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 19 個中熟菜心品種為材料,對株高、薹高、薹粗、薹質量、葉片數、葉柄長、最大葉長和最大葉寬 8 個農藝性狀進行相關分析和聚類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薹質量與薹粗和葉片數的相關系數分別為 0.731、0.663,均達極顯著水平,與最大葉長呈顯著正相關。 聚類分析將 19 個中熟菜心品種劃分為 2 個類群,類群Ⅰ包括 14 個品種,類群Ⅱ包括 5 個品種,類群間的主要區別是薹質量的大小。
許東林;周賢玉;肖婉鈺;楊振;張晶;任海龍;, 長江蔬菜 發表時間:2021-08-12
關鍵詞:中熟菜心;農藝性狀;相關分析;聚類分析
菜心 (Brassica campestris L. ssp. chinesis var. utilis Tsenet Lee.)又名菜薹,是十字花科蕓薹屬蕓薹種中的一二年生草本植物[1,2]。 菜心是華南地區栽培規模最大的特產蔬菜之一,有“南粵第一蔬”“蔬品之冠”的美稱。 據統計,廣州市菜心年播種面積達 25.2 萬畝次,占葉菜類面積的 24%,占蔬菜總播種面積的 12%,既適合市銷、又可出口創匯,主要銷往港澳地區和日本、美國、歐洲、東南亞等國及地區。目前,廣州地區菜心生產量遠不能滿足廣州市場需求,且隨著冷鏈物流的普及與發展,菜心已走出嶺南,成為一種全國性的大宗蔬菜[3]。
菜心按生長期的長短可分為早熟、中熟和晚熟 3 個類型[4]。 早熟類型植株小,生長期短,抽薹早,菜薹細小,腋芽萌發力弱,以采收主薹為主,產量較低,較耐熱,對低溫敏感,溫度稍低就容易提早抽薹;中熟類型植株中等,生長期略長,生長較快,腋芽有一定萌發力,主薹、側薹兼收,以主薹為主,質量較好,對溫度適應性廣,耐熱性與早熟種相近,遇低溫易抽薹;晚熟類型植株較大,生長期較長,抽薹遲,腋芽萌發力強,主、側薹兼收,采收期較長,菜薹產量較高,不耐熱。 目前,早熟菜心種植最多,晚熟次之,中熟類型菜心較少,且缺乏系統研究。 適度開發中熟類型的菜心品種, 對于擴大菜心栽培面積、豐富產品類型十分重要。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
試驗材料為 19 個中熟菜心品種, 均來自廣州市農業科學研究院蔬菜種質資源庫(表 1)。
1.2 試驗方法
試驗設在廣東廣州市南沙區萬頃沙鎮六涌半廣州市農業科學院南沙基地。 基地屬南亞熱帶海洋季風氣候,地處珠江入海口咸淡水交界處,每年 12 月至翌年 2 月為半咸水期,咸度為 1‰~8‰,其余為淡水期,地力均勻,小區面積 4.5 m2 。 于 2020 年 10 月 27 日直播,株行距 20 cm×20 cm,2020 年 12 月 4 日采收,田間管理與大田相同。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設 3 次重復。 考種性狀包括:株高、薹高、薹粗、薹質量、葉片數、葉柄長、最大葉長和最大葉寬,參考陳仕軍等[5]的測定方法。
1.3 統計方法
利用 Excel 軟件進行數據統計和計算,用 SPSS Statistics 19 軟件進行相關分析和聚類分析。
2 結果與分析
2.1 中熟菜心品種農藝性狀的調查
由表 2 可以看出, 不同中熟品種菜心薹質量差異最為明顯, 富二代大種 尖 葉 70 天 油 青 甜 菜 心 最 大 , 為 103.30 g, 翠綠 16 號甜菜心最小,為 26.70 g,前者約為后者的 4 倍;其次為葉柄長, 白梗百耳甜菜心的最長,為 17.43 cm,是翠綠 16 號甜菜心的 3倍;其 余 性 狀 最 高 值 與 最 低 值 相 差 1.6 ~2.0 倍 ; 各 品 種 株 高 為 22.13 ~ 38.47 cm, 薹高為 11.13~21.20 cm,薹粗為 1.10~2.23 cm, 葉數為 7~12 片,最大葉長為 11.67~19.90 cm, 最大葉寬為 7.63~12.23 cm。
2.2 中熟菜心品種農藝性狀的相關分析
從表 3 可以看出,株高和薹高、葉柄長呈極顯著正相關, 與最大葉長呈顯著正相關; 薹高和株高呈極顯著正相關,與葉柄長呈顯著正相關;薹粗和薹質量、葉片數呈極顯著正相關;薹質量和薹粗、葉片數呈極顯著正相關,與最大葉長呈顯著正相關; 葉片數和薹粗、薹質量呈極顯著正相關;葉柄長和株高呈極顯著正相關, 與薹高呈顯著正相關;最大葉長和株高、薹質量呈顯著正相關。
2.3 中熟菜心農藝性狀的聚類分析
由圖 1 可見, 歐式距離為 10 時,聚類分析可以把這 19 個中熟菜心品種劃分為 2 個類群,類群Ⅰ包括白梗百耳甜菜心、60 天圓葉菜心、全年油青甜菜心、228 tiancaixin、華美寶 120 天多芽油青甜菜心、田洋 38 菜心、翠綠 16 號甜菜心、強盛尖葉 70 天油青甜菜心、 冬柱王 120 天、 油綠菜心 702、綠寶 701、油綠菜心 701、油綠 802 菜心和油綠 80 天 14 個品種,主要特點是薹質量較小;Ⅱ類包括香港 70 天特青甜菜心、東莞坡頭油青尖葉 70 天甜菜心、31 號甜菜心、富二代大種尖葉 70 天油青甜菜心和翠綠 80 天甜菜心 5 個品種, 主要特點是薹質量較大。
3 結論與討論
菜薹是菜心的收獲器官,薹質量是菜心產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本研究通過對 19 個中熟菜心品種農藝性狀進行相關分析,得出薹質量和薹粗、葉片數均呈極顯著正相關, 與最大葉長呈顯著正相關,在今后的育種實踐中應予以關注。 同時,中熟菜心不同品種間薹質量差異最為明顯,最大的富二代大種尖葉 70 天油青甜菜心,是翠綠 16 號甜菜心的近 4 倍,聚類分析可依據薹質量將本試驗的菜心品種分為 2 個類群。 需要注意的是農藝性狀除與品種特性有關外,還與種植密度、水肥管理、光溫條件等有關,不同研究可能得到不盡相同的結果[6]。 因此,在中熟菜心的品種選擇及遺傳改良方面還要考慮所在地 的 環 境 條 件 及 栽 培 措施[7~10]。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