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了滿足人們一年四季對菜薹新鮮產品的需求,增加育苗企業的額外收入,筆者研究了不同孔數穴盤生產早熟菜薹,對其生長指標及單盤產量的影響。 試驗結果表明,品種、孔數及品種與孔數組合對菜薹株高、莖粗、開展度和最大葉面積均有顯著影響,32 孔和 50 孔的株高顯著高于 72 孔,薹粗和開展度隨著穴盤孔數的增加顯著降低,32 孔最大葉面積顯著高于 50 孔和 72 孔。 菜薹株高、莖粗、開展度、最大葉面積與單盤產量均呈負相關,品種和孔數與單盤產量呈正相關;穴盤孔數及品種與孔數組合對菜薹單盤產量的影響顯著,隨著穴盤孔數增多,種植密度增大,產量增高,尖葉 45 天 72 孔畝產量達 2 394 kg。成本分析表明,利用 32 孔、50 孔、72 孔穴盤生產早熟菜薹,單盤成本接近;隨著孔數增加,單盤產量增加,畝純收入相應增加,72 孔穴盤平均畝純收入達 11 783.0 元。
徐立功; 譚金霞; 孫繼峰; 孫莎莎; 楊曉東; 韓太利, 農業科技通訊 發表時間:2021-03-17
關鍵詞:穴盤孔數;早熟菜薹;生長發育;單盤產量;成本
菜薹又稱菜心,營養豐富,味道獨特,可滿足人們對十字花科類葉菜類型多樣化的需求。 早熟菜薹生長發育快,一般 30~45 d 即可采收產品器官,極適于密植。 利用保護地穴盤生產早熟菜薹,可不受氣候條件影響一年四季接茬生產。 基質和穴盤滅菌后重復使用能大大降低成本,環境可控、產品幼嫩整齊、商品率高、效益好,育苗工廠空閑期生產可增加收入。該生產模式不僅為蔬菜種植業結構調整做出貢獻,還為將來蔬菜完全工廠化、無人化生產提供新思路[ 1-3]。
1 試驗材料
3 個早熟菜薹品種:揭陽市農研種業有限公司生產的揭美牌尖葉 45 天甜菜心、興寧市慶豐盈科種子有限公司生產的日農牌 31 天油青甜菜心、廣州長合種子有限公司生產的長合牌油青 40 天甜菜心。
3 種型號的穴盤:32 孔穴盤, 口徑 6 cm, 穴深 5 cm, 株距 6 cm;50 孔穴盤, 口徑 4.5 cm, 穴深 4.5 cm,株距 5 cm;72 孔穴盤,口徑 4 cm,穴深 4 cm,株距 4 cm。 穴盤均為黑色 PVC 材料塑成, 長×寬為 54 cm×28.5 cm,同等質量,價格平均 0.8 元/個。
基質為山東壽光盛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生產的成品育苗基質,pH 為 5.5~6.5, 有機質含量≥45%, 50L 裝 10 元/袋, 每袋平均裝盤 32 孔 8.6 盤、50 孔 10.9 盤、72 孔 10.8 盤。
肥 料 為 山 東 諾 瑞 康 生 物 科 技 有 限 公 司 生 產的 NPK(20∶20∶20)+TE 型大量元素水溶肥,5 kg 裝 60元/袋。
2 試驗方法
試驗于 2020 年 9~10 月進行。 油綠 31 天、油綠 40 天菜心和尖葉 45 天菜心均在 9 月 10 日播種, 3 種型號的穴盤每品種播 3 盤,每穴 1~2 粒種子。 出苗后子葉平展時一次性移苗、間苗,保證每穴 1 棵健壯幼苗。每日噴水 1~2 次,保證基質濕潤。2 片真葉展開后結合噴水,2~3 d 噴施一次 NPK(20∶20∶20)大量元素水溶肥 1 000 倍液。 10 月 14 日齊口花時一次性收獲測產。 株高、 開展度、 最大葉面積利用卷尺測量, 莖粗利用游標卡尺測量,試驗數據利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進行相關性分析,利用 DPS 數據處理系統 v15.10 進行方差分析。
3 結果與分析
利用 Microsoft office Excel 2007 中的 correl 函數分別對單盤產量和株高、莖粗、開展度、最大葉面積、穴盤孔數、品種生長期進行相關性分析,得 correl 相關系數分別為-0.268 0、-0.618 5、-0.306 3、-0.397 0、 0.736 5、0.425 3。 由此可看出,株高與單盤產量基本不相關,莖粗與單盤產量呈中度負相關,開展度和最大葉面積與單盤產量呈低度負相關,而穴盤孔數與單盤產量呈中度正相關,品種與單盤產量呈低度相關。
3.1 穴盤孔數對不同早熟菜薹品種株高的影響
由表 1 可看出, 在 p=0.05 和 p=0.01 顯著水平上,菜薹品種、穴盤孔數及品種與孔數組合對菜薹株高均有顯著影響。 在 p=0.01 水平上,32 孔和 50 孔穴盤菜薹株高差異不顯著,但顯著高于 72 孔。 對不同菜薹品種來說, 在 p=0.05 和 p=0.01 兩個水平上,油青 31 天菜薹,32 孔和 50 孔的株高顯著高于 72 孔;尖葉 45 天菜薹, 平均株高由高到低依次為 50 孔、 32 孔、72 孔,且差異顯著;油青 40 天菜薹,3 種孔數穴盤株高差異不顯著。 品種與孔數組合中, 以尖葉 45 天菜薹 50 孔株高最大,達 24.3 cm,以油青 31 天菜薹 72 孔株高最小,僅 20.5 cm。 所以,在不考慮單盤產量的情況下,若要生產薹長的商品,宜選用 32 孔、 50 孔等穴數較少的穴盤。
3.2 穴盤孔數對不同早熟菜薹品種莖粗的影響
由表 1 可看出, 在 p=0.05 和 p=0.01 顯著水平上,菜薹品種、穴盤孔數及品種與孔數組合對菜薹莖粗均有顯著影響。 品種間油青 31 天、尖葉 45 天、油青 40 天的薹粗依次降低,穴數間 32 孔、50 孔、72 孔的薹粗依次降低,均存在顯著差異。 其中,32 孔平均薹粗 11.5 mm,比 72 孔高出 28.9%。 隨著穴盤孔數的增加,各品種的薹粗均呈顯著降低趨勢。 品種與孔數組合中,油青 31 天 32 孔莖粗最大,達 11.9 mm。 所以,在不考慮單盤產量的情況下,若要生產薹粗的商品,宜選用生產期短的品種和孔數少的穴盤。
3.3 穴盤孔數對不同早熟菜薹品種開展度的影響
由表 1 可看出, 在 p=0.05 和 p=0.01 顯著水平上,菜薹品種、穴盤孔數及品種與孔數組合對菜薹開展度均有顯著影響。 品種間尖葉 45 天、油青 40 天、油青 31 天的開展度依次降低,存在顯著差異,其中尖葉 45 天平均開展度為 17.8 cm, 比油青 31 天大 21.9%。 穴數間 32 孔、50 孔、72 孔的開展度依次顯著降低,其中 32 孔平均開展度為 18.2 cm,比 72 孔大 31.9%。 對于油青 31 天和油青 40 天菜薹,開展度隨孔數增加逐漸減小;而尖葉 45 天菜薹,3 種孔數穴盤開展度差異不顯著。 品種與孔數組合中,油青 40 天 32 孔的開展度最大達 18.9 cm,油青 31 天 72 孔開展度最小僅 11.2 cm,相差 68.8%。
3.4 穴盤孔數對不同早熟菜薹品種最大葉面積的影響
由表 1 可看出, 在 p=0.05 和 p=0.01 顯著水平上,菜薹品種、穴盤孔數及品種與孔數組合對菜薹最大葉面積均有顯著影響。 品種間,油青 31 天的最大葉面積顯著高于油青 40 天和尖葉 45 天; 穴盤孔數間,32 孔最大葉面積顯著高于 50 孔和 72 孔。 各個品種 均 表 現 出 32 孔 最 大 葉 面 積 顯 著 大 于 50 孔 和 72 孔。品種與孔數組合中,油青 31 天 32 孔的最大葉面積達 99.0 cm2 ,顯著高于其他處理,高出尖葉 45 天 50 孔的 63.9%。
3.5 穴盤孔數對不同早熟菜薹品種單盤產量的影響
A 代表菜薹品種,A1 代表油青 31 天菜心,A2 代表尖葉 45 天菜心,A3 代表油青 40 天菜心;B 代表穴盤孔數,B1 代表 32 孔穴盤,B2 代表 50 孔穴盤,B3 代表 72 孔穴盤。
由表 2 可看出,在 p=0.05 和 p=0.01 的顯著水平上, 各個處理的重復間差異不顯著, 處理間差異顯著;菜薹品種對單盤產量的影響不顯著,穴盤孔數對菜薹單盤產量的影響顯著, 菜薹品種和穴盤孔數交互作用對菜薹單盤產量的影響顯著。
3.5.1 穴盤孔數對菜薹單盤產量的影響 由表 3 可看出,在 p=0.05 和 p=0.01 的顯著水平上,穴盤孔數對早熟菜薹單盤產量的影響顯著, 產量由高到低的順序依次為 72 孔、50 孔、32 孔。 其中,72 孔穴盤的穴間距為 4 cm,菜薹平均單盤產量為 0.553 kg,比 32 孔提高了 21.5%。所以,利用穴盤生產早熟菜薹,在不考慮商品性狀的前提下,一定范圍內穴盤孔數越多,種植密度越大,產量越高。
3.5.2 品種和孔數組合對菜薹單盤產量的影響 由表 4 可看出, 菜薹單盤產量在 0.5 kg 以上的組合有 5 個, 分別為 A2×B3、A1×B3、A2×B2、A3×B3 和 A3× B1。 其中 A2×B3(尖葉 45 天×72 孔穴盤)和 A1×B3 (油青 31 天×72 孔穴盤)的產量最高,達 0.573 kg/盤和 0.561 kg/盤, 分別比最低組合 A2×B1 高出 44.3% 和 41.3%。
3.5.3 同一菜薹品種穴盤孔數對單盤產量的影響由表 5、表 6 和表 7 可看出,在 p=0.05 和 p=0.01 的水平上,穴盤孔數對 A1(油青 31 天)和 A2(尖葉 45 天)產量的影響顯著,對 A3(油青 40 天)產量的影響不顯著。 利用 A1 品種生產菜薹時,A1×B3 的產量顯著高于 A1×B2 和 A1×B1 兩 組 合 , 分 別 高 出 22.0% 和 23.6%。 利用 A2 品種生產時,產量隨穴盤孔數的增加而呈線性增加, 最高組合 A2×B3 比最低組合 A2×B1 產量增加 44.3%。 利用 A3 品種生產時,3 種型號穴盤產量差異不顯著, 最高組合 A3×B3 比最低組合 A3× B2 僅高出 6.3%。 所以,生產尖葉 45 天菜薹時,宜選用 72 孔或 50 孔穴盤; 生產早熟的油青 31 天菜薹時,應選用 72 孔穴盤;生產油青 40 天菜薹時,可根據生產成本、 市場需求等實際情況選用 72 孔、32 孔和 50 孔 3 種類型穴盤。
4 成本分析
由于不同品種對穴盤產量的影響不顯著(表 2),主要分析穴盤孔數對純收入的影響。
穴盤生產早熟菜薹的成本主要由人工成本、穴盤成本、基質成本、種子成本、肥水物料投入、其他設施設備折舊及能源成本等構成[4]。 其中,人工成本按人均工資 120 元/日、半機械化播種及收獲 200 盤/d,日常水肥管理合 0.8 元/盤計,共 2.0 元/盤;穴盤成本按批發價 0.8 元/個,重復使用 3 次計,即 0.27 元/盤; 3 種穴盤所裝基質成本略有不同,32 孔、50 孔、72 孔穴盤按每袋分別可裝 8.6 盤、10.9 盤、10.8 盤(每袋基質體積/每穴體積/每盤穴數), 基質消毒后重復使用 3 次計, 成本分別為 0.39 元/盤、0.31 元/盤、0.31 元/盤;種子按 5 000 粒 5 元計,32 孔、50 孔、72 孔穴盤的種子成本分別為 0.03 元/盤、0.05 元/盤、0.07 元/盤;肥水成本,1 kg NPK(20∶20∶20)大量元素水溶肥 12 元,每盤基質澆透大約需 1000 倍液的水溶肥 1.5L,整個生長期按噴肥 15 次計,肥水成本平均為 0.27 元/盤;其他成本(設施設備折舊、能源等)約為 1.0 元/盤。 合計 ,32 孔 穴 盤 的 生 產 成 本 為 2.0 +0.27 +0.39 +0.03 + 0.27+1.0=3.96 元/盤,50 孔穴盤的生產成本為 2.0+ 0.27+0.31+0.05+0.27+1.0=3.90 元/盤,72 孔穴盤的生產成本為 2.0+0.27+0.31+0.07+0.27+1.0=3.92 元/盤。
穴盤菜薹的價格按 12 元/kg 計,則 32 孔穴盤平均純收入為 12×0.455-3.96=1.50 元/盤, 畝純收 入 6 498.0 元;50 孔穴盤平均純收入為 12×0.497-3.90=2.06 元/盤,畝純收入 8 923.9 元;72 孔穴盤平均純收入為 12×0.553-3.92=2.72 元/盤,畝純收入 11 783.0 元。
5 結論
穴盤生產早熟菜薹,菜薹品種、穴盤孔數及品種與孔數組合對菜薹株高、莖粗、開展度和最大葉面積均有顯著影響。 32 孔和 50 孔的株高顯著高于 72 孔, 9 個品種與孔數組合中, 以尖葉 45 天 50 孔株高最大。 如不考慮單盤產量,宜選用 32 孔、50 孔等孔數少的穴盤生產株高長的商品。 薹粗隨著穴盤孔數的增加顯著降低,組合中油青 31 天 32 孔莖粗最大。 如不考慮單盤產量,宜選用生產期短的品種和孔數少的穴盤生產薹粗商品。 菜薹開展度隨穴盤孔數的增加顯著降低,尖葉 45 天、油青 40 天、油青 31 天的開展度存在顯著差異,組合中以油青 40 天 32 孔的開展度最大。 3 品種中以油青 31 天最大葉面積最大,32 孔最大葉面積顯著高于 50 孔和 72 孔,品種與孔數組合中油青 31 天 32 孔的最大葉面積顯著高于其他組合。
通過 correl 相關分析,菜薹株高、莖粗、開展度、最大葉面積與單盤產量均呈負相關, 其中莖粗相關系數的絕對值最大; 品種和穴盤孔數與單盤產量呈正相關,穴盤孔數的相關系數最大。
穴盤孔數及品種與孔數組合對菜薹單盤產量的影響顯著。 利用穴盤生產早熟菜薹,在不考慮薹長、薹粗等商品性狀的前提下, 一定范圍內穴盤孔數越多,種植密度越大,產量越高,尖葉 45 天 72 孔畝產量達 2 394 kg。 本研究表明,生產尖葉 45 天菜薹,宜選用 72 孔或 50 孔穴盤; 生產早熟的油青 31 天菜薹,宜選用 72 孔穴盤;生產油青 40 天菜薹,可根據生產成本、 市場需求等實際情況選用 72 孔、32 孔和 50 孔 3 種類型穴盤。
通過成本分析, 利用 32 孔、50 孔、72 孔穴盤生產早熟菜薹,單盤生產成本接近。 隨著孔數增加,單盤產量增加,畝純收入相應增加,72 孔穴盤平均畝純收入達 11 783.0 元。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