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有機杏樹栽培環境要求、產地條件、苗木選擇與定植、定植后的管理、病蟲害防治及采收及采后管理等方面,詳細介紹了其栽培技術管理要點。
關鍵詞:有機杏樹;栽培及加工;技術規程
一、園地選擇
有機杏樹的適應性強、耐旱、不耐澇、抗鹽堿,只要通氣良好,不積水,土層較厚,酸堿度(pH值)在6.5~7.5之間,陽光充足的坡地都可建園。
二、定 植
栽植時間一般在休眠期進行,春栽和秋栽均可,由于北方地區秋栽易遭凍害,所以以春栽為好。定植前挖深0.7~0.8米、直徑1米的穴,每穴施腐熟的有機肥25千克作基肥,然后回填土,選擇健壯的嫁接苗木種植。定植時根系不能與肥料直接接觸,定植后要保持濕潤,在樹周圍修一個圓形或方形樹盤,直徑1~1.5米,樹冠周圍覆蓋稻草或地膜,以每畝栽植30~40株為宜。
三、幼年樹的管理
整形修剪。幼齡期有機杏樹生長旺盛,在整形上一般采取自然開心形和疏散分層形,主干高50~60厘米為宜。以摘心、抹芽和拉枝為主,采取緩放加速樹冠的形成,用疏剪方法形成合理樹形,及早疏除直立強枝、位置不當的長果枝。
肥水管理。給有機杏樹施肥以基肥為主,結合秋耕9~10月進行。次年3月結合澆水,開溝施入有機肥。有條件的杏園,還應在生理落果后果實迅速生長期根外追肥1次。
病蟲害防治。主要防治杏球堅介和杏瘤病。杏瘤病防治方法:當梢、葉初顯病癥時及時剪除,并集中燒毀。
四、成年樹的管理
整形修剪。植株結果2~3年后,生長勢有所減緩,對延長枝和發育枝應適當加重短截,一般剪去當年生長量的1/3~1/2,剪除密生和萌蔽枝。開花后將未結果的枝條自節下3~4厘米處剪除。采果后將弱枝及無用枝從基部剪除,結果枝則從有健壯芽處剪除。
肥水管理。進入盛果期的有機杏樹在開花期、果實膨大期,各施追肥1次,每株施腐熟的農家肥30~50千克。秋施基肥,每株施優質有機肥50~100千克,在果實膨大期、樹梢萌發期和花芽分化期,若遇干旱要及時灌溉水。
病蟲害防治。及時摘除杏疔病葉,燒毀或深埋,撿拾樹下的落果深埋以防治杏疔病。及時撿落果深埋以防治杏仁蜂。開花期人工捕捉成蟲或勤拾落果,并及時毀滅以防治杏果象蟲。
五、杏干制作工藝
有機杏干主要采用樹上自然晾干。其工藝流程要經過原料挑選分級、清洗、晾干、熏硫、促干劑浸泡、涼棚晾曬、分揀包裝等環節。
制作程序。選料:選擇果個大、果肉厚、汁液少、離核、糖分高、果肉細致的適宜制干的品種做原料。挑選分級:當杏七八成熟時,分品種用手摘下,按果實大小分為大、中、小放入籃中。清洗:分級后,用清潔的自來水將杏果沖洗干凈。晾干:將清洗過的杏果瀝干水滴,在陰涼處晾干裝筐。涼棚晾曬:制作棚架,棚架應有數層隔板,棚架四周及頂部用單層紗布圍攏遮蓋,將浸泡瀝干的杏果整齊排放在鋪有一薄紗的淺筐內,再將淺筐放入棚架的隔板上,一層層排放整齊,將棚架移到空曠處。杏果在陰干過程中,注意將棚架上下的杏筐適時調換,此法一般3~4天即可陰干。
包裝貯存。一般用既能防蟲蛀又對水蒸氣有較好隔絕性能的聚乙烯塑料薄膜封裝,或者選用透明復合薄膜包裝,也可裝入紙箱、木箱或麻袋內,壓實以免通風透氣。貯藏地點應干燥、潔凈,底部應用木板墊高,以免回潮變質。
新工藝制作。杏干應達到的品質及投入產出比杏果烘干或陰干的干燥程度是關鍵技術。適宜的干燥程度應為含水量15%~18%,此時彼此不相互粘著,無糖汁液滲出,離核,不粘牙,杏果為金黃色,果形豐滿,肉質厚實而柔軟,口感舒適香甜。
參考文獻:
[1]有機產品生產、加工、標識與管理體系要求(GB/T19630-2019).
推薦閱讀:農業供給側改革論文發表指導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