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醫學
眾所周知,外傷、疾病、中毒、低溫、溺水和電擊等各種原因都會導致呼吸、心跳停止。在心跳停止4~6min鐘內,腦細胞仍進行著微弱的新陳代謝,若能及時進行有效的搶救,大多數心跳呼吸驟停者是可以恢復的[1]。所以說,心肺復蘇技術是每一個人都必須掌握的搶救技術,對于護士來說,更是護理工作中最基本的操作技術,護理人員的心肺復蘇操作水平將直接影響護理質量和患者的生命安全。而護生是護士隊伍中的新生力量,護生的心肺復蘇操作技術將直接影響護理隊伍的整體素質。怎樣讓護生學到正規的操作并應用于臨床,是每個護理老師的職責。針對這一情況,在2009年5月~2011年5月對在本院實習的護生考核心肺復蘇操作中存在的共同問題進行了總結,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09年5月~2011年5月在本院實習的護生共112人,均為女性,年齡在19~23歲之間,中專27人,大專85人,其中來自懷化醫專的護生1名,來自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的護生1名,其余均來自常德職業技術學院。
1.2調查方法
在護理實習生結束實習時進行操作考核,項目為心肺復蘇技術,評分根據本院護理部制定的《徒手心肺復蘇評分標準》。
2結果
根據考核過程中問題的出現頻次,排在前5位的問題見表1。
3原因分析
3.1護理實習生在學校學習期間,教師未按照現代護理觀要求護生以患者為中心,各院校老師在教授心肺復蘇操作時基本上是以技術操作為中心,重視操作原則、方法、流程的講解,忽視了操作中有效地按壓、有效地呼吸及對患者進行有效搶救的質量問題。
3.2操作標準不統一。常德職業技術學院和邵陽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教學均按照2005年國際心肺復蘇搶救技術操作標準,懷化醫專按照2010年國際最新的心肺復蘇搶救技術操作標準,老師觀念落后與臨床實際脫節。
3.3臨床帶教老師在實際工作中,操作不規范潛移默化地傳染了護生。
3.4各院校在實驗教學過程中,護生只是單調地重復教師的示范動作,而且在模擬人身上機械地模仿,沒有把操作的對象當成現實的患者,沒有“身臨其境”,把操作重點放在練習程序與方法上,而疏忽了把模型當一個真正意義上需要搶救的活人。
4對策
4.1在給學生進行心肺復蘇操作教學時,老師應針對學生在操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將理論知識熟練地運用于操作技能中。尤其在護理技能操作教學中,老師要善于運用操作技能的學習理論,做好教學前準備,特別要注意學生經常出現的問題[2]。在心肺復蘇操作中,老師在學生認知階段要重點強調易忽視的問題,在掌握操作流程的基礎上,注重操作質量。而且要讓學生了解到,心肺復蘇的操作不同于其他的護理操作,據報道,心跳停止1min內進行心肺復蘇的搶救,存活率可達90%,5min后,下降到約50%。所以說,時間就是心臟,時間就是大腦,時間就是生命。要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在心肺復蘇操作中時間的寶貴,搶救必須爭分奪秒。
4.2各護理院校在教學中及時補充當前國內外護理學基礎的新理論、新技術和臨床上已經出現但是還未編入教材的護理實踐內容。在心肺復蘇操作中,根據臨床實際要有統一的操作標準。以前的心肺復蘇流程是按照A-B-C的順序,A是保持呼吸道通暢,B是人工呼吸,C是胸外心臟按壓,而根據最新心肺復蘇搶救程序,把原來的A-B-C順序改為了C-A-B,而按照原來的程序,胸外心臟按壓往往被延遲,因為目擊者首先要開放氣道,進行人工呼吸都需要準備時間,而改變程序以后,胸外按壓可以迅速開始,通氣只是暫時稍微延遲,而據報道,對于心臟驟停存活率最高的患者,最關鍵的措施是胸部按壓和早期除顫。學院應根據臨床發展需要制定統一的心肺復蘇搶救操作標準,這樣護生才能更好地更有效率地提高心肺復蘇的搶救成功率。
4.3臨床帶教老師在臨床帶教中要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根據護理操作標準規范自己的工作。因為帶教老師自身的專業素質將直接影響護生的發展及以后她們的工作,所以臨床帶教老師要不斷加強自身業務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素質及操作水平,在日常工作中,以護理操作規范來要求自己,從而以身說教地教給護生,讓她們在今后的工作中都能規范護理操作。
4.4護生在心肺復蘇的操作學習中,要有身臨其境的感覺,要感覺自己正在為一個有生命的人進行搶救,在注重操作流程與技巧的同時,更應該注重操作質量,也就是心肺復蘇搶救的成功率。只有提高心肺復蘇的質量才能提高患者的生存率[3]。要多加練習,才能熟能生巧,才會有高質量的心肺復蘇。不能只走程序而忽視質量。比如,胸外按壓胸骨下陷深度至少5?,按壓后要保證胸骨完全回彈,按壓頻率至少100次/min,避免過度通氣等,這些都要操作到位,不能只走走操作程序,而未達到搶救的質量。所以護生在學習心肺復蘇技術時,應把重點放在熟練掌握操作流程及高質量的心肺復蘇上。
5小結
通過心肺復蘇操作考核過程中頻繁出現的問題可以看出,在操作中老師教學及護生學習都忽視了操作質量的學習。心肺復蘇作為一項單獨的技術,需要一系列的評估指標和干預措施,護士對心肺復蘇技能掌握及運用的好壞與患者致殘率及死亡率密切相關[4]。所以,在操作中應該轉變觀念,把重點放在高質量心肺復蘇上,這樣才能不斷提高護生的操作水平,提高患者的搶救率,繼而提高護理操作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