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教育教學論文
學校是傳承文化的地方,教師的一舉手、一投足無不影響著學生,學生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無不打上學校的烙印。因為在學校的文化建設中,校長扮演著設計師、領跑者、研究者和學習者的角色,所以學校文化是校長文化與校長管理的發展起點。學校的文化生態是軟實力,是區別于其他學校的厚重的文化積淀,它關系著教師的價值觀和幸福感,關系著學生是否愿意就讀所在的學校。同時,價值觀決定著幸福感,認同感決定著成就感。優良的學校文化要不斷發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作用,還要發揮和而不同、人和萬事興的作用。總之,優良的學校文化生態,可以讓教師樂教,讓學生樂學。因此,從學校文化生態的重要性來說,培育優良的文化生態是十分需要的,而且也是每所學校都必須要做并要做好的工作。
一、建構管理的公平正義
學校的管理應該追求公平與正義,公平與正義應成為學校的主流文化價值之一。即便是在當今社會,民眾也把學校的公平與正義作為主要的訴求。學校這一人際組織,為實現其最終教書育人的目標,管理的主要對象始終是人。而學校作為知識分子成堆的地方,也不例外。俗話說“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大到評優晉級,小到請假分工,最怕的是教師對校領導失望,對學校的管理制度失望。若教職工覺得校領導是個偏心眼,那么,教書育人、提高教育質量對學校來說就有可能成為一句空話。因此,無論是針對教職員工的管理,還是針對全體學生的管理,只要做到公平正義,就會使學校邁上快速發展的有效途徑。那么,如何建構公平正義的校園文化呢?筆者以加強教職員工的管理為例加以說明。其一,在制定涉及每個教職員工利益的相關制度時,如考勤制度、績效津貼考評辦法等,要體現公平公正公開的原則;同時,還要兼顧多勞多得的分配原則,讓工作成績突出者、勤奮努力者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物質獎勵。其二,執行制度時要一視同仁,該“得罪”人時,校長一定要“拍板”;否則,正氣得不到弘揚,邪氣得不到扼殺。其三,要充分發揮校委會和教代會的監督作用,不讓其成為擺設。
二、形成樂于讀書的持久動力
“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教師要想快樂地工作、智慧地工作,必須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通過讀書來充實自己,提高自己。在讀書的過程中,我們會和智者隔著時空對話,會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成長。文科教師知識要淵博,長袖要善舞,需要不停地涉獵課外的知識;理科教師邏輯要嚴謹,無堅而不摧,需要不停地研究,不停地積累。而讀書對于學生來說則是知識改變命運的生動注解。那么,學校的持久學習動力應該如何形成呢?一要積極地創造條件,讓教師、學生有書可讀。學校每年要有購書的專項資金,圖書館要定期開放,對教師個人購買的書籍要給予一定額度的補助,教室內的課外書要多,教師辦公室的書不僅數量要多而且種類要雜。二要有一定的獎勵機制。學校可把愛讀書的學生命名為“書香之星”,并讓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書香之星”,同時對愛讀書的教師也應該給予一定的獎勵。通過這些措施讓師生形成一種愛讀書的好習慣。三要讓學校成為人人崇尚讀書的理想場所。校園內,通過紙質書籍和無紙化網絡閱讀,讓師生親近網絡而不過于依賴網絡,相互交流溝通而又不只是閑聊的理想閱讀凈土。
三、培育和諧溫馨的人際關系
一所學校,如果沒有和諧的人際關系,工作效率就會下降,更談不上發展。要發揮“校長是一所學校的靈魂”的作用,校長就要學會微笑,學會換位思考,學會寬容。學校領導之間的相互猜忌,領導與教師之間的巨大鴻溝,教師與教師之間的文人相輕,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師道尊嚴,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自我為中心,都是影響營造和諧溫馨人際關系的掣肘。在營造和諧溫馨的校園人際關系時,校長起主導作用,這是校長的一種文化自覺。一個高高在上只關注個人利益的校長,不可能營造出和諧溫馨的人際關系。校長要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須有無私的胸懷,須關心所有教師的冷暖疾苦,真正把教師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同時,學校領導之間,責權要明確。若領導樹立為教師服務的意識,不將自己作為一個“官”,拉近自己和教師的距離,就會讓每一個人的工作煥發出勃勃生機;如果教師之間克服文人相輕的陋習,在工作中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交流,那教育教學效率就會大大提高,同時也會促使學校良好風氣的形成;如果教師和學生之間,貫穿平等的理念,相互欣賞,這就對教師內強素質、外樹形象大有益處,而學生始終會以一顆感恩的心去尊敬教師;學生之間,一要比學習上的進步,二要比養成教育的結果,善待自己、寬容他人。只有這樣,學校才有可能實現和諧溫馨的校園人際關系。
四、倡導以“做人”為主線的感性教育
現在的中學生,他們的心智是不成熟的,可塑性極強。成功的教育是將每一個學生都培育成謙謙君子,教師需教學生學做人,學處事,先“裝”君子再成為一個君子,如從不亂扔垃圾到自覺撿拾垃圾,從別人監督站隊到自覺排隊等,每一件小事都是道德的升華。現階段“做人”的教育可按《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養成教育,以中華傳統美德豐富其內涵。就拿“孝慈”教育來說,第一步,記住父母的生日;第二步,搜集古今中外孝慈故事;第三步,班級交流感受;第四步,每人講述一件孝敬父母的感人事例。可見,教師在教育學生的同時,不也在不斷地完善自己嗎?當你在校園里遇見學生,學生滿面春風地走過來說聲“老師好”,你的心里能不蕩漾著幸福嗎?教師為人師表,學生知書達禮,這樣的校園能不溫馨和諧嗎?
五、營造健康的運動氛圍
運動帶來活力,運動帶來健康,這是毋庸置疑的。學生的運動和健身一般來說只要有運動的條件,學生會樂此不疲。這方面,學校需克服“分數為上”,保證“一課兩操”,保證學生每天一小時的鍛煉,大力開展陽光體育運動,使學生有充沛的體力更好地學習。健康的運動氛圍更應在教師中間營造。由于教師的工作特點及一些教師不愛運動,導致許多職業病找上門來,甚至英年早逝的不在少數,讓人嘆息不已。針對這種狀況,學校應怎樣做呢?一要在制度上規定教師體能標準,告訴教師他的身體不只屬于自己,同時還屬于學生。要求教師早上和學生一起跑步,規定每天鍛煉的時間。二要積極地創造條件,添置健身器械、組織體育比賽、引導教師走向運動場,走進健身房,將運動作為閑暇時光的第一選擇。三要引導教師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通過觀看趙之心的《向運動要健康》講座,學會合理膳食而不暴飲暴食、規律起居而不睡眠不足、保持心理平衡而不盲目攀比、適量運動而不過度勞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