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氣象工程師論文發表了農業氣象災害綜合防御,氣象災害會給農業生產帶來一定的破壞性,我國自然災害頻發,很多地方都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論文給出了具體有效的防御措施,盡可能長久的保護農作物避免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積極應對氣象災害。
關鍵詞:氣象工程師論文,氣象災害,防御,對策
農業氣象災害泛指惡劣的氣候對農民生產造成不利的影響,這些自然災害有大風、冰雹、霜害、干旱和洪澇等。我國近些年來頻繁受到自然災害的干擾,農業發展受到影響,氣象災害作為嚴重的自然災害一直受到人們的高度重視。惡劣的氣象災害會影響到農作物的健康生長,導致產量大幅度驟減。
1近年來氣象災害的現狀
我國自實行自改革開放和三大改造政策以來,國民生產力空前提高、科學技術飛速發展、已基本進入小康社會。隨著一系列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完善,大規模的科技政策逐步實施以來,人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的同時也伴隨著劇烈的環境污染。社會迅速發展,城鄉一體化和工業化等進程不斷得到發展和完善,再加上順應時代的潮流迎接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的自然環境造成了嚴重的破壞。環境的污染加上自然資源被過度的開采,由此導致了惡劣的氣象災害頻繁發生。
據報道,我國近些年來的農作物每年平均受氣象災害的影響,減產幾千萬公頃,直接受災糧食高達幾十億公斤。例如,干旱給我國的農作物生產帶來很大的不利影響,通過以下表格數據,我們大致可以得出干旱條件和農作物生產的關系。如今我國仍舊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科學技術和生產力仍在不斷地發展和完善。伴隨著一系列的社會進程,如果不對氣象災害采取一定的措施,對農業生產仍舊是一個巨大的威脅。由此,我們一定要制定出與之抗衡的防御措施,盡可能的減少氣象災害對農業生產造成的不利影響,保障農作物的產量。
2具體有效的防御措施
2.1分析不同農作物的抵抗力,尋求農作物健康生長的環境
自古以來防患于未然都是一項行之有效的辦法,在氣象災害來臨之前做好一定的防御措施才能盡可能的保護好農作物。在氣象災害到來之前準備好科學且合理的防御措施,良好應對自然災害,將不利影響降到最低。農作物在適當的生長環境下能達到最高產量,保證農民的生產力。由此,農作物的生長環境在從事農業生產活動中也尤為重要。積極有效的改進農作物生產的環境,也是一項應對氣象災害的根本途徑。為了避免氣象災害的發生,盡最大的努力,加強防御措施。當真正的發生自然災害時起到保護農作物,保障農民經濟財產安全的作用。在保護農業生產的同時我們也要學習和了解一些農業氣象相關的知識,做到積極有效的應對氣象災害。
2.2提高農作物種植技術
在加強氣象預測和防御措施的同時,為了能及時且有效的減輕對農業生產的不利影響,農業的栽培技術也不容忽視。為了能大大的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在氣象災害發生之前對農作物進行專業的栽培措施。我們可以盡力了解農作物的生長習慣,對農作物實行適當的人工種植措施,積極有效的保證農作物的產量,所以提高農作物種植技術也是抵抗氣象災害的有效措施。
2.3氣象災害的長期預防
為了長期的有效預防氣象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我們可以實行一些必要的措施來保護農作物。但是還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出發,結合不同的農作物來實現不同的氣象災害預防。結合以上幾種農作物的情況,我們可以采用大棚技術來預防農作物受到自然災害。例如我們常見的大棚蔬菜,在寒冬時節為了抵御嚴寒,防止農作物被凍死凍傷,農民們會在秋季搭建大棚抵御冬天的冷風和暴雪。這種方法多為專業種植蔬菜的農民所常用,大棚除了能在冬天保護蔬菜不受凍害還能利用其特殊的環境種植出不屬于這個季節的蔬菜水果。類似大棚技術的還有溫室培育技術,人們為了保障農作物的產量還會進行溫室的搭建,在溫室對農作物進行特定環境的栽培,做到長期性對抗氣象災害。我們應該多采用這些長期性的防御措施,盡可能長久的保護農作物避免受到氣象災害的影響。
2.4改善農業生產的環境
保護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是我們生存和發展的基礎。我們要積極地保護自然環境,節約自然資源,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農業生產的環境。我們在生產和生活中盡最大努力保護好我們生存和農作物生長的自然環境,也可以有效的避免氣象災害的發生。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措施有坡地梯田化,興修水利,積極防旱防澇,退耕還林等等,這些措施都是保護自然生態,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有效措施。能積極地改善農業生產的環境,有效的減少氣象災害的發生。
3發生氣象災害后的對策
盡管我們已經盡最大的努力去阻止氣象災害的發生,但是有些特殊情況還是無法避免。我們除了有相對應的防御措施,長期預防氣象災害和改善農業生產環境等對策來抵抗氣象災害還應該準備好對策,當氣象災害發生了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將損失降到最低。努力讓農作物盡早恢復生機,下面有兩個方面需要我們了解和掌握。
3.1氣象災害發生后如何處理
為了保證農作物的產量,保護好農民的經濟財產安全,當氣象災害發生后盡快作出相對應的挽救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將損失降到最低,盡快的讓農作物恢復生長,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
3.2努力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人人有責。我們生活的地球是經過幾億年的演化才變成如今我們所生活的樣子。在浩瀚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是最適宜人們生存和發展的唯一星球。在龐大的地球上孕育著無窮無盡的生命,無論是我們人類還是花花草草皆是地球上的生命體。地球提供了人們如此一個美麗多彩的生長環境,我們應該珍惜這個人類賴以生存的唯一星球,保護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我們才能向地源源不斷的獲取食物和適宜生存的環境。結束語氣象災害是一個全球性事件,與我們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越來越多的自然資源和環境遭到人們的濫用和破壞,導致了嚴峻的氣象災害頻頻發生。例如過度開發土地,造成土地資源匱乏,過度開采森林資源導致水土流失和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災害。濫用水資源導致地下水極速驟減和地面下沉等問題,威脅人們的生產和生活。對水資源的污染也導致了一些湖水中魚蝦等動植物大量死亡。保護自然資源和環境,積極有效地實行農業氣象災害的防御和對策,是我國當前農業發展的根本措施。
參考文獻:
[1]韓鐵軍,韓立軍,于璐.農業氣象災害的綜合防御與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5,(09):152-153.
[2]徐進華,袁晉琰,簡海燕,郭水連,李鷹,聶春平.江西省宜春市主要農業氣象災害分析與防御對策[J].農業災害研究,2013,(01):37-40.
[3]黃國榮,陳家豪,宋蘭芬,林燕金,吳仁燁,湯珺琳.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對策數據庫系統的建立與運行[J].福建農業學報,2007,(01):63-67.
[4]楊太明,陳金華,陳曉藝.安徽省農業氣象災害及防御對策知識庫系統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5,(09):1682-1683+1716.
作者:焦澤敏 單位:山西省大同市大同縣氣象局
推薦閱讀:《應用氣象學報》1992年北京市新聞出版局、北京市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編輯質量獎、編輯規范獎、辦刊條件獎”;1995年獲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科技進步二等獎,是大氣科學技術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綜合性學術期刊。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