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職業教育
筆者有幸任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班主任多年,常常思考中等衛生職業教育班主任工作取得實效的方法,下面就此談談自己的思考。
1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
筆者曾經中途接任班主任工作,上任第一天,一位學生突然暈倒,醫院診斷為“低血糖昏迷”。事后得知,這位學生為了班上的文藝匯演,努力排練節目,沒有吃晚餐。學生反映她經常有這種現象,詢問后得知她經常不按時進餐。針對這個問題,筆者召開班會,對該生為了班集體榮譽暈倒予以表揚。學生均很激動,為她的精神所感動。然后,筆者又說,在坐各位以后均從事醫療事業,從職業的特點分析,如果你將來的醫療對象,長期為了工作而忽視進食,你將如何處理呢?醫學上認為這是一種生活無規律,不善于關愛自己的行為。如果我們不能照顧好自己,漫長的損害,一定會讓我們失去學習和工作的資本。同學們的路還很長,要學會關愛自已,安排好自己的學習與生活,學會生活自理。
一天晚上10時,電話鈴響了,班上一位學生因痛經而哭泣,班長打電話問怎么處理。筆者問該生是否每月都會痛經,她說是的。那么,以前是如何處理的呢?她說在家找媽媽,在學校找班主任。于是,筆者告訴她簡單的處理方法,如熱敷,服用止痛片,若不行到醫院打止痛針等。晚上11時,學生科打來電話說該生在醫院急診。筆者急忙趕到醫院急診室詢問,急診醫生說打過止痛針了,痛經好轉,只是沒有帶錢。筆者松了口氣,幫她交了錢送回學校。一次班會,筆者為全班學生講了一課:痛經是如何造成的,應該如何正確治療和護理。最好的辦法是在痛經前處理,不要因痛經影響學習。諸如此類,引發筆者思考: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生有其特殊性。他們大多初中剛畢業,年紀13~15歲,尚未長大成人;又剛剛離開父母庇護,離開家庭關懷,很不適應。加上現在大多學生家庭經濟比較寬裕,家中子女不多,甚至是獨生子女,在家過著嬌生慣養的生活。
凡事依賴父母,離開父母則不知所措,遇到緊急情況更是束手無策。但是,從中等衛生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特點來說,今后的工作是服務病人,救助病人。所以首先應當培養學生生活自理能力。懂得照顧自己,今后才知道如何救助他人。
2帶好班干部
班干部如同領頭羊,起著帶頭與榜樣作用。從職業特點出發,中等衛生職業學校畢業的學生,將來均要獨自肩負起診治和護理病人的責任,每位學生如同一個小領導,要能夠獨立負責本醫療區域的診療護理工作。因此,筆者從中思考:要引入班干部競爭機制,鼓勵所有學生參與,自我推薦,自我述職;有競爭者,優者上。培養學生的自信心———我行,我能夠;并告知所有學生,班干部是一個榮譽,也是一份責任。每位學生干部都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機會,這是學習與鍛煉的機會。就職前要發表就職宣言,強調是自愿為學生服務,而不是被迫的。學期結束要進行學期勝任自評和大家評。并要自評本學期是否勝任,下學期是否連任。領導的能力并非先天而得,乃后天培養而成。班主任要對班干部組織的各項活動和決定給予鼓勵和贊許。事后引導班干部總結,改正不足,肯定成績。鼓勵班干部對班上的事務進行處理,如有疑慮,告知班主任,尋求啟發和引導。這有利于培養班干部大膽的工作作風、獨立思考能力和創新精神。如有違紀現象,班干部要比其他學生得到更多的批評,以培養班干部勇于擔當責任和嚴于律己的品質。
3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學生以學習為天職。班主任要注重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方法如同一張漁網,可以捕到更多的魚,適應于學習各門課程。班主任有責任引導學生,培養學生正確的學習觀,讓學生懂得珍惜時間。教學生學習時,學會自問為什么,然后通過學習找到最佳答案。學校學習的時間是短暫的,知道如何學習是最重要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慢慢培養的。醫學發展迅速,醫術永無止境。學生要形成勇于探索與追求的品質。
4培養學生職業特質
中等衛生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特點:培養綜合素質好、職業適應力強的實用型、技能型第一線醫藥衛生人才[1]。但要培養一種良好的職業素質,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從3年的醫學教育開始,潛移默化,慢慢教化,慢慢強調,逐步培養起來的。醫務人員醫德素質修養應當從醫學生開始培養[2]。目前醫患間信任度降低,醫療糾紛增多,要求醫務人員必須加強醫德修養。醫務人員醫德素質啟蒙于醫學生,扎根于醫學生,醫德素質分辨力形成于學生時期,醫學生的醫德培養是醫務人員醫德的基石,同時也將給醫院的精神文明建設注入新的血液,可促進和諧社會建立,改善醫患關系。班主任在其中起著引導和強化作用。
職業素質,還包括忠誠于醫療衛生事業,實施“以人為中心的醫療模式”,肩負起救死扶傷的崇高使命,具備耐心、精準的特質和敏銳的觀察力。學校要為學生實踐提供條件,讓學生勇于實踐,多操作,具備高超、嫻熟的操作技術,能將軀體治療與心理治療融為一體。這就是職業素質中強烈的責任心、敏銳的觀察力和熟練的動手能力[3]。綜上所述,班主任的工作瑣碎繁雜,但在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作用,需要班主任具備高度的責任心,培養出合格的衛生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