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農業大學研究生論文發表了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問題和對策,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中存在著很多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論文給出了完善土地流轉的發展對策,使得土地產權越來越清晰,能夠讓農民獲得土地收益。
摘要:筆者根據當地的工作情況,闡述了在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關鍵詞:農業大學研究生論文,土地承包經營權,存在問題
近幾年,建湖縣積極開展農村土地流轉工作,讓農民依據“依法、自愿、有償”的原則申請出自己所承包的土地使用權,使土地資源得到更好的利用。隨著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農村的剩余勞動力增多,逐漸轉向其他的行業,農民增收的渠道逐漸拓寬了。但是,在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工作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亟需解決。
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工作中存在的問題
1.1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規模小。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農村可以流轉的土地不足,二是土地流轉的需求不足。目前,在農村從事農業產業的主要是中老年人,他們的文化程度低,沒有其他的技術,從事非農產業的競爭力小,他們把土地看成是主要的生活來源;還有,農民進入城市的成本高,城市的消費水平、子女的升學問題、城鄉保障制度的不統一等都成為農民融入城市生活的障礙;再有,大多數的農民文化素質低,適應能力差,進入城市后的職業選擇有限,收入不穩定;土地流轉的價格低,農民供給土地的積極性不高,這些都造成流轉的土地量少。同時,農業的生產成本增高,農資價格上升,而農產品的價格卻下降,造成農業產業的經濟效益降低,農業收益少需求就不多。1.2土地流轉不規范。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體制還不健全,操作也不規范,土地流轉大多數都是自發進行,多是在自然村、鄰村、鄰鄉之間進行,流轉對象大多也為親朋好友,一般不簽訂土地流轉合同,甚至也沒有向集體備案,就是個“口頭協議”,一旦出現不支付租金、不兌現收益分成就自行再申請,土地使用權發生權屬糾紛時,沒有法律保障。1.3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書管理制度不健全。農民最初承包土地以后,對土地的登記、統計、權屬、變更等沒有相應的管理法規,有關的法律法規建設滯后,缺乏法制化管理。還有土地使用權交易登記備案所需的費用太大,導致人們多以口頭協議或書面合同為準,操作不規范,造成的糾紛也多。1.4土地流轉以傳統形式為主。目前,土地的流轉方式還是以轉包、互換、出租等傳統形式居多,一些新型的土地入股等流轉方式推廣程度不高。傳統的流轉方式流轉的土地范圍小,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土地規模化經營的問題。1.5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不健全。目前,土地流轉的市場還不健全,首先對土地價格的評估系統缺乏,土地價格有很大的隨意性,土地的價值不能完全實現;第二,土地流轉的信息發布沒有專門的機構,也沒有專門的中介服務體系,一旦出現糾紛,很難處理。
2完善土地流轉的發展對策
2.1完善土地產權制度。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自由流轉的關鍵就是要有清晰的產權,土地產權越清晰,農民就越能夠合理的獲得土地收益。清晰的產權制度,可以明確農民個體和集體的關系,避免其他利益主體以產權的名義侵占農民的利益。農民的產權越完整,就越能夠激發農民的主體作用,農民可以根據市場需求自行安排,來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獲得最大的收益。2.2加大宣傳力度,擴大土地流轉范圍。基層職能部門要做好宣傳工作,要讓農民明確的認識到土地流轉的作用,讓農民看到土地流轉的前景,提高農民進行土地流轉的積極性,擴大土地流轉的范圍,不局限于小范圍之間進行流轉。2.3完善土地流轉平臺。農村土地流轉從小范圍擴大到大范圍,從臨時性轉變為經常性,從個案轉變為普遍性,都需要有一個完善的平臺,進行信息發布、項目推廣、規范價格、協調關系、做好跟蹤服務等,來促進土地流轉的有序進行。縣、鎮、村三級要盡快建立土地流轉中介服務組織,搭建服務平臺,為土地供求雙方提供服務,提高土地流轉交易的成功率。同時,政府職能部門也要規范中介組織的功能和職責,制定從業人員的標準,嚴厲打擊違法違規操作行為。2.4發展新型流轉形式。隨著社會的進步和國家政策的支持,流轉雖然以傳統形式居多,但是各地也涌現了很多比較成功的土地流轉的新形式,主要有土地入股、“土地托管”和“土地銀行”,這些新形式都促進了土地的集中化和規模化經營,促進了土地流轉的開展。2.5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要確保農民在土地流轉中的利益,就要建立和健全農村社會保障體系,做好農村社會救濟、農村社會保險、農村社會福利等工作,為土地轉出者解決后顧之憂。
作者:袁海芹
推薦閱讀:《浙江農林大學學報》是浙江農林大學主辦的學術刊物,主要刊登農學、林學、植物保護學、園藝學、園林學、動物學、生態學、農業工程、生物技術、水土保持學、土壤學等學科的學術論文與研究簡報。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