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4-9 | 體育
進人現代社會,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精神生活的要求也逐漸增長,于是體育也就成為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走向野外,貼進自然,在大自然的懷抱中自由運動已成為大眾生活的新追求。由于野外體育已成為國內外大眾體育參與的新動向,與之對應的野外體育產業也出現了勃勃生機。作為朝陽產業具有巨大的發展勢頭。本研究對我國野外體育產業的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相應的發展對策,為我國野外體育產業的開發作理論上的探討。
1研究對象與方法
1.l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擇野外體育中有代表性的幾個項目:登山、攀巖、滑雪、漂流,把其運作方式及產業狀況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其它野外體育項目及其產業現狀作為參考研究對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獻資料法
查閱與體育產業及野外體育產業有關的國內外的期刊、報紙及研究成果,并對登山管理中心、水上項目管理中心、冬季項目管理中心、中國登山協會及西藏登山協會的有關資料、行業規章等進行收集整理,從而探討野外體育的基礎理論和國內外野外體育活動的開展情況及產業狀況。
1.2.2座談法
與國內有關的經營野外體育產業的人員進行座談,了解國內野外體育產業的運作方式及經營狀況。探尋我國野外體育產業的發展狀況,了解發展我國野外體育產業的優勢與存在的困難。
1.2.3數理統計法
對調查獲得的原始數據進行歸類、整理、分析并在計算機上進行統計處理。
2結果與分析
2.1野外體育、野外體育產業的概念
野外體育是指人們走向大自然,在純大自然的環境中進行的一種挑戰自我、征服自然的身體活動。
在這種活動中,參與者既可以強身健體、磨練意志、培養能力,又可以回歸自然,陶冶情操,使身心得到合諧發展。如登山、野外攀巖、飄流、野外生存挑戰等。
野外體育產業是指為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野外體育需求而使野外體育產品進入生產、流通、消費和服務的產業門類。它要求把野外體育作為一種產業來開發經營,從而更有效地發掘自然資源的體育潛力,發展體育經濟,促進國民經濟的增長。
2.2我國野外體育產業的現狀
國內野外體育興起的較早,象登山、滑雪等。但就整體而言,由于國內經濟、政治經歷了曲折的發展歷程,使得野外體育整體發展緩慢。后來隨著我國改革開放及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我國野外體育獲得了有利的外部發展條件,出現了日漸火熱的發展勢頭。從1960年中國首次成功攀登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后,全國掀起了一股登山熱潮,登山運動受到了包括科研部門、高等院校、地質勘探部門的重視。但在當時的國內政治、經濟的大環境下,登山運動還只是各部門興辦的公益事業,談不上什么產業經營。
隨著國外野外體育發展的日漸火爆,國內野外體育也受到一定的影響。當時國家體委根據國際上對我國山峰攀登的強烈要求,于1979年8月正式向國務院呈報了《關于開放山區,開展國際登山活動的請示》,后經國務院批準從1980年起對外開放珠穆朗瑪峰等8座山峰,接待外國自費來華登山隊。同時中國登山協會也完全實體化,靠部門創收發放人員工資。這就是我國野外體育產業化的開端。登山業的創收也給體育部門的其它領域實行產業化作出了典范。當時剛剛實行產業化經營的登山業,其成果就十分顯著。
從表1中可以看出,在當時中國經濟還不景氣的情況下,登山業就為中國創收了大量外匯,為中國的體育事業的發展和國家經濟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進人九十年代,登山運動更趨紅火,隨著我國全方位開放,登山運動的參與和收益呈逐年上升之勢(見表2)。
從表2可以看出,單西藏地區接待的國外登山團隊收人就相當可觀,再加上中國登協、新疆、青海、四川、云南等登協接待的登山團隊,每年單就登山一項就為國家創得大量外匯。
除登山運動以外,中國野外體育整體的產業化程度還不高。除象東北部的滑雪、滑冰項目部分實行產業化經營外,其它大部分野外項目還未進行全方位產業化開發,未能真正挖掘其市場潛力。如攀巖,該項活動源于登山運動,它的雛形便是登山運動員在登山過程中通過陡峭的巖石地形時,利用巖壁的突起、縫隙等自然條件進行攀登,在攀登的過程中人們享受著征服自然和超越自我的成就感。攀巖運動原本就屬于大眾性、娛樂性的野外體育項目,可有關體育部門把它拉人競技的發展軌道。我國從1987年開始舉辦全國攀巖比賽,由開始的天然巖石場地逐漸轉入到人工巖場地,由此剝奪了攀巖的自然本性,以至于使攀巖運動發展緩慢,其經營也很不景氣。
另外,象野外運動中的漂流項目,國外的該項目產業收人在野外體育中排列第二位,僅次于登山收人,如英國、美國等。據美國《江河漂流者》雜志(1988年5月7日)報道,僅美國東部每年就有超過一百萬人次參加漂流活動。而我國擁有那么多河流資源卻未能開發,各主要河流雖也組織過人員漂流(見表3),但還是事業型操辦,沒有考慮其經濟運作及產業創收。只有一些旅游景點的小型河流由旅游部門開發并組織漂流,進行了一定的經營創收。
2.3我國野外體育產業開發的制約因素
2.3.1理論研究
當前理論上僅存的只是一些技術人員對個別項目的技術要求及活動參與的裝備要求的介紹,以及活動發展簡史的記述,象《中國登山運動史》等。但是把野外體育的各項目作為一個整體進行研究的還幾乎沒有。缺乏對野外體育及其產業進行宏觀探討,構建理論框架。因此對野外體育及其產業的理論研究的不足,使我國很難制定出切實可行的野外體育產業發展政策,嚴重制約了我國野外體育產業的整體發展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