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中等教育
隨著經濟時代的發展,計算機成為社會發展、人們生活的主要載體。鑒于此,我國教育部門要求中小學必須開設計算機教學,借以來促使學生與時俱進,增強自我基本技能,使其更好的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然而傳統的中小學計算機課堂教學中往往呈現出教學資源結構單一、教學素材和內容形式單一、實施空間單一、開發主體單一等等,不能夠很好的激發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自主探究的欲望。因此,需要中小學教師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以及發展需求,來挖掘教學資源,進而采取多元化的形式來豐富課堂教學,提升中小學的計算機教學質量。在此,筆者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經驗,談一下中小學計算機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一、以教材為基準,延伸、拓展其范疇
在傳統的中小學計算機教學過程中,教師將教材作為唯一的課程資源,按書來設計教學計劃,不能夠激發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教材的內容是有限的,而計算機的知識是無限的。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改變傳統教學的單一內容形式,轉向以教材為基準,“四面開花”,拓展中小學學習的知識面,整合一切可以運用的教學資源,強化中小學計算機教學資源的建設。建構助于就學生的學習曾提出“情境中的自我建構過程”的說話,即:教學情境、生活環境、學生自身的人才資源等等在教學中都有著很強的作用。因此,作為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增減等,促使教學資源的縱深開發。筆者在教學中,以教材內容為基準,圍繞著新課程標準要求,一切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對教材內容的順序安排進行了整合、調整,并將知識與知識之間相連接,形成一定的知識結構體系,從而將教材資源轉化成為能夠促使學生增強技能的“學習包”,有助于學生掌握計算機知識。這樣重視對教材的利用和開發,秉承“就地取材、學以致用”的教學理念,力爭開發其具有特色的教學資源,借以來吸引學生學習的注意力,充分體現教學資源的作用和價值,進而促使更多的教師來挖掘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學資源,豐富中小學的計算機課堂教學內容。
二、運用網絡延伸中小學計算機教學資源的來源范疇
中小學計算機教學資源一般來源于教材、輔導資料等,途徑較為單一。近些年來隨著網絡化教育的出現,在未來的發展中網絡可以說是教育開展形式的有效途徑。他能夠打破實踐和空間的限制,讓學生、教師通過網絡共享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教師在教學中也可以通過網絡教育的形式來延伸計算機教學資源的來源范疇。筆者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第一,以教育研究結構為基準,利于學生的發展需求、學生的主體作用來開展三位一體的教學資源詳細需求,進而來設置教學計劃、總結教學資料等,確保教學資源的正確性;第二,直接以教學為資源收集的來源,即:通過網絡下載一些名師的課件、教案、教學心得等,來整合教學資源,促使資源的共享。如:筆者一般是將自己的教學計劃上傳到教師群或者是教師網站,來與同行進行交流,進而不斷的修改,完善教學資料庫;第三,運用網絡資源共享來進行資源整合,即:通過互聯網可以找到國內外許多關于中小學計算機教學的資源數據庫,教師可以從中整理出適合自己學生實踐的教學內容,來引導學生開展計算機學習??傊?,教師要不斷的運用多樣化的手段充實教學資源,也只有教師充實了教學資源,學生才能夠全面的掌握計算機知識并運用計算機來解決實際問題。
三、探索計算機資源的應用模式,提升教學資源的利用率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教學中也一樣,只有實踐了才能得知資源是否真正有效,教師開發教學資源的目的在于有效的利用,也只有有了優質的、有效的教學資源,才能夠促使中小學計算機的持續發展。因此,在教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一定要秉著應用的心態來挖掘教學資源,不斷探索計算機資源的應用模式資源途徑,促使資源建設的應用性形成。這樣以來就要求教師在挖掘和利用教學資源的過程中,不僅僅需要掌握一定的計算機信息的知識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對增強對計算機作用的認知和了解,借以來提升自我觀點的同時,引導學生感受計算機在我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必不可少性,進而,自主的樹立正確學習計算機的態度,增強自我學習計算機的動力和積極性。如:筆者在教學中,加強與一線教師的溝通,并經常關注其最前沿的信息,如:研究成果、教案、創新教學案例等資源,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課堂教學中來,讓教學資源得到深層次的應用。同時,在實踐中不斷的創新、探究,確保教學資源的實效性。
總而言之,教學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在教學過程中有著獨特的價值和作用,作為教師應明確認識到這一點,并在實際的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個性特征來不斷的進行教學資源建設,整合一切可以整合的教學資源,豐富教學內容,誘發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最大限度的提升中小學計算機教學的質量,促使學生的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