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保險保障
人口老齡化是當今世界的共同背景,諸多問題的研究和解決都不能忽略這一背景,面對銀發浪潮的來襲,如何應對逐漸變“老”的世界已經成為越來越緊迫的社會問題,黑龍江省亦不例外。
一、人口老齡化的含義
雖然對于“人口老齡化”已經耳熟能詳,但仍需對其有一全面的理解,這是研究黑龍江省人口老齡化問題及對策的邏輯起點。一般說來,人口老齡化(對這個概念的漢語名稱還不是很統一,也可稱為“人口老化”、“人口高齡化”。)是指總人口中由于年輕人口數量的不斷減少和年長人口數量不斷增加而導致的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相應增長的動態變化過程。當某一地區或國家的人口老齡化發展到一定臨界值時,就進入了老齡化社會。
綜上,人口老齡化包括兩層含義:其一指的是人口年齡結構的動態變化過程,具體變化趨勢包括兩個方向。一是指少年兒童人口比重的下降,這預示著未來年輕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會有下降的趨勢;二是60歲及以上或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不斷增加的趨勢。這兩種動態趨勢是同時并存的。人口老齡化的第二層含義是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某一標準時的人口年齡構成,表明社會呈現老年狀態,進入到老齡化社會或老年型社會。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數的10%,或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于老齡化社會。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將65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比例達7%時的社會,稱為“高齡化社會”,達到14%時稱為“高齡社會”,達到20%時,則稱為“超高齡社會”。依據60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10%的標準,中國于1999年進入老齡化社會,如依據65歲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達到7%的標準,中國則是在2000年進入老齡化社會。
一般情況下,本文把人口老齡化產生的根源歸結于兩方面,即人的壽命延長和出生率的下降。具體到我國則是兩種原因共同作用的結果。隨著人們生活、醫療衛生等水平的提高,壽命延長是必然結果。1990年我國平均預期壽命是68.55,2000年是71.40,[1]2005年是73歲,[2]并仍處于繼續延長當中。長期以來中國將計劃生育政策作為基本國策,直接的效果即是大大降低了人口的出生率,1990年是21.06‰,2000年14.03‰,2010年11.90‰。[1]一方面人口的壽命延長,則老年人口數量及比重增加,人口出生率下降,孩子的數量及所占比重下降,進而產生人口老齡化。
二、黑龍江省人口老齡化的現狀
依據聯合國人口老齡化的衡量標準,黑龍江在2005年總人口數為3820.0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數為289.5萬人,則老年人口占總人口的7.58%,[3]進入到人口老齡化階段。根據《黑龍江統計年鑒———2011》提供的相關人口數據進行分析,對當前我省人口老齡化的現狀有一總體了解,是解決老年人口增加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問題的基礎。根據統計資料,我們可得出如下結論。
(一)黑龍江人口老齡化速度處于加劇過程中
一方面,老年人口的比重持續且更快地增加。1995年黑龍江省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4.58%,2000年為5.56%,2005年為7.58%,2010年為8.32%。則2000年比1995年提高了0.98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0年提高2.02個百分點,2010年比2005年提高0.7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0-14歲人口比重持續下降。1995年0-14歲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為23.46%,2000年為4.13%,2005年為14.76%,2010年為11.96%,則2000年比1995年下降了4.57個百分點,2005年比2000年下降4.13個百分點,2010年比2005年下降4.13個百分點。也就是說,在老年人口比重持續提高的同時,相應的少兒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在持續下降,導致老年人口呈現加速增長,人口老齡化趨勢進一步加劇。
(二)高齡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持續增加
黑龍江省人口的年齡結構趨于老齡化的同時,人口的內部構成也表現出另一層次的老齡化,換句話說就是老年人口的內部結構趨于高齡化。[4]從總體上看,老年人口的總數是持續增加的,1995年為169.5萬人,2005年為289.5萬人,2010年為318.9萬人。雖然各個年齡段的老年人口數量都在增加,但不同年齡段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總數的比重在發生著逆轉。1995年65-69歲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總數的47.43%,70-79歲占43.18%,80歲及以上占9.09%。2005年65-69歲的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總數的43.42%,70-79歲占46.05%,80歲及以上占10.53%。到了2010年則分別為36.59%、48.78%和14.63%。可以看出,65-69歲老年人口所占比重處于不斷下降中,而70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比重在持續上升,尤其8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所占的比重2010年比2005年提高了4.1個百分點,提升很快。
(三)黑龍江省仍處于“人口紅利期”
人口紅利期也叫做人口機會窗口,指的是人口負擔系數小于或等于50%的時期。一般是在出生率下降初期,出生率下降速度快于人口老化速度,于是形成了利于經濟發展的人口年齡結構———少兒撫養比與老年撫養比在同一時期內都比較低,即總撫養比比較低且持續較長的一段時間,這期間的總人口中,勞動年齡人口數量大,而非勞動年齡人口即少年兒童人口與老年人口數量較少,因此,社會負擔相對較輕,從而對社會經濟發展有利。黑龍江省的總撫養比在1995年為38.9%,2000年為32.4%,2005年為28.8%,2010年為25.4%,處于持續不斷下降的過程中。其中,少年兒童撫養比分別為32.6%、25.0%、19.0%、15.0%,老年人口撫養比分別為6.4%、7.4%、9.8%和10.4%,少兒撫養比的下降幅度大于老年人口撫養比的增加幅度,使總撫養比體現為持續下降且小于50%,且仍存在持續下降的態勢,所以,黑龍江省正處于且仍將在一定時期內處于人口紅利期,應充分把握這一有利于社會經濟發展的時期,較好地解決人口老齡化可能帶來的問題。
三、應對人口老齡化的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