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農村衛生論文
作者:付連國 吳學森 程先進 周純先 賈賢杰 劉源 江平平 龐宏洋
農村衛生室是農村醫療預防保健網的網底,承擔著傳染病疫情報告,計劃免疫,婦幼保健,健康教育,常見病、多發病的一般診治、轉診服務,一般康復等初級衛生保健的重要職能[1]。聯合國兒童基金會1999~2000年綜合項目基礎調查分析報告顯示,我國63.4%的兒童患病后先在村衛生室就醫,農村衛生室在初級衛生保健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農村衛生資源嚴重短缺,農村衛生專業技術人才匱乏,服務水平低下,農民受重大傳染病、地方病、慢性病危害嚴重,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現象成為農村衛生問題的突出表現[1]。隨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深入開展以及新醫改方案的出臺,構建和完善農村公共醫療服務體系成為各級政府重要的工作任務[2]。本研究旨在了解安徽省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的現狀,從而更合理地規劃農村衛生室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衛生室的基本功能和基礎地位。
1資料與方法
1.1調查對象按分層抽樣原則從皖北(蚌埠市、阜陽市、亳州市)、皖中(合肥市、巢湖市、六安市)、皖南(黃山、宣城、安慶市),按經濟好、中、差原則抽取村衛生室的醫務人員作為調查對象。共抽取衛生室124家,醫務人員共145人,其中皖北56人,皖中55人,皖南34人。
1.2調查方法從蚌埠醫學院“三下鄉”志愿者中選取生源地與調查村衛生室相對應的醫學本科生作為調查員,對其進行規范培訓,采用自編制調查表,通過面對面的形式對村衛生室醫務人員進行問卷調查。
1.3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衛生室醫務人員的基本狀況、教育培訓狀況、工作滿意度、工作時間分布及鄉村醫生知識自測題。
1.4統計學方法采用方差分析、χ2檢驗和秩和檢驗。
2結果
2.1醫務人員基本狀況皖北、皖中、皖南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的年齡、從醫年限、衛生室從醫年限、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村衛生室醫療人員年齡為41.54±9.62歲,從醫年限為19.05±10.51年,村衛生室工作13.94±11.07年;男性占80.69%;文化程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皖南大專文化程度有29.41%,高于皖北的10.71%和皖中的9.09%,初中比例低于皖北、皖中(見表1)。
2.2教育培訓狀況皖北、皖中、皖南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在正規教育和培訓及學習機會上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87.59%的人接受過正規教育,培訓學習機會上一般占55.86%,不足占35.17%。住院醫師培訓、培訓方式、培訓重視度、培訓計劃和培訓措施及成效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皖北、皖中地區醫務人員參加過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占多數,分別為67.9%和60.0%,皖南地區醫務人員僅占32.4%;皖北、皖南地區醫務人員認同在職培訓,分別占71.4%和76.5%,皖中地區則選擇脫產培訓為主,占49.1%;培訓重視度皖中較好,高度重視度占40.0%,皖北、皖南重視度一般;皖北、皖南地區村衛生室多無培訓計劃,分別占67.9%和50.0%,皖中地區村衛生室多有培訓計劃,占58.2%;培訓措施及成效,皖南評價為“好”占61.76%,明顯高于皖北(30.36%)、皖中(42.86%),而皖北、皖中評價“中”占多數分別為66.07%和51.79%。培訓存在的問題中,培訓時間短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同時也是培訓中的主要問題皖北60.71%、皖中85.45%和皖南79.41%,其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3)。
2.3工作滿意度皖北、皖中、皖南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在對目前的工作狀況、工作條件和工作需要上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工作收入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其中,對目前工作、工作條件的滿意度均以一般為主,分別占50.3%和48.3%,較滿意均僅約20.0%;工作收入均一般滿意占多數分別為皖北51.79%、皖中45.45%和皖南52.94%,較不滿意皖北19.64%和皖中25.45%明顯高于皖南8.82%;醫療設施設備不能滿足、基本滿足各占49.7%(見表4)。
2.4工作時間分布皖北、皖中、皖南地區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用于出診時間所占比例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其余工作項目時間所占比例上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P<0.01),其中多數工作時間分配到患者診斷及治療當中,診斷及治療所占時間比例分別為皖北50%、皖中26%和皖南50%;免疫接種、跟蹤訪視、體檢等預防性工作時間占比例均較低(見表5)。
2.5醫生知識自測題皖北、皖中、皖南村衛生室醫生知識自測題及格率分別為36.9%(21/56)、40.5%(22/55)和53.8%(18/34),差異無統計學意義(χ2=2.23,P>0.05)。
3討論
調查發現,安徽皖北、皖中、皖南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狀況基本一致,都以男性(80.69%)、高中學歷(68.23%)為主,平均年齡41.54歲,平均從醫年限19.05年,平均村衛生室工作年限13.94年,但文化程度皖南大專(29.41%)比例高于皖北(10.71%)、皖中(9.09%),且初中低于兩地區。安徽省農村醫務人員狀況整體上與國內部分省現狀相近,如江西省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男性占87.49%,中專占80.92%,負責人平均年齡42.64歲;湖北男性占66.8%,高中占72.3%,平均年齡為42.55歲;河南省高中和中專學歷占67.2%,甘肅省中專學歷占72.2%[3-6]。如從20世紀80年代的視角來看,高中學歷,村衛生工作前約有6年的醫學背景,農村醫務人員隊伍其綜合素質相對較高,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要滿足現在農村居民的就醫需求,承擔農村保健網網底工作需要,農村醫務人員隊伍體現為“三缺乏”:女性醫務人員缺乏、高學歷人才缺乏和專業技術人才缺乏,同時年齡結構也不夠合理,趨向老年化,不利于農村衛生醫療體系的長遠建設規劃,應加強完善培訓和農村年輕醫療人員的培養。
從現階段安徽農村醫務人員的教育培訓狀況來看,87.59%的人接受過正規教育,在培訓機會上55.86%的人選擇“一般”,有35.17%認為不足;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調查顯示培訓率皖北67.9%、皖中60.0%高于皖南32.4%;培訓的重視度皖中要好一些,而且多有培訓計劃;現有的培訓措施及成效全省整體上評價較好,認為好占42.07%、中占53.10%,但省內區域比較皖南評價要好于皖北和皖中;同時培訓過程中也存在若干問題,如培訓學習的機會不足、農村衛生室重視不夠、培訓時間過短、缺乏實踐、流于形式等。對皖北、皖中、皖南農村衛生室醫務人員基礎知識測試則顯示及格率不高,皖北為36.9%、皖中40.5%、皖南53.8%,盡管這與測試問卷的難易程度有關,但總體上反映出安徽農村醫務人員醫療基礎知識的不足。農村醫務人員是保證農村醫療保健網網底的關鍵,其醫療技術水平則是關鍵之核心,對其高效、保質、規范化培訓是有效保證,但農村醫務人員的基礎素質不可忽視,從以上的分析顯示皖南地區醫務人員的學歷要好于皖北和皖中,培訓機會及培訓重視程度則不如皖北、皖中兩地區,但培訓的措施成效及測試成績要好于兩地。由此看來,雖然目前的培訓效果醫務人員認為較好,但其醫療技能亟待提高,需要引進高學歷人才,進一步完善培訓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