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獸醫管理體制改革后,使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工作在行政、業務方面的上下級關系得到全面理順,相關機構的職責得到進一步明確,防疫質量得到有效提高。但是,新體制下防疫工作實際仍然存在一定問題,筆者僅以戶縣為例淺談拙見。2009年,戶縣畜牧業總產值5.7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27.4%,是國家級商品瘦肉型豬生產基地縣,省級肉牛、籠養雞和奶源建設基地縣。因此,以戶縣為例,探索新體制下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對于持續提高本地區動物疫病防控水平,為其他地區發展健康畜牧業提供借鑒,具有積極意義。
一、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基本現狀論文
1.動物免疫情況
按照規定,戶縣地區牲畜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和豬瘟實行強制免疫,新城疫實行全面免疫。據統計,2010年第三季度,戶縣存欄生豬13.91萬頭,家禽164.08萬羽,羊0.87萬只,牛0.89萬頭;前三季度出欄生豬15.66萬頭,黃牛0.81萬頭,羊0.73萬只,家禽79.1萬羽。全縣累計W病免疫接種動物30余萬頭(只),高致病性豬藍耳病免疫接種26萬余頭,豬瘟免疫接種27萬余頭,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接種300余萬羽,應免密度和掛標率均達到100%。另外,新城疫、布病、結核、狂犬等防治工作也按要求完成了任務。
2.防疫機構設置情況
戶縣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為縣鄉兩級管理體制。戶縣農業局是全縣獸醫行政主管機關,加掛戶縣畜牧獸醫局牌子,設畜牧獸醫科,編制4人。局屬分別組建兩個財政全額撥款副科級事業單位和18個財政全額撥款股所級事業單位。其中兩個副科級單位分別是:戶縣動物衛生監督所,編制人員20名;戶縣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編制人員20名。18個股所級單位即按照行政區劃設立的18個鄉鎮畜牧獸醫站,總編制數為72人,其中有4個站各編制5人、10個站各編制4人、4個站各編制3人。
3.防疫機構運行情況
主要貫徹實施《畜牧科學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畜牧科學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畜禽養殖檔案和標識管理辦法》、《病死及死因不明動物處置辦法》等。戶縣農業局主管全縣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及其監督管理工作,組織實施畜牧科學動物防疫的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戶縣動物衛生監督所主要實施動物及其產品檢疫和畜牧科學動物防疫監管執法工作。戶縣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實施動物疫病的調查、監測、診斷及預警等技術性工作。鄉鎮畜牧獸醫站主要指導養殖場戶做好強制免疫工作。另外,聘任了若干名村級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員,實施動物強制免疫注射,加掛畜禽標識。
二、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論文
盡管戶縣的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工作,特別是強制免疫按照上級要求實現了應免盡免的目標,但是,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問題,不容忽視。表現在:
1.計劃疫苗的問題
按照《2010年陜西省動物疫病強制免疫計劃》,強制免疫必須使用規定的疫苗。這些規定使用的疫苗,都是上級部門通過政府招標,統一采購,然后按照各地畜禽存欄情況,逐級發放供應的。目前,計劃疫苗的供應只有一種規格,而且偏大,比如豬瘟弱毒疫苗統一都是40頭份的。實際中,防疫員往往走街竄巷一整天,免疫注射的散養戶生豬總頭數還不足20頭。這樣免疫較少的生豬也需要使用較大頭份的疫苗,浪費很大。而且,群眾自防的時候,飼養2~3頭的、十幾頭的,往往都要帶走一瓶疫苗,由此造成疫苗利用率不高。諸如此類情況,在其他計劃疫苗上都有不同程度地存在。
2.踏欄入戶的問題論文
畜牧科學動物防疫的對象可以分為三個層次,即大型養殖場、適度規模養殖場戶和散養戶。一般情況下,大型養殖場和適度規模場都具備自行免疫接種的條件。但是,目前農村散養戶仍然占有較大比例。散養戶的特點是面廣分散,防疫基礎設施差,往往需要畜牧科學動物防疫人員幫助其完成重大動物疫病的免疫接種任務。防疫員要完成散養戶的免疫注射任務,必須挨家挨戶上門注射疫苗。全縣500多個村,按照防疫人員年報酬不低于1200元的標準,上級撥付經費可以聘用110人,人均承擔4~5個村的免疫接種任務。而實際中,我們參照社會技術用工標準,2010年聘用的村級防疫員不足60人。這就相當于一個獸醫防治員同時兼任幾十,甚至上百個養殖場戶的防疫員。每進入一戶都要執行嚴格的消毒程序,客觀上增加了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工作的成本,增加了動物疫病交叉感染的幾率,如有不慎,還存在一定的疫情傳播風險。
3.季節性免疫的問題論文
從2004年開始,動物強制免疫的病種不斷增加,從最初的口蹄疫一種,逐漸增加了高致病性禽流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成為四種,而且還增加了新城疫為全面免疫,都要求接種密度達到100%。上級部門將強制免疫為主的免疫工作按照春秋兩季集中免疫的形式進行安排,疫苗每半年供應一次,物資一年供應一次。而實際中,畜牧科學動物防疫機構特別是參與動物免疫接種的人員較少,要完成強制免疫和全面免疫的任務,必須通過常年持續開展工作,才能實現,要在兩季安排的90天左右時間內完成,難度很大。因此,常年開展工作,就需要物資能夠根據生產實際需求,及時供應。很顯然,兩季供應的模式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的防疫形勢,應該逐漸突破,至少應該變為季度供應,甚或按月供應。
4.變態反應的問題論文
按照生物學知識,抗原進入動物機體后,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原性物質,即抗體,同時,也可能出現其他
過敏性反應,即免疫變態反應。強制免疫的四種疫病和新城疫免疫注射后,均有一定比例的變態反應現象出現。有這樣一組調查數據,高致病性禽流感免疫接種后出現變態反應的死亡率0.4%左右,高致病性藍耳病0.14%左右,口蹄疫0.22%左右,豬瘟0.05%左右。因此,結合戶縣畜禽存欄情況,應免盡免的情況下,年出現變態反應死亡的畜禽不在少數。盡管生產實踐中,統計數據和上述數據有偏差,但是客觀上仍然有一定數量的免疫反應死亡畜禽真實存在。而此方面,國家對養殖戶的補助是沿用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標準,標準低,補助資金很少。另外,針對變態反應采取的急救措施,施用的藥物等,更缺乏經費支持。
5.情監測的問題
疫情監測是動物疫情預警的重要內容。按照生物統計學原理,樣本采集的數量達到一定比例,抽檢樣本才有代表性,監測結果才更接近真實情況。但是實際工作中,由于疫情監測缺乏必要的經費支持,工作開展難度很大。一方面疫情監測采樣會對養殖場戶的畜群造成應激,進而出現一定的生產損失,而此方面缺乏資金對其進行必要的補助。另一方面,實驗室檢測所需要的試劑、診斷液也需要資金購買,而此方面上級部門是不曾安排經費的。以上兩方面的原因,造成疫情監測抽檢樣本比例較低,監測范圍相對較小,疫情預警的及時性不強。
6.畜禽標識的問題
按照《畜禽標識和養殖檔案管理辦法》規定,動物出生后30天內必須佩帶畜禽標識。畜禽標識是動物疫病追溯體系的內容,生產實踐中,往往是將標識的佩帶與動物的初次免疫結合起來實施。目前,畜禽標識和疫苗情況相同,走政府統一采購途徑,標識為二維編碼順序標識,小袋分裝,表面貼有包裝袋編號。但是標識推行以來,我們比照包裝袋編號與包裝袋內標識號碼之間沒有嚴格的邏輯關系,而且每袋內裝的標識數量不等,在95—105枚之間。這樣實際工作中,標識登記就很不方便,任務很大。
三、建議性措施論文
針對以上問題,筆者建議各級人民政府及其相關職能部門應采取如下措施:
1.應增加畜牧科學動物防疫機構人員編制,特別是鄉鎮畜牧獸醫站人員,設獸醫官,推行官方獸醫制度,可以充分借鑒振興計劃的做法,面向社會招聘專業技術人才到縣鄉畜牧科學動物防疫機構工作,提高技術力量,不斷壯大基層畜牧科學動物防疫隊伍,緩解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工作的壓力。
2.安排充足的工作經費,用于解決免疫變態反應死亡補助和疫情監測工作的科學高效開展。同時,可以聘用更多的社會專業人員到村級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員隊伍,逐步適應社會轉型時期基層畜牧科學動物防疫踏欄入戶工作形式的需求。各級政府應將經費納入財政預算,及時撥付,積極推進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工作。
3.政府統一采購的疫苗及標識生產中標企業可以在疫苗的供應規格上盡量多提供幾種,供應的環節盡量減少,滿足基層動物免疫注射的實際需求。同時,標識的包裝必須按照每包100枚的數量,嚴格包裝,而且必須保證標識號碼連續,便于統計。
4.政府計劃供應的防疫物資,應該常年持續供應,打破每年兩次的季節性供應形式,全面滿足基層畜牧科學動物防疫工作正在轉變的全年免疫形勢。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