有健全的人格和形成比較合理的知識結構。因此,素質教育的切入點是“人文素質教育”[3]。創業教育的核心應該是培養受教育者的創業精神。
創業精神來源于對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來源于孜孜不倦、求新求真的科學精神,依賴于開拓進取、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優良品質和完善的人格。可見,創業教育要以素質教育為基礎和前提[5]。專業教育、素質教育和創業教育的有機結合,才能培養具有創新、創業精神的創新性應用型人才。因此,在制定培養方案時,既要強調專業教育,還要期望通過素質教育、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的結合,把學生培養成為既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又具有堅實、寬廣的基礎理論知識與技能,而且個性得到比較全面發展的人才。二是“滲透”原則。素質教育、創業教育的具體實施必須與專業教育整合,可通過增設人文素質、創業學課程的形式進行,更重要的是在原專業課中滲透素質教育和創業思想。專業教育有自己的特點和目標體系,在專業教學中滲透素質教育、創業教育,關鍵在于“滲透”,不能本末倒置。三要貫徹“共性與個性相統一”的原則。要體現培養目標中關于基礎知識和能力培養的基本要求,適應社會對人才知識面寬、應變能力強、綜合素質優良的要求。還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化發展,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個性、差異性發展。四是遵循“三減三強化一優化”的原則。即減少必修課比重,強化學生個性發展;減少課堂教學課時,強化學生自主學習;減少理論課時,增加實踐課時,強化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優化課程體系。
依據上述原則,南華大學對衛生檢驗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進行了改革與創新。首先,對理論課程進行擴充和整合,構建一個目標明確、特色鮮明、協調有序的理論教學體系,分為公共基礎平臺課程、學科基礎平臺課程、專業模塊課程、素質拓展與創業教育模塊課程等四大課程模塊。通過課程體系重構,突出學生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連續性和系統性,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教育為一體。其次,構建了“一體化,多模塊,五年實踐教學不斷線”的衛生檢驗專業實踐教學新體系。一體化是指將衛生檢驗專業多門專業課程的實驗內容重新整合成“基礎型實驗、綜合型實驗和設計創新型實驗”三大模塊的實驗教學體系,《衛生檢驗實驗方法與技能》作為衛生檢驗專業實驗課程已獨立開設。多模塊指實驗課、專業見習與實習、畢業論文(設計〉等課程模塊和實踐教學形式。新體系強調以學生為主體,以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培養為主線,將素質教育和能力培養融合到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教育之中,延伸到實驗課程之外,學生的素質和能力全面提高。第三,依據“三位一體”的要求,我們還構建了一個素質拓展體系,包括限制性選修課、任意選修課、研究性創新性學習計劃和素質拓展計劃等課程模塊教學形式。同時,增設創業學課程,集中介紹有關創業的基本原理與方法,讓大學生從理論上掌握創業的基本知識,注重就業創業育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