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兒歌是兒童文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指以兒童為主要傳授對象的簡短詩歌。在對低齡兒童的語文教學中,兒歌的學習有著重要的意義,是其它教學內容無法代替、無法比擬的。基于兒歌的重要性,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了為數不少的兒歌題材。本文則在此基礎上對選編的兒歌的類型、特點予以分析,希望能進一步優化兒歌的選編工作,從而帶給學生們更高質量的兒歌學習范本,為全面的語文學習提供條件。
本文源自教學與研究【2020年第25期】《教學與研究》(教研版)辦刊宗旨是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與研究服務,同時發表相關的教育教學研究成果。為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教學與研究發揮了積極的促進作用,深受廣大讀者的喜愛和好評。《教學與研究》(教研版)為全國中文核心期刊及中國人文社會科學核心期刊。讀者對象是高校、各級黨校、各類成人院校的理論課教師,理論研究和理論宣傳工作者,以及廣大一線中小學、幼兒園各學科教師。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材;兒歌選文
前言
語文學科以其內容豐富性、教學方法多樣性為標準,教材選編的題材不拘泥于單一形式,兒歌就是其選編課文的一類重要選擇對象。教科書中的兒歌對初學語文的低年段學生來說意義尤為重大,其能夠對低年級兒童對語文的認識形成潛移默化的影響。本文通過對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中的兒歌選文進行分類統計,分析了語文教科書中兒歌選文的特色和類型,希望能通過此文給予一線教師一些兒歌教學上的幫助和啟迪,為優化教材提供一些參考。
一、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兒歌選文類型
總體來看,人教版小學語文教科書對兒歌的選擇主要集中在一年級學段,本文根據不同兒歌的特點,將兒歌分為四類:抒情類、意向表達類、凸顯主流價值類和語言訓練類四種,下面詳細來闡述,以使教師同仁對其有更加深入的認識,以做好兒童詩歌的教學工作,促進學生的長遠發展和不斷進步。
(一)抒情類
這類兒歌以表達感情為主要目的,通過語言的表達來展現作者的情緒,來對兒童輸出對特定事物的看法和態度。一年級的兒童正處于成長的關鍵時期,這類兒歌的學習可以強化兒童的價值觀,同時也能夠培養兒童對于文學的熱愛,提升語文綜合素質。在被選兒歌中,抒情類兒歌僅占幾首首,總體數量較少,但這類詩歌的學習可以幫助學生更加理解自然之情、親情以及師生情,幫助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二)意向表達類
這類兒歌是對事物的形象展開描述,從而表達對事物的不同看法。因為兒歌的表現主體通常是人或動物,所以意向表達類兒歌可以分為人物形象表達兒歌和動物意向表達兒歌。其中人物表達類主要是通過對人類動作、外貌和神態的描寫,展現出對人物特殊的情感或者看法表達。小學階段共有兩首兒歌是以人物為主題展開的,另外4首兒歌是以動物為意向展開描寫的。這些兒歌能夠以童真的語言引起學生的共鳴,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更好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之中。如《輕輕的》就是以動物和植物為意向的兒歌。
(三)弘揚主流價值類
選取兒歌進入教材的最終目的是教化作用。通過兒歌對兒童傳遞主流價值觀是一條非常有效的途徑。兒歌中傳遞的人生觀和價值觀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兒童的思維和認識世界的方式產生影響。所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應當更多地采用一些愛國主義情懷的作品。而《節氣歌》這一類兒歌則利用生活中常見的諺語來增強學生對自然現象的認識和生活能力,這類兒歌的教育意義十分顯著。
(四)語言訓練類
這類兒歌主要用于訓練學生的語言能力,其教育目標十分明確。如《一去二三里》和《口耳目》這類兒歌,主要鍛煉學生基礎識字認字和朗讀的能力。此外,語言訓練類兒歌還分為中文和英文,但是一年級的學生學習兒歌主要以學習拼音和識字為主,外文兒歌涉及較少。但就教育趨勢來看,外文兒歌的學習越來越普及,外文兒歌的學習可以為兒童日后學習外語、接受外國文化打下基礎。
二、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兒歌選文特點
(一)兒歌選文結構較為簡單
兒歌的針對對象主要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兒童,兒歌也是我國兒童文學組成的主要形式之一,所以在語文課本上選取的兒歌題材的課文要充分考慮到低年級兒童的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如果內容太過復雜就會對學生的理解和教師的教學造成障礙。因此選取兒歌相對簡單,常見的篇幅通常是四到八句,每句大概三到七個字,這樣的結構和篇幅更加合理,而且更容易被低年級的學生接受,從而有助于學生的語文學習,提高了學生語文學習的質量和效果,促進患者學習上不斷的進步,同時也推動教學工作的快速發展。
(二)兒歌選文意向偏向于動物
在對兒歌內容進行統計的過程中發現,兒歌的主要描寫對象整體偏向于動物描寫。動物描寫的意向似乎更能引起兒童的共鳴,小學生群體中,學生對于動物的印象要比對人物的印象深許多。這是因為在兒童的成長過程中,對新事物的好奇心和色彩的沖擊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所以以動物為意向的兒歌更能被兒童所接受。
(三)兒童選文價值取向多樣化
人教版教材中,對于兒歌的不同類型都有所涉及:部分兒歌涉及到拼音的讀寫,還有其它兒歌被分類為價值塑造、情感表達、習慣養成、美感培育等不同類型,在學習時能夠為兒童帶來不同程度的學習體驗。通常來說,兒童是最好的模仿者與創造者。因此兒童需要涉獵價值更多元、內容更豐富的學習內容,來對其成長過程中的人格形成、思想引導及行為傾向進行潛在引導。
總結:
總之,兒歌在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的使用較為廣泛,設計類別也比較多樣,分別為語言訓練類、凸顯主流價值觀類、意向表達類和抒情類。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兒歌也有鮮明的特點。但不管是哪種兒歌,都對小學生有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應當重視學生對于兒歌的學習,在學習兒歌中培養語文能力、提高語文學習興趣,最終為未來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王東凱,吳睿.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兒童文學選文分析[J].隴東學院學報,2017,28(06):141-144.
[2]王玉梅.關于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選文的德育因素研究與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03):52+62.
論文指導 >
SCI期刊推薦 >
論文常見問題 >
SCI常見問題 >