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國目前進行信息化建設所面臨的問題來自方方面面,而這類問題往往會對人居環境建設產生深遠影響,實際上這體現了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之間的關系。要有效促進城市發展,推動城市規劃建設,就必須認真研究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兩者之間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尋求問題的應對策略。
關鍵詞:建筑設計;城市規劃
城市規劃是協調人活動的空間區域之間的關系,也是對城市空間的設計與分析。建筑設計是解決室內空間的美觀和使用的要求,同時在具備一定時代特性風格的前提下,在外部形體上協調建筑與城市控制性規劃、城市文脈、周圍環境之間的關系。城市規劃是以可持續的、生態的觀點延續城市的歷史,動態地解決建筑群的整體形象問題,協調不同種類建筑之間的關系,展望城市的未來。文章首先闡述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概念,然后對兩者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處理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問題及其應對策略。
一、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概念
城市規劃的作用在于不斷平衡城市空間組織、城市物質性設施、城市功能這三者之間的關系,它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相對獨立,它的研究對象是城市所在的區域及整個城市。所謂建筑設計,是指以工程技術條件為依據,從具體的建設任務要求出發提出設想,并以其要實現的功能為依據對建筑物的材料和構造,組合形式和詳細尺寸進行確定。城市規劃管理是一種政府行為,是由城市規劃行政主管部門對建筑設計和城市規劃設計進行管理和監督,并協調兩者之間發生的矛盾,促進城市建設決策者提高對城市規劃內容的認識,在構想城市建設項目的階段就形成計劃與規劃并重的思想,在城市規劃的框架之內融入建設項目的決策。
二、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的關系
首先,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兩者之間相對獨立。為各種活動提供空間結構是城市規劃設計的總任務,它涉及城市的性質與分工、城市的外觀形式、社會發展與設施、產業發展與布局、城市各部分的政策、管理和組成以及規模投資等。城市規劃設計作為一門正逐步發展和完善的綜合性學科,在實踐中對建筑設計、景觀設計與城市發展規劃之間的相對關系進行安排具有相對獨立的方法和基本原理;建筑設計,是指以工程技術條件為依據,從具體的建設任務要求出發提出設想,并以其要實現的功能為依據對建筑物的材料和構造,組合形式和詳細尺寸進行確定,同時在外部形體上力求與城市歷史文脈、周圍環境和城市控制性規劃在具備一定時代特性風格的前提下相協調。其次,建筑設計應該服從城市規劃。每一個城市都具備自己的特點,有的活潑,有的深刻,有的靈動,有的沉穩,有的城市在大街小巷里就流露出一種歷經千百年沉淀的文墨飄逸,有的城市則在亭臺樓閣中透露出跨越時代的輕靈律動。因此,建筑作為城市的靈魂必須與城市本身相融合,建筑設計的本身必須服從城市規劃,不能影響整個城市的風貌。
三、城市規劃與建筑設計存在的問題
1.城市規劃的范圍。城市規劃實際上是一種社會實踐,具備物質空間發展進程,是對各項建設和社會發展空間布局的綜合部署。因此,從策劃到維護的所有內容都應該包含在城市規劃里面。在城市規劃設計的發展過程中各種不同的類型不斷涌現,規劃方法的包容性強,內容日趨綜合,不單純注重形態設計而注重綜合設計時現階段城市規劃的顯著特點。在城市規劃設計中,不僅應該注重城市的交通流線和功能分區,而且要注重建筑物的尺度、體量、色彩、比例、材料、造型和空間等。聯合包括建筑物在內的不同物體成為一個有機整體是城市規劃設計的最基本的特征,設計者在進行城市規劃時不僅應該對物體本身的設計加以認真考慮,而且應該注重一個物體與其他物體之間的關系。由此可見,城市建設的基礎是城市規劃設計,建筑設計的依據也是城市規劃設計,城市規劃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一個城市建設的好壞。
2.城市規劃中的場地設計問題。建筑設計中的場地設計受城市總體規劃的影響較大,這主要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方面在城市總體規劃對于城市用地的布局結構和發展方向的控制上得到體現;另一方面,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場地設計存在更為直接的影響,其要求是具體性的,進行建筑設計時必須針對城市控制性詳細規劃中的建筑布置和土地使用等各項細則做出適當的反應。在用地性質的規劃方面,控制性詳細規劃對具體建設項目的選址存在限制,要求改項目選擇基地地塊只能在某一個允許的區域內進行選擇;控制性詳細規劃也對場地設計中的用地開發進行了限定,規定該地只能做一定性質使用。在用地范圍的控制方面,規劃由道路紅線和建筑紅線共同完成。在用地強度的控制方面,是通過綠化覆蓋率、建筑覆蓋率和容積率等指標來實現的。通過限定綠化覆蓋率最小值、建筑覆蓋率和容積率最大值,可以將基地的使用強度控制在一個合理的范疇之內。在建筑用地范圍的控制方面,城市規劃一般都要求基地允許建造建筑物的區域必須是建筑范圍控制線再從建筑紅線退后一定距離。此外,在場地設計中也應該同時滿足城市規劃中對交通出入口方位、建筑高度、建筑主入口方位、建筑主要朝向等方面的要求。
3.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問題。目前最為緊要的問題是應該組織一些建筑設計評審方面的專家對建筑設計方案進行評審,建立起完善的建筑設計方案評審制度。首先應該看建筑設計方案與城市規劃的要求是否相符合;其次就是評審建筑設計方案本身,確保其設計思想符合設計任務書的要求,保證選出好的作品。在對建筑設計方案做出決策時,要在關注建筑物本身的同時確保其與周圍環境相協調。達到這些要求的關鍵在于提高管理者的決策水平,不能把標新立異、獨一無二作為取舍的唯一標準,應該把握正確的價值取向。
四、應對策略
城市規劃的基礎是建筑,它在城市規劃中起著引導作用,將建筑通過規劃組合形成有機的群體建筑空間,因此對建筑進行規劃設計時應該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環境方面,采取如下應對策略:
1.1憑借人的感覺處理建筑的局部小環境,通過了解不同建筑的結構,從而塑造出新的結構空間;
1.2以城市的區域規劃為出發點,設想建筑與大環境的結合,建筑的整體輪廓要呼應周圍的現有建筑,立面上的色彩處理和虛實對比要與周圍環境的格調相協調,在流線上要與環境的機理相符合。
2.理性問題方面,要在人的視覺和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對考慮和思考設計的目標。對于高層建筑頂部等實現不能及之處應該體現一定秩序,采用簡潔處理,對可能的俯瞰效果要盡量滿足,并從局部層高處理、墻面傾斜等對人的視線和小環境進行控制。如使用曲面玻璃可以在將天空反射到地面,同時給局部低層引進陽光等。作為城市的重要構成要素,建筑的好壞直接影響著一個城市的形象。因此在設計建筑方案時不僅要關注建筑物本身,還應該確保建筑物與周圍環境相協調,也就是說,建筑設計要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進行。
3.造型問題方面,應該在注重整體性的前提下形成屬于自己的獨特風格,在不變中起到變化,在簡單中體現復雜。
五、結語
城市建設的總體是城市規劃,建筑師構成城市的物質基礎,建筑設計應該在城市規劃的指導下進行,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城市經濟的健康發展,促進社會和諧。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