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美術
新課標指出:教學要有效促進學生的進步和發展,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興趣,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21世紀是信息爆炸的時代,根據對當前的美術教學中教師憑陳舊的教學模式施教,不重視自身觀念更新的情況,影響了課堂教學效益的提升,由此造成了學生對美術課認識與理解的偏差。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筆者對當前美術教學中該如何構建有效的課堂提出了以下幾點思考。
一、做好課前準備,加快知識更新高中美術課程多數分為繪畫和欣賞兩種類型。
1.繪畫課堂的課前。美術課是一門對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思考能力都有極高要求的課程。所以,教師應該在課前對本課的參照物進行精心選擇,選擇的物品不要太復雜,如需畫物品組合,應將物品合理的配合擺放,留出最易構圖的角度給學生臨摹。教師還應在課前就對本課所要繪畫的課題先行創作出來,以便節省時間,更可以方便講解,還能夠作為示范畫供學生繪畫時參考。
2.欣賞課的課前準備。審美教育是學生全面發展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作為美術教師,我們的任務不僅僅是在課堂上引領學生們欣賞好一張畫,一件工藝品,而更重要的是帶動學生獨立地去認識美,有選擇地接受新的觀念。所以,在欣賞作品的選擇上十分重要。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前對欣賞作品作出詳盡的分析和研究,結合本課的教學目的和主旨,選擇最適合課題同時又最適合學生欣賞探究的藝術品。
作為新時期的美術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思路,樹立新的教育觀念。對于當前教學中存在的各種問題要及時覺醒,加大思考的力度,認真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要切實制訂個人“業務成長計劃”,加快知識更新的力度,從而真正提高自身的業務素質。要能夠學會利用信息工具,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信息資源。科學地安排好教學過程的各個環節和要素,更好地為實現美術教學的新發展服務。
二、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習興趣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一個人力求接觸、認識、掌握某種事物和參與某種活動的心理傾向。教學實踐表明,在平時的美術課堂教學中,通過運用有關語言、音樂、故事、影視、活動等方式創設教學情境,能有效激發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美術欣賞的積極性。
1.語言渲染。在平時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適當運用一些通俗幽默的語言、懸念迭出的藝術家軼事,以及藝術作品背后的精彩故事,以此提高美術課堂的趣味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具體語言表達上,還應做到:①堅持運用普通話,做到音質洪亮而富親切感,語氣要根據表述內容的需要而富有音樂般的節奏感和流暢性。②語言要具有一定的邏輯性和思辨性,善于將得體大方、富于激情的肢體語言與生動風趣的講述進行有機結合。如此也能大大增強語言表達的感染力。
2.引導觀察想象,培養審美能力。美術中飽含著情感,充滿著想象,這情感的源頭在觀眾的心中,這想象的翅膀生在欣賞者的身上。美術欣賞教學離不開觀察,沒有觀察,就沒有視覺感知。
“真實的創造就是藝術想象的活動”,任何創造都離不開具體的想象。列寧曾說過:“如果一個人完全沒有用自己的想象力來給剛剛在他手里形成的作品勾畫出完美的圖景———那我就真不能設想有什么刺激力量會驅使人們在藝術、科學和實際方面,從事廣泛和艱苦的工作,并把它堅持到底。”因此,在平時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認真觀察,充分發揮創造想象,要求學生在充分理解作品的基礎上,大膽發表個人見解,從而促進學生語言表達和發散性思維能力的發展,對作品所表現出來的藝術效果的領悟,不斷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和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打造教師人格魅力,使學生樂學而不厭學
教師必須以身作則,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動學生,關心和愛護學生,使自己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從而使學生親近自己所教學科。尤其要有力地調動學生個體,包括他們的積極性。教師要創造性地處理好教材中某些看似是“枯燥乏味”的內容,采用學生喜聞樂見的、靈活的、開放的呈現方式,給學生以出乎意料的新穎感受;或設置思維荒漠,誘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新課標劃分的四個學習領域從全新的角度,按學習方式把美術課程分為“欣賞•評述”、“造型•表現”、“設計•應用”、“綜合•探索”四大學習領域。在教學中巧妙處理好這些內容,從學生的經驗出發,教學方式由被動地接受式轉向探究性學習、自主合作學習。
四、善于發掘學生的閃光點,發揮榜樣的力量
在課堂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層次不同,有些學生的欣賞水平和技術能力達不到一定的水平,而身邊的榜樣能起到激勵的作用,因他們看得見,信得過,說服力強。
學生在高中階段好勝心理較強,在榜樣的激勵下,他們能利用課余時間反復修改自己作品中的不足之處。教師要注意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因素,可定期舉辦學生作品展覽和講座,各年級學生交流、自評、互評。這樣,整個教學氛圍就會活躍起來,使得群體振奮,共享成功的喜悅。(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