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將高校環境設計專業中“景觀設計”與專業考察兩門課程作為研究目標,利用兩門課程在教學目標上的互通性以及作為綜合設計課程的相鄰性,融合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的交叉優勢,全面分析課程混合后為“景觀設計”課程帶來的新契機。
關鍵詞:教學模式;景觀設計;專業考察
1 國外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現狀
各國都在對藝術設計教育領域進行大力改革建設,其發展也極其迅速。如美國有35所、日本和德國各有20所、韓國有15所藝術設計類院校,各國都在對藝術設計教育體系進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和探索。力求將學科或課程合并,以增強其課程的交叉融合,從而減少必修課程;增加學生在各專業、學科中的選修課程,將學生培養成藝術素養綜合發展的復合型藝術人才。
在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的整個教學改革相關資料中表示,辦學模式的革新對當前有著深遠的意義。他們強調:應實現教學走進社會的合作辦學模式,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非常強調學校內學到的理論知識應和社會需求、實踐相適應。
歐洲其他一些院校的教育模式也都具有自己的特色。如芬蘭持爾辛基理工大學,內設有多種種類的工作室,包括實驗室、綜合材料工作室等。在課程設置上,也非常強調學科的交叉性、大學教學和企業的聯系緊密性;德國漢諾威應用科學大學的藝術設計系,實行院企合作教學。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專業課程的教學也是以課題結合社會設計項目來進行整個課程,這點在國內很多藝術類院校的設計課程中也比較常見;英國的伍爾弗漢普大學和以上提及的大學皆有著相同的特點,該校的藝術與設計學院有著非常完備的教學設施和實踐場地,學院和企業已建立較全面的聯合教學模式,在專業發展上,充分利用周邊企業項目結合“單元設計”課程進行教學[1]。
在美國,很多藝術設計學院實行開放式教學管理模式。各學院幾乎每學期都安排有項目設計的實踐課,教學方法靈活多樣,例如企業導師與學院內聘教師共同指導實踐項目等。
當今世界的市場競爭實際上是一種人才競爭。由于藝術設計教育的廣泛普及和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特色辦學在人才培養的競爭中,作為一種新的人才培養模式,顯得越來越重要。國內外藝術類院校的辦學特色應在辦學實踐中有意識地強化教育思想意識,只有院校間的設計教育思想拉開距離、各具特色,多元化的設計藝術教育格局才能形成。國外的藝術設計院校根據本國國情、民情和審美都形成了自己的教學特色。美國因開放意識而使設計教育更注重對學生個性意識的培養;德國人的思辯方式使其設計教育更富有理性特征;日本及東方文化傳統的審美使東亞地區藝術類院校的設計教育更注重文化的傳承;歐洲國家悠久的歷史使其各國的設計教育更具古典傳統風貌。
2 國內設計課程教學改革現狀
我國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模式多從美術教育派生而來,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從工藝美術專業更名而來,是一種以美術為基礎的設計模式。10多年來,國內藝術類院校一直不大重視與技術、實踐的聯系,也很少考慮經濟對設計的影響,沿襲這種設計模式的20多年,使得我國現代藝術設計的教育受到了很大的束縛。從整個教育體系和設計界對于設計教育20多年發展的認識來看,國內的設計教育模式雖然表面很豐富,事實上,在教育體系上與20世紀80年代初期沒有本質的區別、實質性的變化。近年來,很多國內藝術設計類院校成功開展了不同方向、不同程度的教學模式探究。中央美院、清華美院等藝術類高校在教學環節中穿插了許多實驗性教學環節,例如聘請國內外企業教師參與單元實踐課程,亦或是將企業實際項目作為單元課訓練內容,在課程結束后進行綜合匯報,企業教師和學校教師共同評閱。這些探究仍處在實驗性初級階段,沒有具體的成果和質量檢驗標準來驗證教學模式改革的成效[2]。
3 “景觀設計”課程與專業考察混合教學方式的研究
在近年來各個設計類院校進行的學科、專業交叉改革研究的大環境下,許多設計專業課程皆面臨全面改革的挑戰。例如專業必修課,“景觀設計”在傳統景觀設計課中,各個學校的課程設置較為接近,學生對老師給定的平面圖進行設計,由于是虛擬項目,沒有實地考察的環節,沒有實際地形地貌勘測和現場場所感悟,在后期的設計環節中學生無法把握場所的尺度感,自己的設計作品只能由教師衡量其是否合理,從而被動地修改。這種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教學效果一般,理論無法聯系實際,十分不利于將來從業景觀設計方面的工作,無法與實際項目對接。
筆者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對“景觀設計”課程做了大量小尺度創新的改革性試驗,在革新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在“景觀設計”課程學習過程中更應注重“場景體驗”和“場所精神感悟”,“入景”和“入境”地對景觀項目場地進行深度踏勘才可能領悟物質、文化、技術與生態力量對于環境設計的影響,才能合理地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項目設計之中。筆者將專業考察融合“景觀設計”課程進行交叉融合,形成課程混合的教學方式方法,方案如下。
3.1 調整課程編排
由于各設計院校的畢業設計展皆于5月月底展開,環境設計專業考察課一般安排在第六學期,但是由于不同單元課周數的不確定性,每年專業考察課都會安插在一門單元課的第二到第四周,造成單元設計課課程設計的困難,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習情緒皆受到外出考察的影響。因此,單元課和考察課的矛盾沖突日益凸顯,在專業考察課時間安排不變的情況下,如何合理安排單元課顯得尤為重要。經考察研究后,本項目將兩門課程內容進行整合,調整后時間及內容如圖1所示。
3.2 轉變授課思維
設計專業是對實踐性要求很高的專業,以往傳統的“理念式灌輸+概念設計”已不能滿足當今社會對設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在傳統教學模式中融入實踐教學迫在眉睫。在授課過程中,教師應打破對課程設計的傳統思維模式,多維度思考課程交叉所帶來的教學契機,提高單元設計課教學環節的實踐性。改變以往的將虛擬項目作為實訓內容的傳統作業模式,同實訓基地合作,將企業項目帶入課堂,使實訓課不再是虛擬實訓,真正實現設計實訓的授課目的。
推薦閱讀:《環境教育》環境科學核心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