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科學論文
作者:付小兵 單位: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全軍創傷修復重點實驗室
科學研究的目的總的來講是發現自然現象、闡明科學規律以及通過理論向應用的轉化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醫學科學作為自然科學的一個部分.既服從于自然科學研究的一般規律,也有其獨特的地方,其特殊性在于它的研究對象和最終的應用目標是人體。因此,強調醫學研究中基礎與臨床的密切結合.在于從源頭抓起,通過創新的研究,最終解決臨床的難題和服務于病人。如何搞好基礎與臨床的緊密結合涉及到認識和方法學的問題,從我們自己的實踐來看,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人手。
1、處理好基礎研究與臨床實踐脫節的問題,從臨床的實踐中發現需要基礎研究解決的難題
強調基礎醫學研究與臨床的密切結合,其首要因素是發現臨床需要解決的問題。過去許多從事基礎醫學研究的人往往把自己與臨床隔離開來,僅僅局限在實驗室搞科研.完全不了解臨床的需求。與此同時,有些從事臨床工作的醫生在面對治療中出現的一些涉及需要利用基礎手段來解決的難題時,往往又十分茫然,感到難度很大。這種基礎研究與臨床治療隔閡的根本原因在于兩者之間的脫節。實際上從科學研究的流程來看,沒有臨床需求的研究往往是空想的研究,而沒有基礎研究的深人和對臨床的支撐,便很難有臨床治療的創新和進一步發展。從我們的實踐來看,只有從臨床發現問題來進行基礎研究,才能找到科研的出路,才能在獲得理論創新的同時又能夠顯著促進臨床治療進步。比如20世紀90年代初,隨著基因工程和細胞工程等高新技術的發展,國際上有關生長因子的研究猛然興起。而與此同時,創燒傷創面治療仍然停留在以傳統的手術治療為主的階段,有些創面通過手術往往還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因而迫切需要建立一些新的治療方法應用于臨床。在這個時候我們敏銳地注意到,如果把生長因子生物學特性研究與它的臨床應用結合起來,可能正是我們通過基礎研究解決臨床問題的途徑和必由之路。因此,我們抓住了這一機會,一方面把我們有關生長因子基礎研究的成果與國內基因制藥的高新生物技術企業結合起來,解決了他們在研發用于創傷治療的生長因子基因工程藥物中遇到的關鍵科學問題。與此同時,又與臨床的治療需求密切結合,闡明了在人體創面應用生長因子促愈合的量效關系以及安全性評價等。通過這種從臨床需求出發發現問題以及與生產企業的密切結合,使我們國家有關用于創傷治療的基因工程藥物研究較國外同類研究縮短了近一半的時間。目前,這一大類基因工程藥物已經在臨床廣泛應用,造福于患者同時,企業通過這種研發的結合也獲得了可觀的利潤。
2、處理好動物實驗與利用臨床標本和病例進行研究的關系,以辯證的思維去認識基礎研究和臨床研究之間的聯系
如上所述,醫學科學研究與其他研究不同的地方在于它涉及到人.因而更加復雜和在決策時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一般來講,人類的許多疾病都可以利用各種動物模型來進行再現.許多治療疾病的藥物或方法均可以利用動物來進行評價。但是也應當看到,從動物到人畢竟還有一個很大的距離。近年來人們注意到在利用動物進行醫學研究中存在的一些局限性。一方面是在治療藥物和方法的評價中.許多在動物身上療效十分明顯的藥物,當移植到人身上,特別是在大樣本和多中心的試驗中其療效便不十分理想。如最近國外報道的抗艾滋病疫苗以及在創傷治療中的抗體治療等另外.也有一些特殊的臨床現象在動物身上很難再現在人體的臨床特征。以創燒傷研究為例,人們利用大鼠、兔以及小型豬等動物,可以比較方便地模擬出各種程度的燒(燙)傷和各種由于機械或力的傳遞所造成的創傷.但是卻很難模擬出在我們人體發生的各種慢性難愈合創面(俗稱潰瘍)以及嚴重燒傷后的癱痕疙瘩和增生性癱痕(盡管有一些類似模型,但與實際在人體發生的損傷還有較大的差別)。因此,在醫學研究中怎樣看待動物實驗結果的價值.怎樣用好動物模型和現實的人體資料是值得我們進一步考慮的問題。近年來,循證醫學的興起,使人們對大宗病例的分析和研究表現出極大的興趣。這也提示我們基礎研究中主要利用動物為研究對象和臨床研究中以大宗的病例進行的回顧性研究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用辯證的思維去認識和判斷在動物實驗所獲得的結果。與此同時,從大宗病例研究中找出了問題再通過動物實驗去加以驗證和解決。這種循環往復式的過程也正是一個從基礎到臨床有機結合的過程。
3處理好利用傳統治療方法和建立新的治療技術之間的關系,以實用的技術方法去解決遇到的難題
解決問題是提出問題的必然和最終目標,而采用何種方法和手段則是實現目標的途徑。過去人們在認識上有一些誤區,一方面認為解決問題的方法越新、技術手段越復雜越能代表使用者的水平。另一方面有些人感到一種新方法的建立就是對一些傳統方法的否定和替代。但事實并非如此。近年來的實踐表明,解決臨床問題實際上是一種綜合決策的過程,至于是利用傳統方法還是采用創新的治療技術則完全取決于基礎研究的突破和臨床治療的需求。以創面的治療為例,近年來已經建立了很多基于高新生物技術的治療創面的新技術和新方法,發明了許多用于創面治療的創新藥物,因而一些人認為創面的初期外科處理(主要是清創術)就顯得沒有那么重要。但事實上在創面治療中,初期外科處理是創面治療中最關鍵最基礎的措施,而其他生長因子藥物、創面應用的酶類以及各類敷料等僅僅是輔助創面愈合的措施之一。因為很難設想在一個存在有大量壞死組織和有感染存在的創面能達到良好的愈合效果。另一方面,在一些傳統的治療中如果沒有創新的理論和手段又很難達到一個更高層次的治療效果。如現在國內有關燒傷治療的LA50已經達到90%以上,甚至有的單位高達98%以上。但回過頭來研究這些治愈的病例,嚴重燒傷患者無一例外均是癱痕愈合,患者的愈合創面沒有汗腺、皮脂腺以及毛囊等附屬器,因而其功能并沒有完全康復。在這種情況下采用傳統的治療技術,無論是整形、植皮以及應用組織工程材料等都很難達到進一步提高功能的滿意效果。因此,臨床治療的需求又迫切需要建立一些創新的治療方法來達到一個更高層次上治療的目的,即在挽救傷員生命以后怎么樣進一步提高這些患者的生活和工作質量。基于這種需求,我們近年來創新性應用成體干細胞誘導分化技術.成功地將患者自體骨髓間充質干細胞誘導成為汗腺細胞,進而再生汗腺獲得成功。通過2例完整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利用這種成體干細胞誘導分化技術,不僅可以在移植部位再生出類似汗腺的結構,而且還可以具有分泌汗液的功能。相信這一技術在經過不斷的完善之后必將對嚴重燒傷患者后期的功能康復起到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