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教改論文
引言
音樂是人類的“第二語言”,能使人們更好地溝通與交流。音樂活動的三大要素是創(chuàng)作、表演和欣賞,而音樂欣賞就是以具體的音樂作品為對象,通過聆聽的方式及其它輔助手段,得到精神愉悅的一種審美活動,它無時無刻不存在于人們的生活當中。各類學校也已經相繼開設了相關的課程,它是實現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本文擬通過相關研究,對其進行簡要的分析和評論,以期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一、我國音樂欣賞課的簡介及發(fā)展進程
高校音樂欣賞課是根據我國改革開放的新形勢和當代大學生修養(yǎng)的新情況而開設的,是高校素質教育中的一門,它利用現代的多媒體教育手段,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音樂鑒賞能力為教學目的,是有計劃有組織的一種教育活動,同時一個好作品的音樂賞析有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認知能力、緩解學生平時學習生活中的壓力的積極作用。
我國普通高等學校音樂欣賞課是從1897年的求是書院(現為浙江大學)開始的。至今共經歷了三個過程。第一個階段是從1978年改革開放到20世紀80年代中后期,只有少數高校開設此課程,其主要目的是陶冶大學生情操、提高其音樂修養(yǎng),完善大學生的知識結構,但由于當時教學設備的限制,教學內容還不能充分展開;第二個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后,在第一個階段的基礎上,為豐富大學生的校園精神文化生活,通過藝術教育豐富大學生的情感、促進身心健康,形成良好的個性而開設的,此時已有很多高校設立此課程;第三個階段是20世紀90年代,尤其是1996年以來,國家開始重視素質教育,教育部也下發(fā)了“關于加強普通高等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高校藝術教育的目的和任務,使音樂欣賞課步入了規(guī)范化、制度化的軌道。
二、高校音樂欣賞課的現狀
2011年教育部新制定的《音樂課程的標準》中提到:音樂教育的核心應是審美,強調的是音樂實踐,應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樂藝術的審美體驗和文化認知,是在生動、多樣的音樂實踐活動中,通過學生的親身參與生成和實現的。為此,音樂課程包含音樂聆聽、音樂表演和音樂創(chuàng)作這三個具有很強實踐性的教學領域,而課堂教學則是師生共同體驗、發(fā)現、創(chuàng)造、表現和享受音樂美的過程。自音樂課程改革方案實施以來,不管是音樂教師還是音樂教育機構都十分重視此項工作,出現了多樣化的教材和教學內容,究其目的仍是探求一種較為完美的途徑,達到育人育心的目的,但是目前我國高校的教學狀況卻不容樂觀。
首先,各高校仍以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來進行教學,缺乏足夠的吸引力,學生興趣不足。授課中以中外古典音樂欣賞為主,老師先將要欣賞的作品做以簡單的介紹,然后就是放音樂,讓學生自己聽,整個過程較為沉悶,學生并不能真正從音樂中找到較為深刻的體驗,也就不能有思想上的啟迪和升華。
其次,大多數高職院校和教師對此課程認識不足,只有部分學校單獨開設了音樂欣賞課。并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傳統,或者所選的曲目不適合學生演唱或欣賞,僅僅是讓學唱幾首簡單的歌曲和欣賞一些比較有名的音樂作品。并沒有體現音樂欣賞以審美為核心的理念。
再次,由于學生年齡較小,再加上網絡時代信息傳播迅速,他們已經習慣了流行音樂的旋律,對于那些高雅和神圣的民族音樂和交響樂很難沉浸更不能簡單地以“好聽”或“難聽”來論音樂的水平,忽略了音樂中隱含的意境。
最后,音樂欣賞課程的教材內容量過大,不僅包括中國民族音樂還包括外國音樂,內容繁雜,而音樂欣賞課作為選修課課時較少,不能詳細講解每一個分支。教材建設如果跟不上音樂教育發(fā)展的步伐,不能及時地反映不斷更新的教學觀念,那么它必將嚴重阻礙音樂教學改革的進程和步伐。
三、對于音樂欣賞課的思考
第一,教學目標與內容的改進高校想要真正意義上將此課程重視起來,有關部門就得認真研讀教育部文件中提出的明確而具體的課程內容,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也要從音樂學習的特點出發(fā),盡量設計和采取多樣化、生動及靈活的教學方式,不能僅僅流于形式,要積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進學生對音樂的喜愛。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逐步培養(yǎng)和提高有利于學生終身發(fā)展的音樂能力。在教材內容方面,應以我國的民族音樂為主,只有深刻地理解了民族音樂之后,才能更好的了解文化。同時在學生民族音樂水平普遍提高的基礎上結合欣賞國外著名的曲目,做到中西結合,融會貫通。
第二,教學方法的創(chuàng)新傳統的音樂欣賞教學模式,由于教學設備的限制,僅僅是給學生放歌曲,或是老師彈奏,這違背了全身心參與和投入的要求,我們要引導學生主動加入到各項音樂實踐活動中來,這樣獲得的體驗對于知識和人格的升華才有著深遠的意義。
第三,音樂課堂應科學、合理地使用現代教育技術手段近些年來,隨著教育觀念與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教學媒體的使用越來越廣泛,日益成為教學活動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教學媒體的發(fā)展,使教學手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都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給課堂教學改革帶來了新的生機和活力,使一些原本單調乏味的課,因為視聽的有效配合而耳目一新,從而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要適當提高多媒體教學的比率,豐富課堂。
總之,面對教學改革教師們除了更加努力的加強自身專業(yè)知識和基本技能外,就是要在實踐中不斷的、更加深刻透徹的領悟改革的真正理念。這項改革以后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我們在不斷的實踐中去摸索,這個過程中肯定會有許多困難、許多疑惑、許多挑戰(zhàn),同時也有許多機遇,讓我們共同攜手迎接課改更燦爛輝煌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