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企業文化論文
校企文化融合是指通過學校文化與企業文化的相互滲透創設一種凸現職業教育特色的教育情境,使其包含的課程體系與教育方式更加關注企業崗位需求和學生技能的提高的價值取向,在教育理念和教育實踐中重視對學生職業意識、職業精神、職業道德的培養,使學生在知識、操行、能力等方面與企業崗位所需的技能、職業規范相對接,尤其注重職業學校在培養人才方面的價值理念與企業的價值追求上的和諧,從而使學生在順利地實現就業的同時,能在職業崗位上很快地認同企業文化及價值理念。
一、高職校企文化融合的重要性
1.對高職院校而言,能凸現職業教育的特色
高職院校在我國的高速發展是與我國的現代化進程相一致的,也是近十余年來的新現象。高職教育作為高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在教育定位方面的顯著特色是突出職業性,所培養的是立足于基層、面向生產管理的技能型專門人才。因此,高職教育應緊緊圍繞高職教育的辦學理念、辦學目標,體現企業文化所要求的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態度,從學生能學得一技之長入手、樹立服務于企業的價值理念。在教學課程設計、教學方法選擇、實踐教學環境設計乃至學校職業環境氛圍營造等環節能要始終貼近企業文化。唯有如此,才能達到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要求,實現國家創設高職院校的辦學目的。
2.對企業而言,能彰顯以盈利為主要導向的價值追求
企業作為社會化進程中的產物,負載其特定的價值,以其所生產或服務的產品而立足于社會,在提供社會產品的過程中,以其高品質的產品服務于消費者,從而實現其盈利的目的。尤其是在現代社會,企業有一整套的企業理念、企業精神、企業規范等的戰略性的價值追求和具體的規章制度。從近年來的人才市場的招聘狀況來看,用人單位對有膽有識、人品優良的人才是十分偏愛的,表現在用人重素質勝過重知識、重人品勝過重文憑、重能力勝過重學歷的傾向,尤其注重的是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創新意識、與人合作共事的能力和適應環境的能力,而這些能力的形成更離不開校企文化融合功能的發揮。
3.對學生而言,能掌握實用的技術并順利地實現就業
高職校企文化的融合使學校的教育過程貼近企業的文化要求,學生不只是在價值理念上與企業文化的要求一致,在職業道德上能與企業的操行規定相銜接,而且在專業技能上能較好地適應企業的崗位要求,其在就業中的優勢較為明顯。顯然,校企文化融合對學生而言,能使學生真正掌握實用的技術,順利地實現就業。同時,基于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日益融合,學生在快速地適應崗位的同時能在工作中出成績,以其業職的優勢地位而為職位的提升奠定基礎,提供了高職院校學生自我發展的空間。
二、高職校企文化融合存在的問題
1.學校的辦學理念與企業的價值追求存在明顯的距離
高職校園文化建設在辦學理念上倡導學生職業素質的養成,在校園的文化品味、價值追求等上適應職業教育特點。不少高職院校都提出了具有行業特色的校訓,如浙江工貿職業技術學院提出的“精工誠貿、大氣致遠”的校訓,把在專業上的“工”和“貿”并重的要求涵蓋其中,同時也強調對職業道德培養的“大氣致遠”。在辦學理念方面,對學生專業知識的要求與對學生思想道德的要求其立足點是學生的職業素質的培養與提高,就此而言,學生的專業水平的提高與職業道德的養成是衡量高職院校辦學水平的標志。與此不同的是企業的價值追求上雖然也存在多重性,但其在價值取向上是經濟效益的提高和社會效益的實現,尤其是利潤的最大化。學校的辦學理念與企業的價值追求上的矛盾在學生工學結合的環節體現得較為明顯。企業基于自身盈利的角度對實習學生的崗位安排上,不同程度地出現了學生實習崗位的單一化、職業技能含量低的特點,更有甚者,有的企業把頂崗實習的學生不同程度地作為廉價的勞動力來使用,而沒有站位于學生的立場,從學生的職業素質提高的角度來安排工作。其實,學校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實習或頂崗實踐,是學校教學內容的重要組成部份,使學生能把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通過崗位的實踐真正地掌握專業知識和技能。從對學生的問卷情況來看,有94%的學生把學到崗位專業知識作為企業實踐環節的首選目標,希望通過到企業實踐這一環節了解企業并學到相關的崗位知識和技能。
2.學校所采用的課程體系與企業崗位所需要的知識之間有明顯的距離
學校所采用的課程體系還不同程度地存在理論系統性過強、職業性不足的特點,尤其是缺乏基于工作任務并按產品生產流程來設置的課程。從調查問卷的情況可知:部分學生認為現有的書本知識存在理論性、系統性較強而針對性不夠,與崗位實踐的內容與要求不同程度地脫節;部分教材內容沒有及時地更新而存在老化現象,難以適應實習崗位的需要等問題。這從某個側面反映了高職課程體系存在的問題。由于現有高職教育課程體系不同程度地趨向于本科教育課程,體系性過強而職業性不夠,與崗位知識的對接性不明顯,尤其是缺乏以產品的生產為主線的流程式課程的開發,加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學內容取舍不合理,學生即使到了專業對口的企業鍛煉,進行工學結合實踐環節的訓練,一時也難以適應企業的崗位要求。這明顯制約著高職教育的發展,對學生的職業素質的培養相當不利。
3.教師的現有專業技能與企業崗位所要求的技能有明顯的距離
工學結合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的確立,高職院校對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和技能方面的要求更高。教師不僅要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還應掌握一線生產所需的技能。而現實的情況是,伴隨著社會對技能培養的需求的增加,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不斷擴大,大批青年教師走上了教學崗位,肩負著高職教學的任務,從學校到學校,缺乏到企業實踐的經歷,其學習的背景和經歷導致了對崗位所需技能知識的不足日益突出。教師由于缺乏企業工作經歷和相關技能的訓練,在教學環節上講解不深入、不形象,指導學生實習難免力不從心,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大學生職業技能的提高,不利于高職生職業素質的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