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音樂
摘 要:針對目前對塔塔爾族民歌特點研究之不足,文章總結了塔塔爾族民歌的情、勞、習三分法的民歌分類特色,規(guī)整律動和舞蹈節(jié)奏特色,混合調式調性特色,規(guī)整結構和重復發(fā)展的旋法特色,較全面地探析了塔塔爾族民歌的特色,從而在保護少數(shù)民族文化遺產方面作出一些實質性的工作。
關鍵詞:塔塔爾 ;民歌 ; 節(jié)奏 ; 調性 ; 旋法
塔塔爾族民歌有著自己獨特的民族風格,以其特色鮮明、豐富多彩的音樂手法在新疆各民族的民歌中綻放異彩。塔塔爾族人能歌善舞,歌舞與他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因此,在新疆各地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有民歌的地方就有塔塔爾人,塔塔爾人居住的地方一定有民歌。塔塔爾族民歌分布很廣 ,對其音樂特色的研究始于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但從王秉?先生 始至今并無太多建樹,從塔塔爾族民歌音樂的基本表現(xiàn)手法入手,探析了塔塔爾族民歌的分類特色、節(jié)拍節(jié)奏特色、調式調性特色和結構旋法特色,從而為塔塔爾族民歌研究添磚加瓦,補充學界在這方面研究的不足,為保護少數(shù)民族文化遺產做出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一、民歌分類的特色
塔塔爾族稱民歌為“基爾”,“基爾”的分類有自己的特色,三分法簡單而明確,即分為情歌 、勞動歌和習俗歌三類。有別于漢族和其它少數(shù)民族民歌的分類。
情歌“基爾”曲調相對固定,歌詞多是即興創(chuàng)作的,明快而纖細、輕盈而風趣。演唱形式有獨唱和對唱,曲調優(yōu)美、風趣幽默,音樂結構自由,常用手風琴、吉他、曼多林等樂器伴奏,有時也用吉他自彈自唱。在情歌中,常運用比興的手法象征青年男女的愛情。例如有的歌曲以姑娘的名字命名,《愛皮帕》、《拉瑪依》、《別爾達吾孜凱》等。有的以動植物來命名,尤其喜愛以蘋果相贈,表示對異性的好感和追求,如塔塔爾族青年在挑選對象時,常常唱一首名為《莫愛挑撥》的情歌,歌詞雖短,卻很精辟。以新鮮蘋果做比喻,唱出對愛情嚴肅、慎重和忠貞的贊美。此外還有《果樹》《鴿子》、《粉紅色的花》、《野櫻桃》等。除情歌外,還有贊歌,以歌頌大自然的題材居多。塔塔爾人民熱情奔放、樂觀開朗,他們對家鄉(xiāng)、民族及大自然有著深厚的情感。歌曲《我們的原野》贊頌塔塔爾人民生活的地方、《阿吾勒 的歌》熱情歌頌家鄉(xiāng)、《泉邊》描述春風吹蕩,每一首都像一幅秀麗的生活風景圖。
勞動“基爾”是塔塔爾人在長期的勞動實踐中,對自己的喜怒哀樂與豐富情感的真實記錄,主要有農耕之歌、牧歌詠嘆之調和生息環(huán)境之曲三類。農耕之歌類的“基爾”有《收割之歌》、《打草歌》、《鐮刀姑娘》等。這類“基爾”的節(jié)拍重音與節(jié)奏重音往往同位, 強弱分明有脈沖感,句逗清楚,音高起伏不大,多用勞動生活中語言,常用強有力的節(jié)奏型貫穿全曲的。農耕之歌類的“基爾”還包含慶祝豐收、歌唱喜悅之情等場合歌唱的“基爾”,如《歡樂的撒班節(jié) 》等。牧歌詠嘆之調類的“基爾”是自由抒發(fā)情感的歌曲,節(jié)奏是無律動的自由感嘆,節(jié)拍多無規(guī)則,其風格類似于蒙古族的長調,往往是在放牧勞動中自由渲泄的呼喊和無拘無束的自在心態(tài)的表達。生息環(huán)境之曲類的“基爾”是直接或間接對勞動對象牲畜和飛禽,或對勞動環(huán)境的描繪的歌曲。如《黑森林》是對放牧環(huán)境的描寫,《月兒高高》是對放牧時間的記錄,《駿馬和馬嚼子》對放牧對象的贊美,《天鵝的翅膀》曲調恬靜、柔美,充滿了夢幻般的藝術氣氛和色彩。
習俗“基爾”是塔塔爾族在長期的歷史發(fā)展階段產生并盛行的一種民間歌謠形式,它常在民間儀式和祭祀中吟誦與歌唱,分為搖籃歌、婚禮歌、祭祀歌、喪葬歌四類。搖籃歌是塔塔爾人舉行“搖籃禮” 時唱的歌,在場的長者吟唱著《搖籃歌》為新生兒祈禱。婚禮歌在習俗“基爾”中最具特色。婚禮歌多由歌手根據(jù)固定曲調即興編唱,內容是對新郎、新娘的贊頌和祝福。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有:《婚禮之歌》、《美麗的情侶》、《艾比拜》等?;槎Y歌的表演形式有獨唱、男女對唱(問答式加助唱),表演內容風趣幽默,表演氣氛十分熱烈。每逢高潮,男女群眾則情不自禁的載歌載舞。祭祀歌是塔塔爾人在宗教儀式 上唱的歌,有《祭祖歌》、《祭奠歌》等。歌曲結構短小,曲調平直,其內容多是薩滿教的信仰遺存,相信萬物有靈和靈魂不滅,認為世界分為三界,天堂為上界,諸神所居;地面為中界,人類所居;地獄為下界,鬼魂和祖先所居。喪葬歌亦稱挽歌,有《悼念歌》、《報喪歌》、《告別歌》等,這些歌曲表達了生者地死者的深切悼念,對遭不幸的親屬的親切安慰。此類歌曲一般曲調緩慢低沉,充滿著悲痛哀傷的情緒。
二、節(jié)奏節(jié)拍的特色
塔塔爾語對塔塔爾民歌節(jié)奏節(jié)拍影響很大,塔塔爾語屬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從形態(tài)上看是粘著語,因此,它的節(jié)奏音型多為短時值的連續(xù)音符。由于這種連續(xù)音型的出現(xiàn),使音樂的上、下句的停頓難以劃分,只能依靠歌詞意思來確認。歌詞中的詞大都是由詞根加綴附加成分所構成的多音節(jié)的詞。如 baw ,加綴附成分變成bawε,即一個音節(jié)變成兩個音節(jié),這樣就使塔塔爾語在演唱時加強了歌曲音調的流動性。換言之,歌曲的節(jié)奏會因為音節(jié)的改變而加快,這也是為什么人們一聽到塔塔爾族民歌便會翩翩起舞的原因。在歌舞曲中,均分節(jié)奏為整個樂曲的舞蹈性奠定了基礎。如:X X,X X X X ,X X X ,X X X ,這些節(jié)奏型多用于抒情歌曲中,其中X X X 與 X X X節(jié)奏型動感最強,X X X最不穩(wěn)定。此外,附點音符組合在塔塔爾族民歌的旋律中也很常見,它起著加強動感、調節(jié)力度的作用。相對而言,切分音組合在塔塔爾族民歌的旋律中使用較少。在國內的塔塔爾族民歌中,三連音很常見,其次是五連音,偶爾出現(xiàn)七連音。在喀山地區(qū)的塔塔爾族民歌中,三連音、五連音、六連音的使用很常見。
塔塔爾族民歌以二拍類 (2/4、4/4)為主的多種節(jié)拍結合的復雜節(jié)拍特色,三拍類次之,其中3/4拍稍次,6/8、3/8拍更次,6/4、9/8、12/8、15/8拍在抒情歌曲與歌舞曲中也能見到,這幾種節(jié)拍主要出現(xiàn)在俄羅斯喀山地區(qū)的塔塔爾族的民歌中。兩種拍子交替出現(xiàn)的情況也很多, 2/4與3/4拍交替稍多,3/4與4/4拍、4/4與3/2拍、 6/8與7/8拍相互交替偶爾也能見到。在喀山地區(qū)的塔塔爾族抒情歌曲中,會常見到多種拍子相交替的情況,即無板無眼的形態(tài),類似于中國的散板,這種形式用來描述固定節(jié)拍無法表現(xiàn)的心理活動、復雜情感。這種散板式音樂以其獨特的表現(xiàn)方式, 使音樂形成疏密有致的結構。它放棄了節(jié)拍和節(jié)奏的勻稱原則,強調的則是節(jié)奏動力本身,增強了歌曲的感情抒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