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村衛生論文
作者:韓志琰 尹愛田 桑新剛 單位:山東大學
農村基層衛生人員素質是農村居民衛生服務的重要保證,基層衛生技術人員技術水平低下,嚴重影響基層衛生機構醫療服務質量的發揮〔1〕。對基層衛生技術人員進行系統的農村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是提高農村衛生技術人員衛生服務能力的最有效途徑之一〔2-4〕。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推廣示范研究工作已取得明顯成效〔5〕。本研究于2008年4月-2010年9月根據山東省衛生需求狀況,篩選出15項安全、有效、經濟、適用的衛生適宜技術,并對5個示范縣農村衛生技術人員進行培訓,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對山東省海陽、即墨、嘉祥、平陰、寧陽5個試點縣的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參加培訓的3087位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發放問卷3087份,回收有效問卷3087份,有效率為100%。其中海陽896人,即墨1061人,嘉祥83人,寧陽538人,平陰509人;縣級衛生機構181人,鄉級衛生機構1397人,村級衛生機構1509人;培訓西醫類技術人員1684人,占54.54%,中醫類技術人員1403人,占45.46%。
1.2方法
1.2.1問卷調查培訓結束后,組織培訓衛生人員在培訓現場集體填寫由國家課題組統一制定的衛生技術人員培訓問卷,收集被培訓衛生人員一般情況、培訓影響因素及培訓掌握程度。內容包括:被培訓人員年齡、機構類別、執業類別、專業技術資格等個人信息,以及被培訓者對適宜技術需要性、授課水平、適宜技術難易程度、培訓時間、掌握程度等培訓相關信息。其中被培訓者對適宜技術需要性通過培訓需求、單位是否具備使用條件及技術適用程度來衡量;適宜技術難易程度主要通過培訓前技術熟悉程度、技術難易程度來衡量;培訓掌握程度主要根據被培訓人員單項技術考核成績與總體培訓效果考核成績,折合成百分制后劃分成3個等級:<60分為未掌握、60~80分為基本掌握、≥80分為熟練應用。
1.2.2培訓內容本研究共培訓衛生適宜技術15項,其中西醫8項,中醫7項。總體培訓時間為1年,培訓推廣應用時間從2008年8月-2009年7月。各示范縣基本采取由課題組統一制定的分級集中培訓方式,即由山東省衛生適宜技術專家組對各項目縣和鄉鎮衛生院的業務骨干進行培訓師培訓,再由經過培訓的培訓師對縣和鄉鎮衛生院其他業務骨干進行培訓,最后由經過培訓的業務骨干對村醫和其他衛生人員進行技術應用指導。每次培訓時間約1周,省級培訓1次,縣級培訓5次,鄉級培訓78次。
1.3統計分析
數據資料錄入Access2003數據庫,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單因素與多因素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
2結果
2.1基本情況(表1)本研究共培訓基層衛生人員3087人,20751人次。被培訓衛生服務人員平均年齡為(45.13±11.95)歲,31~50歲年齡段占54.9%,98.8%衛生服務人員認為衛生適宜技術培訓需要或很需要。
2.2衛生適宜技術掌握程度單因素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將因變量適宜技術的掌握程度分為未掌握、基本掌握、熟練應用3種情況(因變量為多分類有序資料,且分類水平>2,故選用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主要自變量賦值量化情況如下:機構類別分為縣、鄉、村級醫療機構3級,文化程度分為高中/中專及以下、專科、本科及以上3級,專業技術資格分為無職稱、初級、中級、高級4級,培訓需求分為不需要、一般需要、很需要3級,培訓前技術熟悉程度分為未掌握、基本掌握、很熟練3級,技術難易程度分為很難、比較難、一般、較容易、很容易5級,授課難易程度分成完全聽不懂、較難聽懂、基本聽懂、完全聽懂4級,技術適用程度分成不適用、不太適用、一般、較適用、很適用5級等,對照組均為第1級。采用單因素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在α=0.10水平上,性別、年齡、機構類別、專業技術資格、文化程度、培訓需求、培訓前,技術熟悉程度、培訓時間、技術難易、授課難易、單位是否具備使用條件、技術適用程度12個因素與衛生適宜技術掌握程度有關。
2.3生適宜技術掌握程度多因素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表2)為排除混雜因素的影響,對單因素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12個變量進行多因素累積Logistic回歸分析。縣級醫療機構是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掌握情況的保護因素;年齡小、文化程度低、培訓技術不需要、培訓前對技術不熟悉、技術難度大、授課完全聽不懂、單位不具備技術應用條件7個因素是衛生適宜技術培訓掌握情況的危險因素。標準化回歸系數分析表明,專家授課水平對衛生適宜技術掌握程度影響最大,其次是對培訓技術需求程度、技術本身的難易程度。
3討論
本調查結果表明,受訓人員適宜技術培訓掌握情況隨年齡的增加掌握程度越好,與劉衛平等人研究結果一致〔3〕。縣級衛生機構受訓人員培訓掌握情況要優于鄉、村衛生機構,這可能與縣級衛生人員在文化程度構成上要優于鄉村衛生人員,理解能力更強有關,有研究表明適宜技術培訓掌握程度與受訓人員文化程度呈正相關〔6〕。本研究顯示,專家授課能否聽懂是影響衛生適宜技術掌握程度的最主要因素,培訓效果因授課教師綜合素質、授課方式、負責程度等不同而不同〔7-8〕,胡尚英〔8〕研究表明受訓人員對授課滿意度隨授課專家職稱升高而升高。本研究還發現,培訓技術需求程度與技術本身難易程度對培訓效果影響也較為明顯,對急需技術掌握程度要明顯優于其他組別,技術本身難度較小的掌握程度也優于難度大的技術。提示相關部門在今后培訓工作中,重視培訓專家選擇,優選實踐經驗豐富、語言表達能力強的專家,并重視培訓模式選取。合理遴選農村衛生適宜技術,注意國家、省、縣選技術結合,加強需求調研工作,使所選技術能最大程度滿足當地臨床需求。在技術培訓過程中,按照學員綜合素質分層,制定相應培訓措施,以提高培訓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